淺析國際經濟金融化成因

時間:2022-04-06 05:23:00

導語:淺析國際經濟金融化成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國際經濟金融化成因

摘要:90年代以來,國際經濟出現了金融化的趨勢。文章主要對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概念進行了探討,并重點分析了其發展的特征和成因

關鍵詞:國際經濟金融化特征成因

一、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是指國際經濟活動日益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以金融關系為紐帶,以金融政策為協調工具,從而把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來推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的過程與趨勢。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國際金融活動在國際經濟中日益趨重,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資產在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影響下金融活動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表現為金融聯系;三是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出現,防范金融風險已經成世界各國的共識,國際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成為國際經濟協調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日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國際經濟金融化的實質就是指金融這種經濟資源在世界各國日益被優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過程與趨勢。在國際經濟金融化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以下特征:1、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日益突出。所謂虛擬經濟就是相對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實物經濟而言的,主要指由虛擬金融資產如有價證券、存款、外匯等運動而形成的一種經濟活動,也稱金融虛擬經濟。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虛擬經濟規模日益擴大。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全球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為5900億美元,1992年為8200億美元,1995年為11900億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億美元,目前,全球的外匯日交易量已接近2萬億美元;國際債券1999年為1900億美元,預計2000年為2000億美元;證券市場到1998年11月,全球證券市場總值達25.2萬億美元,成交23萬億美元,其中,十大證券市場證券市值22.3萬億美元,成交20萬億美元。目前由于資本的流動和外匯交易日益脫離實體經濟,因此,國際經濟的金融虛擬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進一步加強。第二,金融資產在各國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會財富中,如存款、股票、國債和保險單位等多種虛擬金融資產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資產為主取代了以實物形態為主或以貨幣存款為主的財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這一指標來表示社會財富金融資產化的進程(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一個世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相關率都在逐步提高,社會財富以金融資產形態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國際金融交易僅有2%的同生產、貿易等直接投資有關,其余的均在自我循環,進行錢生錢的游戲。據統計,全球股市市值約25萬多億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價值就達100多萬億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僅養老金總額就達到9.7萬億美元,估計到2002年將達到13.7萬億美元,并且這些國家的虛擬金融資產總額都超過了實物資產的總額,在未來的時間內金融資產的相關率還在繼續增長。2、國際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日益突出。金融關系主要是指各國在國際金融活動中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和風險與保險關系等金融關系。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國際經濟關系金融化世界對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來和全球融資,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目前,全球證券投資正在急劇的膨脹,意味著金融中介的快速運轉,全球證券業內50家最大的證券商都是銀行集團和金融集團下屬的部門,銀行與證券業的合并,方便了國際資本的國際轉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資金流動,將各國的經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進了資金在國際范圍內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如國際貨幣組織的總裁康德蘇在1995年5月美洲國家第25屆理事會上所說,“在過去10年到15年內,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一體化為眾帶來了許多好處,它促進了全球儲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進了許多國家的投資與經濟增長。”二是金融債權債務增加顯著。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僅跨國銀行債權總額,1992年僅為1885億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億美元;國際融資總額,1992年為3149億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億美元。三是金融關系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更加緊密。3、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日益成為國際經濟協調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關注的重心。90年代頻繁的金融危機,特別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俄羅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機,使得各國都認識到金融風險的巨大破壞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各國的共識,因此,金融安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首要關注的問題。[NextPage]

二、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進了金融虛擬經濟的發展。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金融的全球化對虛擬經濟的擴張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形成,極大提高了國際資本流動的速度和效率。據統計,世界金融市場一年的交易量達400多萬億美元,是國際貿易的幾十倍,使虛擬經濟規模得到極大的擴張;二是金融業務全球化、多樣化,使得金融業的服務對象突破國界的地理限制,服務對象出現國際化,這對開拓國際金融市場,擴大虛擬經濟提供了前提條件;三是貨幣國際化,即許多國家在積極推進貨幣的可自由兌換,全球性可流動和交易的貨幣將增加,國際貨幣結構的多極化為金融業務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國金融政策趨向一體化。

2、世界經濟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各國金融關系的緊密聯系。以計算機、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信息革命使得金融全球化得到極大的發展,特別是網上金融交易的快速發展,突破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地理限制,打破了金融交易中時間阻離,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各地的商業銀行和外匯部門通過網絡技術可以全天進行交易,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資金的調撥在瞬間便可以完成,全球性全天性的國際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全球性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有利于國際資本的移動,有利于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債券、證券業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關系進一步加強,各國之間的金融依賴也就更加緊密。

3、金融自由化使世界各國對金融風險的防范有了新認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資本國際性轉移愈加頻繁,而且規模日益擴大,迫使西方國家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特別是90年代以來金融資產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經濟貿易的增長速度。國際金融交易的基礎原本是國際貿易,但以投機牟利的貨幣資本可以不依附于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運動,同樣可以獲得增值機會,有時候利潤比商品生產和流通領域要高得多,成為一種特殊的牟利資本。這些數以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活躍在股票、債券、外匯和黃金市場上追逐投機,它有時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牟利資本往往受非經濟的因素、短期投機因素、心理預期因素的影響,使得貨幣資本嚴重脫離商品生產的基礎,虛擬經濟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潛在的金融風險隨時都會發生,特別是年代以來世界金融風暴頻繁發生,金融安全已經成為各國尋求經濟安全的首要目標。因此,金融安全問題在經濟活動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國彼此也加強國際金融關系的相互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