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探討
時間:2022-12-05 04:42:15
導語: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西部農村金融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西部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和水平。文章運用現代金融發展理論和方法,結合西部農村發展特點,從金融結構、金融規模等方面去分析和研究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提高西部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促進西部大開發,促進西部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發展;西部農村;金融工具;金融結構;金融規模
一、農村金融發展相關理論
農村金融理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農業融資論在80年代前處于主導地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融資論逐漸被農村金融市場論取代,農村金融市場論是金融深化理論在農村金融領域的具體表現。
(一)農業融資論
農業融資論有其特殊性,比如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明顯,農民收入較低,儲蓄規模和儲蓄能力偏低等,也正是這些客觀因素導致金融機構不愿在農村地區“生根發芽”,所以農村融資理論主張政府直接干預農村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里,政府干預農村金融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農業產量提高,農戶資金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但是他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政府過多干預使農村的融資方式和渠道過于單一化,無法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農戶、養殖戶,農村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需求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其生產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農村金融市場論
農村金融市場論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相對農業融資理論,市場論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市場論更有助于讓供求雙方達到平衡,農村金融市場論主張對農村提供貸款資金是否采用優惠利率應該有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同時市場論提倡幫助非正規金融發展,多元化農村信貸方式和渠道。完全由市場決定又很難縮小城鄉差距,農村地區資金倒流城市,商業銀行在農村基本沒有市場,只能遠離農村,進軍城市。所以要求農村金融市場論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相信市場和政府的溝通互補會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不完全競爭市場論
不完全競爭市場論是在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和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產生的。不完全競爭市場論主張在金融市場論的基礎上,適當發揮政府的作用,將市場和政府有效結合,達到互補的作用。以市場為主導,選擇性政府的市場干預也可以提高非正規金融市場的效率,加快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進程,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和完善,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是西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金融機構,近年來,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都在資金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貸款金額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以鄉鎮企業和三農為服務的對象,扎根于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國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已達約880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不斷涌現,說明了西部地區農村的金融體系在不斷地完善,金融機構不在單一化。
(二)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2013年,《農業保險條例》的實施,標志著農業保險已經從起初的試點范圍向全國推廣實施,西部地區在不斷完善現有機構網點建設,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促進農業保險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例如,新疆的多層次農村保險網,在大力推動新疆農業保險發展的基礎上,使得醫療保險、小額信貸保險等發展起來。
(三)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力度
國家和西部地區政府機構越來越重視西部農村的發展,尤其體現在涉農信貸規模不斷擴大,農村金融產品越來越多、服務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陜西省發放訂單抵押貸款約1900萬,這些貸款中包含陜西養殖戶接近70%。甘肅省的三農貸款金額高達約2600億。像這樣的情況在西部農村地區已經開始普及。
(四)西部農村金融需求增加
相對于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信貸規模不斷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我個人認為金融需求增加是個更加令人欣喜和明了的信息,這個信息足以西部農村金融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農戶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大側面反映了農民的生產和消費水平的質量在不斷提高,他們已經不再僅僅為了滿足自身的溫飽而生產生活。同時西部農村地區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也為信貸需求的增大奠定了基礎,農戶可以通過信用貸款擴大再生產,包括農業的和非農業兩個層次。
三、西部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農民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西部農村經濟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金融方面存在的問題,直接阻礙著新農村建設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西部農村人才和資金外流嚴重
新農村誰來建設?靠的是政府嗎?當然不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起到的是扶持和引導的作用,建設新農村,當代大學生、各方面的技術人才及高素質管理者等當是先鋒軍,但是,現實中,更多的農村大學生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里尋求發展,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較低,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很難吸引外來人才進入。為什么在農村地區很少看到商業銀行、建設銀行等,究其原因,最終是銀行自身的發展需求。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堪稱農村金融“三巨頭”,以扎根于農村,服務三農為宗旨的“三巨頭”在商業化進程中也在努力進入城市,有相關數據顯示,西部地區農村每年從信用社流出的資金約1400億,同樣的,占農村金融市場半邊天的郵政儲蓄銀行也在“挪用”大量農村資金去謀求更高的利潤和發展空間。郵政儲蓄銀行大都依托農村而生,卻將大量的資金流入城市,導致西部農村資金供需矛盾加劇,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西部農村金融供給缺乏、保險市場開發難度大
1.除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偏少以外,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與全國總體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雖然從整體上看,西部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信貸總額都在呈上升的趨勢,但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都比較落后。對于西部地區而言,第一產業是支柱產業,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資金嚴重外流帶來的資金供需矛盾又阻礙著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的形成與發展,由于服務對象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導致西部農村信貸資金的風險加大。2.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們的整體收入水平難以與中東部地區相比,人們的收入一般要用在消費生活必需品,所以人們的投保積極性有限。另一方面,西部地區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政府應加強引導和扶持,出臺相應的保險法。
(三)西部農村金融貸款比重低
出于自身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在中東部地區的發展,不斷拓展新的市場。西部農村地區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數額在不斷增加,但是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和市場需求。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和監管機制。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全盤皆活。想要改善西部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促進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就必須重視西部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深入研究分析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努力提高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和能力。貫徹落實農村金融改革方案,正確認識農村金融改革。從廣義上來說,農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政府對農村資金流動的引導,農村融資渠道方式的創新和完善,狹義的農村金融改革是指對現有的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對西部地區來說,在對其金融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的基礎上,依照現代金融發展理論,結合西部地區自身發展特點,進行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然后逐漸推廣;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理清農村金融發展格局等都能夠有效幫助西部農村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理論的概述和分析,指出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亮點,希望可以通過總結經驗,針對問題進一步完善西部農村金融發展體制,促進西部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從而提高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作者:劉碧俠 單位:陜西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參考文獻:
[1]趙微薇.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5.
[2]張紅偉,張學兵.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J].天府新論,2012(05).
[3]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分析[J].財經研究,2006(04).
-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
- 下一篇:小微企業融資途徑探討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