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分析
時間:2022-01-22 10:44:40
導語: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ialsystem),亦成為包容性金融,聯合國在2005年的“國際小額信貸年”活動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我國第一次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是在2006年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隨后我們國家也一直在針對“普惠金融”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和實踐上的探索:2013年11月,我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首次將“普惠金融”寫在黨的重要性文件里,將發展普惠金融提高到國家的戰略層面;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2016年國務院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是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如何將普惠金融理念與農村金融完美融合,促進普惠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前人關于農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河南省內縣域為研究范圍,以河南省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郵儲銀行等為主要金融機構,以農村養殖戶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河南省在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二、農村普惠金融支持的現狀及問題分析———以河南省周口市養殖業為例
(一)農村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周口市養殖業現狀。1.周口市普惠型金融機構現狀目前周口市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的信貸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村鎮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但是分布最廣泛的金融機構主要就是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業銀行在農村開設的網點越來越少,對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職能越來越弱化。截止到2017年初,周口市農村信用社在全市共有10家市縣行社,有413個營業網點、779個農民金融自助服務點、923個惠農支付服務點,ATM678臺,是我市機構網點最多、服務區域最廣、存貸款規模最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金融豫軍”的主體力量。村鎮銀行目前只有商水、西華、扶溝、淮陽、項城、周口市區開設的有網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周口市共有10個縣市區,擁有196個郵儲網點、500多個金融自助服務點、1012個助農取款點。中國郵政集團河南省周口市分公司在周口市有158個網點,但是目前這些網點提供的金融服務是存款、保險、理財,貸款業務僅僅發放消費貸款。目前農村信用社在周口全市農村金融提供貸款上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甚至是“壟斷”的地位。2.周口市養殖業企業普惠金融服務調查情況本次調查了周口市47加養殖業企業,平均資產規模860萬元,平均從業人員25人,企業存續年限平均為8年,貸款金額93.13萬。平均利率為8.241%。從統計情況來看(見表1),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和授信金額確定主要依據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方法為“三級九等評級法”。從所調查的養殖業企業評級來看,評級級別有6級,基本呈正態分布,最高評級為“A”,僅有1家,“B”級評級最多,為15家。從評級情況來看,養殖業企業的整體評級并不高,可見當前養殖業的發展仍然面臨困難。從利率和授信金額來看,平均利率最高的為“C”企業,平均利率為9.81%,同時,其授信額度平均為26.67萬,為額度最低類企業,符合風險管理要求。“BB”級的利率為8.13%,高于下面相鄰的三個級別,但其平均授信額度為96.6萬,可見授信額度增加相應增加了風險,從規模管理出發,相應提高了利率。“CC”級的平均授信額度為80.4萬,利率為8.28%,低于相鄰級別,這主要是由部分企業收到政策扶持,相應降低了利率。從貸款期限來看,平均為1年左右,基本能夠覆蓋一個經營周期。從購買保險情況來看,有5家沒有購買農業保險,但這些企業的授信額度均低于50萬元。(二)農村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周口市養殖業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服務在不斷增加,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農村的涉農企業確確實實受到了實惠,但有些方面還需提高。1.可以提供更大幅度的惠民普惠金融服務。本身農業生產類項目的效益與其他行業相比就比較低,再加上近兩年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太景氣,農業類項目的收益也在下降,但是由于人力資本的不斷上漲,農業類項目的成本卻在不斷上漲,再加上農產品生產周期長。所以農民需要貸款利率低、貸款周期長的貸款。但是目前由于農村貸款的季節性特點比較明顯,易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借款規模小、相對分散,再加上農村通信及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農戶文化素質不高導致對新的支付方式的不認可導致貸款的運營成本較高,所以目前針對農戶貸款的金融產品的利率都偏高、貸款期限短,再加上高額的擔保費用,農民實際負擔的貸款利率還要在上浮1-2個百分點,農戶迫切需要提供利率低、期限長的貸款來緩解資金壓力。2.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可以更大。由于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以抵押、質押和擔保貸款為主,由于農民宅基地是集體性質的限制,農民依靠合格貸款抵押物貸款的比率比較低,大部分依靠擔保公司或者擔保人來取得貸款。但是由于擔保貸款容易造成戶戶相連,由于“多米諾骨牌”效應,會加大貸款人風險,所以會出現金融機構“慎貸”、“惜貸”的現象,擔保貸款時也會出現不愿擔保的現象,再加上農戶貸款時辦理手續十分復雜,審批時間長,農戶獲得貸款是十分困難的,普惠金融的覆蓋面比較窄。3.缺乏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是綜合金融服務,包括銀證保、財務顧問、理財、支付結算等等,但是由于農戶受到自身經濟常識、金融知識限制,往往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僅僅限于貸款與存款。
三、促進農村普惠型金融發展的建議
(一)普及金融意識與知識,為培育良好的金融業態打基礎。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大部分農民的經濟、金融意識薄弱,金融知識更是缺乏。特別是由于小農意識的限制,農民天生具有不敢嘗試新鮮事物以及規避風險的特征,他們很少接觸先進的理財規劃理念,沒有購買意外保險、大病保險等風險分散意識,也不敢嘗試購買理財產品,所以廣大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目前大都停留在貸款、存款業務方面,他們更不愿意金融機構幫助他們制定綜合化財務方案。由此可見,金融知識的缺乏、金融意識的薄弱已經成為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桎梏。所以要由政府牽頭,指導各家金融機構要有計劃、有步驟對農民進行經濟、金融知識的掃盲,將理財規劃、保險理念灌輸到他們的生活中,培育良好的金融業態,這樣各家金融機構才能有效的為三農客戶金融服務,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二)構建信用評價體系,完善農村基礎性產權制度。農村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惜貸”、“慎貸”主要原因是農戶無信用記錄,并且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建立覆蓋農戶等低收入群體的信用體系,可以降低金融機構服務的貸前調查成本,有助于快速便捷地獲得銀行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同時可以降低貸款成本、減少信用風險(吳國華,2013)。普及信用知識,并制定相應的激勵與懲罰措施,增強農戶信用意識,引導農戶尤其是貸款人誠信行為;根據農戶的基本情況建立信用信息檔案,將此做為發展普惠金融的有效根基。在此基礎上,還要完善農村的基礎性產權制度,讓農戶擁有合格有效的抵押物,因為抵押物的有效性、變現性、足值性是金融機構覆蓋信貸風險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在農村也嘗試推行“五權”抵押,但是在推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擔保物價值評估難、變現能力差、法律問題多、執行難等。所以,加快完善農村資源流轉體系、進一步盤活農村的存量資源是實現農村普惠金融“可得性”、“全面性”的一項重要步驟,也是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起作用的關鍵所在。(三)構建普惠金融體系,促進協調發展。目前,河南省內縣域的金融體系中金融機構以銀行類機構為主,銀行、證券公司、擔保公司與保險公司之間相互合作的金融產品幾乎沒有,這些金融機構如果相互配合、分工協作,那么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的協調性將大大增強。一方面政府要鼓勵成立農業貸款專業擔保機構,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來提升現有的信用擔保機構從事涉農業務,充分發揮第三方擔保組織的作用,增強農村貸戶的信用,以便獲得貸款;另一方面在引導農民自愿投保重大疾病險種與意外傷害險種提升自己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也要提升農業保險的深度和廣度,政府通過加大對農業保險的補貼,例如,保險公司進入農業保險市場免除營業稅等,來鼓勵保險公司在農村設立基層網點、開發設計出豐富的農業保險產品,減少由于自然災害、疫情頻發,導致農民減產減收的風險。比如,引入引入“政銀保”合作農業貸款模式,政府設立政策性擔保基金,保險公司承擔貸后違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農戶貸款難問題。再加上引導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開發農產品期貨新品,將農產品價格易波動的風險降低。那么就可以實現銀行、證券、擔保、保險等業務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縣域普惠金融的協同效應,一方面提升農戶取得貸款的“易得性”、降低農戶取得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可以幫助銀行防控農戶貸款的風險,鼓勵其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特色化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星焱.普惠金融的效用與實現:綜述與啟示國際金融研究[J].2015(11):25.
[2]JayatiG.MicrofinanceandtheChallengeofFinancialInclu-641sionforDevelopment.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2013(6):1203-1219.
[3]ArdicO.P.,HeimannM.AndMylenkoN.AccesstoFinan-cialServicesandtheFinancialInclusionAgendaaroundtheWorld[R].WorldBankWorkingPaper,2011.
[4]楊虎鋒,何廣文.治理機制對小額貸款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家小額貸款公司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6):75.
作者:鄒錦吉 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
- 上一篇: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現狀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