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眾籌問題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4-23 09:04:01

導語:農企眾籌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企眾籌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要: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農業眾籌改變了傳統農業銷售與融資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小農企的應用與推廣,同時中小農企眾籌發展也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農業眾籌將迎來發展藍海。通過對農業眾籌發展必然性的分析,具體就當前中小農企眾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探討了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農企眾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業眾籌;中小農企

2014年在互聯網金融推動之下,我國農業眾籌開始經歷從無到有的高速發展,首批農業眾籌平臺如“嘗鮮眾籌”“鄉籌網”等的上線直接填補了我國農業垂直領域眾籌平臺的空缺。對于中小農企而言,眾籌模式應用多元,擁有諸多優勢。而隨著眾籌模式的日漸成熟,中小農企與眾籌的融合方式也更為多樣化。近年來在城鄉統籌發展政策指引下,重慶市中小農企迎來飛速發展,眾籌項目應用也日漸普及,但同時由于自身區域環境等因素,農業眾籌發展仍存在諸多制約問題。探究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重慶市中小農企眾籌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農業眾籌發展的必然性

眾籌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分支,指融資者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社交平臺等籌資信息,引導社會大眾為所發起的項目實施投資,在融資成功之后以實物或股權的方式給予回報。眾籌模式適用于中小企業以及處在萌芽階段的初創企業,而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眾籌平臺開始深入農業市場,中小農企眾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1]2014年農業眾籌開始在中國興起,近年來其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農業領域。2015年國務院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引導和鼓勵眾籌融資平臺規范發展,開展公開小額股權眾籌融資試點”。不難看出,未來農業眾籌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項目模式。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業眾籌累計完成4400余個項目,眾籌金額達到4.68億元,在所有眾籌項目當中,農業眾籌項目數以及成功項目數都處于第二位,僅次于科技眾籌,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農業眾籌是“互聯網+”大環境之下的產物,其目的在于將農業優質項目推往金融機構,以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解決中小農企融資難問題,同時通過去中間化的生產消費模式,極大程度上降低中小農企生產銷售的盲目性。例如“大家種”等網絡眾籌平臺上的項目,基本都為消費型農業眾籌模式,通常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所發起,利用互聯網籌集資金,結合要求組織生產,并將所生產的農產品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從其特性來看,中小農業企業開展眾籌項目可謂一舉多得。首先,中小農企長期以來在融資問題上處于弱勢地位,農業眾籌模式有效解決了我國中小農企融資難的問題。最新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三農”領域貸款投資需求達到9.6萬億元,金融缺口超過4萬億元,“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嚴重欠缺。而對中小農業企業而言,眾籌是一種新型互聯網融資手段,比起向金融機構借貸,從對農業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中籌集資金無疑是更完美的選擇。同時,中小農企通過眾籌,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模式。客戶提前下單,農企可快速解決資金流通問題,募集生產所需資金,實現了對閑置資金的有效利用。其次,眾籌模式作為一種新型互聯網融資模式,也可有效激勵中小農業企業展開技術創新。對于中小農業企業發展而言,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是關鍵,而眾籌模式要求農業企業利用多重方式對自身產品展開全面介紹,優化自身生產經營體系,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此外,眾籌也可有效調動社會力量解決地方貧困問題,促進城市人群深入農村體驗,推動知識青年農村就業,引導現代科學技術反哺農業,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與帶動三農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充分利用農業眾籌,不但能夠進一步鞏固地方農業基礎性地位,也可激活農村金融發展,形成農村新經濟增長點。總而言之,中小農企眾籌模式的應用,可整合農業產業鏈所需資源,產生有效的化學反應,有效解決生產經營中資金、人才、技術等問題,推動中小農業企業發展。[2]

二、以重慶市中小農企眾籌現狀為例的分析

重慶市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直轄市,其農業產業長期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十三五”期間,重慶進一步提升農業信息化水準,深化農村改革開放,著力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目前其中小農業企業數量占農業企業的97%,其生產產值占據全市農業總產值超過90%,是現代農業發展中間力量,但在現行社會經濟環境下,農業作為經濟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面臨著較為嚴峻的考驗,市場萎靡、利潤降低、銷量下滑等讓許多實力弱、體量小的中小農業企業苦不堪言。重慶市中小農業企業發展面臨多方面因素制約,生存壓力巨大,主要表現在抵御風險能力薄弱、金融支持乏力、政策扶持有限等問題。而近年來,重慶市農業市場拓展迅速,同時農業經濟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口,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產業與農業企業的發展也擁有了新的推動力,有利于改變傳統農業產業模式增長疲軟狀態。農業眾籌在重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重慶農業生態環境優良,網民對農企生產農產品質量相對較為放心;同時重慶市地域優勢非常明顯,山區、丘陵等地域特征帶來了豐富的小宗農產品,許多山區農業保留了原生態傳統田園風光與農業文明,農業環境優美,生態、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這些也都可稱為重慶中小農企眾籌項目亮點與特色。近年來諸多農業眾籌平臺在重慶市遍地開花,依托互聯網金融平臺,越來越多的中小農企通過社區論壇、社交平臺、網站平臺等連接,促進與市場需求方的互動,農業眾籌項目建設日漸普及。與此同時,農業眾籌飛速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一)多重風險。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農業眾籌成為中小農企解決融資難的常見路徑,但由于中小農業企業自身弱質性與互聯網金融本身風險性,中小農企眾籌也面臨諸多風險。當前農業眾籌整個行業都處于摸索階段,并且中小農企眾籌又涉及食品安全、金融交易等諸多問題,極易出現糾紛。同時,農產品有著單價低、生產周期長、保質期短等特性,因此農企眾籌收益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小農企業生產極易受自然條件影響,諸如氣候災害、病蟲災害等的發生,都會干擾到農業產業效益。而農企眾籌項目投資收益以農業產品回報為主,因此中小農企作為農業眾籌發起者,一旦因不可控制因素帶來農業生產損失,需承擔相應虧損風險,這也容易使中小農企在眾籌項目實施中陷入資金缺乏的窘境。(二)項目單一。農業眾籌主要包括消費型眾籌、平臺型眾籌與權益性眾籌,目前在我國尚未形成規模大、影響力強的農業眾籌模式,消費型眾籌占主導,農業眾籌整體處于較為低端的地位,許多中小農企眾籌項目結局難以令人滿意。目前重慶市中小農企眾籌市場需求定位主要為滿足高端、小眾需求,例如有機農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定制等,眾籌項目缺乏普適性,其項目通常只適用于部分經濟價值較高的特定農產品,無法實現全面推廣與發展。總體來看,當前重慶市中小農業企業眾籌項目主要集中在綠色食品、地方農業特產、小眾精加工等產品類型,而市場用戶與投資者對此類農業產品剛需性不強,用戶黏度也有限,因此其眾籌項目市場規模難以擴大。中小農企眾籌通常只涉及農產品流通與生態農場等,所覆蓋的農業產業鏈條較為單一,雖然目前所覆蓋的農業產業鏈條可一定程度上滿足市場大多消費者要求,但就長期發展而言,單一項目顯然不利于傳統農業市場、資金等的跨越發展。[3]另外,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農業眾籌發展迅速,眾籌項目跟風現象也較為嚴重,由于項目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導致許多農企眾籌項目融資失敗。(三)信任缺乏。農業是生產與投資風險相對較大的行業,由于生產風險導致農業收益不確定性也相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眾籌方與投資人之間的信賴問題。雖然重慶市中小農企資源豐富,但目前投資方與眾籌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仍難以有效解決。由于信任度不足,導致市場投資方對眾籌項目望而卻步,阻礙了消費者對新型農業消費方式的嘗試,中小農企中,許多小微企業為新型農業企業,多數處在成長初期,其發展有較大不穩定性,生產經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干擾市場投資。同時,就農業眾籌自身特征來看,其本身也存在諸多風險。當前農業眾籌尚處在發展初期,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存在眾籌資金濫用問題,市場投資者缺乏對眾籌資金使用的監督權,導致眾籌項目風險增加,市場投資信任度降低。此外,農業企業眾籌項目依賴互聯網平臺,而互聯網平臺由于自身虛擬性特征,導致市場投資者無法得到完整的農業生產資料;少數企業為獲取更大利益,也不惜采取各類違法違規手段,長此以往,必然使市場投資主體產生信任危機。[4](四)物流問題。物流也是目前中小農企眾籌所面臨的大問題,部分農產品尤其是生鮮產品物流問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盡管《重慶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各區(縣)街道鄉鎮“快遞下鄉”網點超過300個,構建起了冷鏈物流四級節點,但總體來看,農業眾籌項目給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重慶許多農村處于山區,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物流業發展尤其是冷鏈物流體系較為滯后,冷鏈物流觸角延伸范圍有限,保鮮、儲存、配送等能力低,物流配送技術相對落后,與農業企業生產的農產品銜接不暢;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以及損耗率較高。對于中小農企而言,雖然通過眾籌減少了大量中間環節,但長此以往,物流成本也非常高昂。[5]

三、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農企眾籌發展對策

(一)抵御風險。市場投資者在實施供給時,最擔心的問題往往是資金是否能夠得到正確、高效利用。因此如何抵御眾籌項目風險是重中之重。首先,政府應在農業眾籌平臺運作上進行立法監督,提升眾籌平臺透明度,確保資金投入高效運作,明確規定農業企業眾籌行業準入標準以及監管體系,嚴格控制眾籌項目亂象。其次,我國眾籌市場尚處在摸索階段,還未形成穩定發展模式,結構較為混亂。不同眾籌模式有著不同規則,也會影響到中小農業企業布局發展,因此企業需結合眾籌目的設計眾籌項目結構與模式,具體結合地方農業眾籌生產與經營特征,利用拓展、引進等模式加強眾籌實體金融產品創新。此外也可引入第三方農業眾籌平臺,第三方眾籌平臺不但具備項目孵化以及推廣的效用,也可起到非常高效的監管作用,中小農企可加強同第三方眾籌平臺合作,同時監管農企主體以及眾籌平臺,待眾籌項目完成之后農企才可收取眾籌資金;鼓勵與引導地方合作社等開發具有本土特色農業眾籌平臺,促進中小農企眾籌項目集群化發展,通過第三方對眾籌投資項目進行管理。(二)創新項目。目前中小農企眾籌項目處在初期發展階段,項目類型主要集中于產品銷售等環節。但實際上,農業眾籌項目能夠產生于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當中,從農業育種、生態農場、農產品流通,再到農業金融、農業技術等,都能夠開發相關眾籌項目。新環境下,重慶市中小農企眾籌應從單一環節向農業全產業鏈拓展,構建起優良的地方產業體系。例如推出私家認養、開心農場、尋找農耕文明等項目模式;再如鄉村旅游業眾籌項目的開發,山東沂南縣的林海花田鄉村休閑度假區、浙江臺州市黃巖區富山鄉旅游區,都是成功通過眾籌完成的旅游項目建設。重慶市也可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農村旅游資源,開展鄉村旅游等農業眾籌項目,依托農業生產養殖基地,發展特色休閑觀光農業。其次可以開展公益眾籌項目,當前農村公益事業的社會認同度越來越高,參與度也不斷提升。如農村環保設施、農村學校等,都能夠進行眾籌。重慶市中小農企可構建老人關懷、農村留守兒童幫扶等眾籌項目,既能夠借助農業眾籌互聯網傳播響應,為農村扶貧等工作融資聚人,也可通過眾籌項目向市場展示重慶地區的好山好水好產品。[6]此外,對于中小農業企業而言,農業眾籌項目要想成功,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例如眾籌網農業頻道上“青春的另一個名字叫瞎芒”的農業眾籌項目,其有著文藝的生動性,提倡“瞎忙”的價值觀,項目描述中展現出了現代年輕人“忙工作、忙聚會、忙點贊、忙相親”等狀態,短時間內便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預定籌集。此模式也值得重慶企業眾籌項目參考。(三)樹立信任。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農企除了要向市場提供優秀的農業眾籌項目,也要進一步完善眾籌合同,提升用戶服務質量,增強市場投資者對眾籌項目信任感。眾籌合同內容需包括眾籌項目融資進展、信息披露、眾籌資金去向等,以便讓投資者更明確掌握眾籌項目規劃與實施情況,提升眾籌項目參與,進而產生更高的信任度。同時,農業企業應加強與眾籌投資者線上與線下溝通,例如可通過定期進入農業生產現場參觀、農業采摘等互動,營造起自身良好市場形象;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將農產品生產視頻以及圖片等上傳到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提升生產透明度,讓投資者更為放心。如重慶長壽區“保合農場”農業眾籌平臺,其項目包括土雞蛋眾籌、長壽沙田柚眾籌、土蜂蜜眾籌等,其每項眾籌產品都明確注明眾籌資金用途以及回饋模式,根據市場反響調節眾籌價格以及生產規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訂單農業,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7]目前其月訂單數量都超過了1000單。“保合農場”農業眾籌成功發展模式可為其他中小農企有效借鑒。此外,地方政府應積極扶持中小農企發展,形成一批重品種、重誠信的企業,以便獲取市場投資者更高信任;有效盤活社會資源,積極利用互聯網環境加強傳播,推廣宣傳本地中小農企眾籌項目,讓更多城市居民與市場投資者參與到農業眾籌項目當中;也可構建中小農企眾籌追溯試點,將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工作置于更重要的位置,確保產品安全。(四)健全基礎。面對農業眾籌項目新要求,新環境下需進一步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具體應構建起鄉鎮、村級物流配送體系,同時積極引入大中型物流企業,設立分類中心;全力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到農企產地,引導大型企業建設生鮮食品物流中心,支持農業企業建設物流設施。同時,移動互聯時代與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中小農企眾籌也需有效完善基礎建設,積極引入新技術提升市場投資者體驗,例如有效整合各類農業信息,構建大數據農業生產、消費服務平臺,促進農業眾籌項目信息共享[8];基于平臺大數據分析,以智能化為依托,深耕農業眾籌項目,有效降低農業眾籌項目實施中的不可抗拒因素。

四、結論

眾籌并非萬能,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中小農業企業在選擇農業眾籌時,既能夠享受到融資等便利,同時也要接受其風險高、周期長等現實問題。而隨著政策引領、大眾認知程度的不斷提升,農業眾籌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業眾籌發展藍海也即將到來。總而言之,面臨互聯網金融新環境以及農業產業發展現狀,重慶市應進一步促進農業眾籌項目發展,有效解決中小農企眾籌項目實施中的諸多問題,擺脫當前農業眾籌單一模式,使中小企業農業眾籌成為地方新型農業改革發展新亮點。

參考文獻

[1]盛佳,柯斌,楊倩.眾籌:傳統融資模式顛覆與創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51-58.

[2]孟楓平,江洋.涉農小微企業眾籌融資風險及其防范研究——基于案例比較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7(3):1-5.

[3]劉昕.點籌網:互聯網眾籌為扶貧注能量[J].農經,2016(10):45-47.

[4]王安琪.“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眾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大家種”網為例[J].電子商務,2015(9):42-43.

[5]重慶農產品電商物流配送發展狀況分析[R].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0327/17241794423.shtml.

[6]江洋,孟楓平.涉農小微企業眾籌融資模式應用與探索[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40-43.

[7]武圣俊.眾籌農業寧夏新思路[J].中國農村科技,2016(10):70-73.

[8]黃少云,田學軍,丁建軍.網絡眾籌開拓農產品互聯網思維營銷新模式[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5):95-96.

作者:張丹丹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