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金融問題與建議

時間:2022-04-23 09:22:19

導語:商業金融問題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金融問題與建議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及其技術特性

作為一種基于點對點(PointtoPoint,P2P)的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Bitcoin)是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資產管理和匿名支付領域的獨特應用,是一種依托于互聯網,通過執行特定算法產生的匿名虛擬貨幣(VirtualCurrency),不以法幣為計量單位,但可以轉換成現實世界中的商品、服務與真實貨幣。由于源代碼對外公開,比特幣經過參數修改,可以創造出其他數字支付工具和網絡虛擬貨幣,如萊特幣(Litecoin)、名幣(Nemecoin)等。作為一種無準入門檻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有以下特性:首先,比特幣實現了去中心化、非國家化的貨幣發行和管理方式。作為一種點對點全球通用加密數字支付系統,比特幣是為了方便交換不同的物質資源抽象出來的虛擬貨幣數量單位,完全避開了對第三方支付中介的依賴,使交易雙方可以通過網絡節點實現直接交易。比特幣的發行和交易不依賴于任何主權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和服務,而是由分布式的網絡節點集中管理,以信息化的方式分散發行,具有信息貨幣的屬性,其價值取決于承載的信息內容,不與任何特定商品掛鉤,具有非主權超國家性。其次,存量有限、勻速發幣,防御通脹。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其挖掘來源于計算機開展hash算法解密過程。目前,比特幣全球最大礦池是deepbit,挖礦工具是guiminer,挖掘出比特幣可被視作計算解密成功的獎勵。但比特幣的上線數量被設定為固定值,全網共有2100萬個比特幣,至2040年全部被挖掘出來。同時,比特幣的生成時間也有上限控制,挖掘比特幣的難度隨著解密難度和時間的增長而增長,保證了比特幣按照固定比例增長。自動化技術手段保證了比特幣的勻速發行,因此不會像法定貨幣那樣由于濫發行為發生通貨膨脹。再次,高度匿名、交易不可逆。比特幣是一種高度匿名化的密碼貨幣,其賬號是由公鑰通過一系列數學計算推導出來的一連串數字,由于比特幣賬戶不顯示個人信息完全匿名,加上沒有中心機構控制,因此交易雙方無法得知對方的身份信息。由于私鑰是獨立存在的,交易雙方可以隨意生成自己的私鑰,變化自己的收款地址隱藏真實身份。另外,比特幣交易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情況,賬號擁有者通過私鑰證明其所有權,不允許撤銷操作。這種一對一密的交易方式不僅做到了高度匿名,且實現了交易不可逆。最后,比特幣交易具有便捷性、無限可分割等交易特點。作為網絡貨幣,比特幣可在全球無限制流通,克服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和國別市場的分割。同時,比特幣交易成本低廉且不依賴于第三方機構,每筆交易只收取1bite分的交易費用,沒有繁瑣的手續管理和交易額度的限制,跨境交易支付也不存在匯率問題,有效降低了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另外,比特幣的非實物性,使其可以細分至小數點后面8位,即最小單位為0.00000001BTC,可根據實際需要支付任意小數金額,具有無限分割性,方便快捷。區塊鏈與傳統系統技術原理對比如表2所示。

區塊鏈金融的應用層次及存在的問題

(一)區塊鏈的應用層次作為互聯網金融在技術層面上的變革與創新,區塊鏈技術依托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高度匿名和可靠數據庫的特性,成為一種顛覆傳統金融的新興業態。不僅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加速了金融創新和產品迭代速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運行效率和客戶覆蓋率,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實現了對信用傳遞交換機制的重塑和完善。因此,作為構建未來網絡空間的核心關鍵技術,區塊鏈技術不僅對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具有良性助推作用,隨著區塊鏈應用層次的不斷提升,區塊鏈技術在仲裁、貿易、醫療、簽證、投票、版權,甚至文化藝術、建設體育等領域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層次分為三個階段,如表3所示。區塊鏈1.0階段的現實運用包括比特幣支付與跨境匯款等數字貨幣去中心化支付,數字貨幣運行主要依賴于私鑰與錢包軟件,且數字錢包丟失不可恢復。另外,區塊鏈1.0階段存在兩個行業問題,即“雙花”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區塊鏈2.0階段以無需信任的借貸為主要特征,在債券、貸款、眾籌等金融服務與智能資產合約方面有著廣泛的非貨幣應用,同時在互助保險、博彩以及防偽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區塊鏈3.0階段以超越貨幣、經濟和市場的社會治理和公正應用為主要特征,比如區塊鏈基因測序、仲裁公證、慈善捐助以及在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應用。(二)區塊鏈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實時平賬、去中心化以及高度匿名與交易不可逆的特性,使其具有廣闊的發展機遇與應用前景,但由于法律體系建設的不完善、技術研發的不成熟以及金融監管的滯后等一系列原因,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法律體系建設有待完善,金融監管嚴重滯后。作為數字化貨幣的關鍵技術,區塊鏈技術在2009年第一批比特幣被挖掘后才被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所熟知,包括我國在內的眾多國家沒有出臺有關區塊鏈及比特幣政策法規監管的條文。因此,目前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仍游走于法律空白地位,之前有關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不能適應區塊鏈金融這一全新的金融業態,針對區塊鏈的法律監管嚴重滯后,不能有效引導和監管區塊鏈金融的發展壯大。其次,區塊鏈技術利用共識機制、時間郵戳等新型互聯網技術協助貨幣運行與金融交易,但由于沒有法律約束其交易行為,交易雙方一旦有人違約也很難追究其違約責任。另外,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屬于流通無界限、不受任何政府和機構管轄的虛擬貨幣,眾多非法交易團伙利用其特性從事槍支交易和非法集資或洗錢等活動。2013年,位于哥斯達黎加的匯總公司LibertyReserve涉嫌洗錢訴訟,洗錢規模高達60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用戶血本無歸。區塊鏈技術有待進一步發展,研發費用高昂。在技術層面上,區塊鏈是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創新且源于比特幣的發掘和應用,目前區塊鏈技術處于發展應用的初級階段,仍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隱患。首先,區塊鏈系統高度匿名且追責難度較高,加之密碼私鑰是一連串無序數字,一旦丟失或被第三方知曉,用戶便不能對自己的數字資產做出任何操作。其次,由于技術限制,當前區塊鏈系統運行速度緩慢且極其不穩定,加之區塊容量有限,區塊鏈技術主要針對高端人群和企業開發設計,比特幣交易規模和大規模應用推廣受到嚴重制約。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區塊鏈金融在技術、APP等應用程序方面明顯落后。最后,當前區塊鏈技術發展很不成熟,在實際應用中運行效率十分緩慢,不具有規模效應。每秒鐘交易次數有一定限制,不適合大面積的推廣應用,難以起到普惠金融的作用,限制了其長足發展。另外,區塊鏈技術涉及計算機、密碼學、虛擬貨幣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種前沿學科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高昂的研發費用令眾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網絡風險依然存在,安全認證有待加強。區塊鏈金融進入門檻較低且系統信息具有不可逆性,加之缺乏金融監管的有力保障,信息泄露風險大大提高,網絡安全認證有待進一步加強。區塊鏈金融依賴于互聯網通信技術,且系統信息具有不可逆性,交易平臺一旦遭到惡意軟件的植入和網絡黑客的攻擊,極易導致系統紊亂以及客戶信息的篡改和丟失,造成客戶資產無法追回。2011年,Allinvain因技術問題和網絡安全漏洞被黑客盜取25000個比特幣,成為區塊鏈歷史上第一被盜而損失的投資人。同年,比特幣交易處理中心MyBition遭遇網絡黑客的惡意攻擊和木馬植入,導致非正常關機,交易中心中斷交易,涉及客戶存款49%價值80萬美元的近8萬個比特幣下落不明。針對區塊鏈技術網絡風險,2015年美國Overstock公司宣布通過數據共享開發應用加密數字債券,但應用場景較少且費用高昂。網絡安全風險依然是限制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

區塊鏈金融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對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區塊鏈技術而言,區塊鏈金融在平臺安全與應用安全面臨諸多問題。2016年,全球第一大區塊鏈項目TheDao因被黑客攻擊,共丟失360萬以太幣,損失金額達6000萬美元。因此,為了更好的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到現有金融體系,保障金融秩序,需要政府、金融協會以及研究院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社會職能,才能更好的促進區塊鏈金融的健康發展。(一)政府機關解決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能三角難題,即能耗高、產量低,去中心化成本高等缺點。首先,政府應通過組織專家學習、探究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與區塊鏈總帳本技術特征,掌握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并加快有關區塊鏈金融項目的基金與政策,良性引導區塊鏈金融健康發展;其次,重點挖掘區塊鏈在國際合作中的價值。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以區塊鏈技術共享特征為基礎,打破地緣政治束縛,促進國際關系合作,建立共贏、共享式的新型國際合作金融關系;再次,加快制定促進區塊鏈金融的法律法規,并將區塊鏈金融納入到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內,防范區塊鏈金融風險。同時,加大區塊鏈在公共服務等公用事業的應用,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推廣效應,將企事業單位納入到區塊鏈網絡參與運營,積累區塊鏈實戰經驗;最后,由中央銀行、發改委等部門牽頭,聯合商務部、公安部、一行三會等政府部門,建立區塊鏈管理協會,重點解決由技術引發的區塊鏈金融安全問題,確保公眾利益,維護社會金融秩序。(二)區塊鏈行業協會發揮區塊鏈行業協會的技術優勢,針對當前國內區塊鏈金融的實現語言不同、智能合同標準不一致等問題,積極推行統一區塊鏈金融行業標準,首先,以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科技水平較高的地區為試點,引導經濟發達地區進行金融產業優化,以點帶面,再向其它地區分步驟推廣應用;其次,加強國內區塊鏈金融人才培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塊鏈開源社區、論壇。如積極組建和成立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中國區塊鏈聯盟。不僅要學習新的區塊鏈技術,更要向區塊鏈技術發達地區進行人才引進計劃,提升中國的區塊鏈金融代碼質量和運行效率,增強中國在區塊鏈金融產業中的世界影響力與話語權;再次,加速“互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在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平臺,提升區塊鏈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雙創”格局,探索新經濟增長點;最后,加大對區塊鏈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防止專利陷阱,維護企業權益,鼓勵企業的創新精神,實現中國區塊鏈企業走出去。(三)金融研究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合約、私募股權以及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涉及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加密計算和隱秘密碼學等多項新型互聯網技術。因此,依托高校或企業的技術平臺,加快相關人才的培育勢在必行。首先,應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資金投入力度,通過建設國家級重點區塊鏈金融實驗室,牢固區塊鏈基礎研究,尤其是密碼學、P2P金融、人工智能能方面研究,搭建交叉型學科平臺,增強創能力;其次,在高等院校設立區塊鏈金融學科,培養具有計算機技術與金融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加大高效與企業的人才合作,以訂單式的培養,構建區塊鏈行業頂尖人才、專業人才,形成區塊鏈金融人才集聚效應;最后,依靠國家高校、企業的技術平臺,共建產學一體平臺實現強強聯手,企業出資金,高校出人才,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究與資金支持。但同時也要保證好資金使用到位,以激勵形式鼓勵理論研究成果的轉化。

作者:王冠 張敏 單位:1.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2.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