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機械制圖教學革新

時間:2022-09-09 09:09:57

導語:學院機械制圖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院機械制圖教學革新

機械制圖》課是高職院校工科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正確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些后續課程如《機械設計基礎》、《零件數控編程和數控加工》、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的基礎。由于學生基本是從高中到大學,不僅對機械部件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和了解,難以樹立空間模型,給教學帶來了難度,更重要的是高職生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缺乏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上述問題,從2008級開始,我們嘗試將《機械制圖》、《AutoCAD》、《互換性與技術測量》三門課整合為一門,打破原有課程體系,對三門課程進行課程改革。

一、課程整合的原則

課程的整合絕不是幾門課程的簡單相加或混合,而是以能力為主線,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改變原有知識體系,對教材內容進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組知識體系,通過“項目”或“任務”,以完成專業技術工作的過程、行為為導向,將所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結合在一起,渾然一體,形成一門新的課程。課程在形式上,要體現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逐步培養工作能力;在內容上,必須涵蓋相關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在教學的組織、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上,要創新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編寫新教材。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方案

(一)整合的依據

課題組走訪了唐山北車集團、小型機加工廠、民營焦化廠等單位,并對近幾年從事機械技術操作工作的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重新修訂了課程標準,明確了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國家制圖標準并能正確使用國家制圖標準繪制機械圖樣和進行尺寸標注;掌握正投影規律并能用于解決“由物畫圖”和“由圖想物”的問題;掌握零件基本的測繪方法和測量工具的使用;熟練掌握AutoCAD機械繪圖軟件的使用。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應具備的能力:(1)使用繪圖工具并按國家標準正確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1)正確閱讀機械圖樣的能力;(3)根據零件圖拆裝裝配圖的能力;(4)熟練使用計算機繪圖軟件CAD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

(二)整合方案

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主,將三門課程的學習內容系統的劃分為三大知識模塊、六個學習情境;將計算機繪圖與所學制圖理論相結合;公差配合知識與零件圖繪圖理論相結合,從而實現三門課的知識相互融入,自然銜接,使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教學完美結合。

(三)具體做法

1、對原有《機械制圖》、《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計算機繪圖》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改革,簡化投影法、三視圖及點線面的理論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2、由傳統手工制圖、徒手繪制草圖逐步過渡到計算機繪圖,對學生進行制圖技能的三重訓練,重點強化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繪圖。3、以模型、實物為依托,將抽象的圖樣與手中可測量的模型、零件實物聯系起來,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基本測量技能,為機械加工實訓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并培養了學生空間想象力。4、以裝配圖或實際的零部件為樣本,掌握表面粗糙度、形狀公差、位置公差、符號及標注方法,將抽象的概念轉變成可摸、可見的具體實物。

三、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教學中,我們多種教學方法并用,以實際設備為載體,將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實體模型演示和講練結合等方法結合起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內容豐富、集文字與圖片、二維圖形與三維動畫、視頻、模型等多種素材為一體的立體化教學系統。例如在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學習情境中,我們以減速器的實體模型為依托,采用情境教學法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減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現場拆裝成各個零件,并以軸,齒輪、箱座為例,講解典型零件零件圖的畫圖方法;在講授組合體三視圖繪制方法時,我們用案例分析法,給出大量實體模型并結合CAD三維實體造型動畫演示,使學生增加空間想象力,提高學習興趣,并對后續的CAD三維實體造型的學習充滿期待。具體授課環節為:先演示動畫建立立體感→講授理論知識→黑板分步講解用繪圖儀器畫圖的方法→學生練習→教師聯網計算機講授CAD畫圖的方法→學生練習。這樣的安排增加了學生的動手繪圖的能力,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顯著。

用計算機CAD繪圖時,讓學生思考:一個圖樣有幾種畫法,哪種方法最快捷而且適合自己的繪圖習慣?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組與組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互動,不僅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實踐證明,將《機械制圖》、《AutoCAD》與《互換性與技術測量》三門課程有機結合的教學改革,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三門課程相互貫通,使傳統的機械制圖課程煥發出極大的活力。三門課整合的教學才剛剛開始,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