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下機械設計制造研究

時間:2022-11-13 11:10:38

導語:信息技術下機械設計制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下機械設計制造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中每分每秒都能夠接收到信息,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市場的各行各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發展。本文基于信息技術視域下,對機械設計制造進行研究,深入分析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狀況,并進行總結,旨在為機械設計制造行業發展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制造;研究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對于我國社會市場行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影響。而機械設計制造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所以,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機械設計制造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對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現狀、信息技術對于機械設計制造的重要性、以及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

1機械設計制造的基本概念

機械設計制造是由多種綜合技術組成,是一門綜合性技術較強的專業學科,其涉及的知識點和學科都非常的廣泛。在如今科技強國的時代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也逐漸往“自動化”方向發展,實現機械設計制造的自動化,在提高機械工作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資源投入。

2機械設計制造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在機械設計制造行業中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機械設計制造工業的生產效率。并且通過信息技術,還可以實現機械設計制造的自動化發展,減少機械設計制造作業產生的成本,提高作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創造更多的效益。2.2有利于保障作業安全性。機械設計制造行業相對于一般行業來說,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而工業操作人員的安全保障性也是急需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將信息技術引用到機械設計制造作業過程中,就能夠減少操作人員的使用,進而對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進行保障。相較于機械設計制造傳統的作業模式,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制造的自動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工業事故,對于操作人員以及整個機械作業過程更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穩定性。2.3有利于實現高效操作。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在作業過程中,日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進行操作人員和作業優化的調整,一定程度上浪費了作業生產時間,以及降低了作業生產效率。但是,如今,機械設計制造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機械作業的高效率操作、減少作業時間、提升作業效率,使機械設計制造作業更加智能化,緊隨時代智能發展。

3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趨勢

3.1“智能化”發展。在機械設計制造作業操作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使機械作業能夠實現自動化工作,因此,換而言之,機械設計制造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其實就是“智能化”的體現。隨著科技時代不斷進步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成熟發展,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的發展會更加成熟、穩定,并且機械設計制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突破傳統機械設計制造工業模式帶來的局限性,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形成自動化、智能信息化發展。例如機械設計制圖,傳統的機械設計制圖需要進行人工繪圖,而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制圖只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繪圖。人工繪圖需要耗費大量的創作時間,并且還會受到個人思維的局限,所創作出的繪圖產品也會受到局限;相反,計算機繪圖只需設置其程序操作,就能夠靈活、高效的進行繪圖,并且在繪圖的過程中還能夠體現其科學性、便捷性。當前,“CAD繪圖”技術在我國機械設計制造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及應用,而且該技術不斷地在進行優化,相信在未來機械設計制造領域的發展中會更加成熟。例如“人工智能”,目前我國在一些領域已經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而在機械設計制造中引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機械設計制圖,可以利用計算機程序的設置,讓人工智能可以依據不同的程序制圖,使其制圖的過程更具有創造性、以及創新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制圖不僅可以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尋求具有創造、創新的工作,在解放人力勞力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總之,信息技術的引入,對于機械設計制造行業帶來了改革性的改變,對于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制造更能夠緊隨科技時代的發展。3.2“生態化”發展。近幾年以來,我國行業發展的標語:“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從中就可以看出生態化發展已經得到了我國高度的重視,并且生態化發展一直是我國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從機械設計制造工業而言,傳統機械設計制造的作業模式在產出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資源浪費,這種資源浪費的排放對于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不利于機械設計制造可持續發展。然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解決因機械設計制造產出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比如信息技術與機械設計相結合,在機械設計制造作業過程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操作,就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資源的浪費,以實現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另一方面,在機械設計制造作業工程中降低了資源的浪費,從而也降低了資源排放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以實現機械設計制造生態化發展,極力打造科學、綠色、智能化機械設計制造的工業發展。總之,生態化發展是我國極力需要打造的行業發展模式,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能夠有效實現生態化發展,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3.3“模塊化”發展。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對于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械設計制造只有結合信息技術來提高其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于機械設計制造發展的需求。機械設計制造作業的過程中,對于作業系統以及模式數量方面會體現出嚴格的標準要求,所以,對于機械設計制造應用信息技術發展而言,應該進行“模塊化”發展,將機械設計制造生產劃分為模塊式,這種模塊式能夠有利于促進機械設計制造的模塊化發展,從而進行生產系統的完善、優化,降低機械生產成本。3.4“機電一體化”發展。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作業模式,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整體的作業運營模式效率不高,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也不是很好,以及無法滿足當代社會對于機械設計制造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逐漸被淘汰。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發展,將機械設計制造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讓信息技術的功能、特點在機械設計制造作業過程中有效發揮,不僅能夠拓寬信息技術的發展,還能夠促進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機械設計制造的信息技術自動化發展,也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發展。在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有效實現機電一體化,在前期的過程中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為了避免盲目的引用電子技術,導致產生大量的資源浪費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所以需要經過不斷地試驗研究。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優化發展,機械設計制造在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情況下,就能夠在社會市場上加強核心競爭力,從而保障機械設計制造在當前激烈的社會市場上達到可持續發展。3.5“虛擬化”發展。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首先對產品進行繪圖設計,其次再通過設計好的圖紙進行闡述,之后必須要由專業的技術人員依據設計好的圖紙進行制作,并且該產品制作只有在通過了一系列的相關檢測、以及試驗,達到了機械設計制造樣品的標準,才能夠進行生產。其中,如果樣品在檢測、試驗階段沒有達標,就必須要通過不斷地進行試驗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一直沒有達到標準,就會被要求重新設計圖紙。這個過程就會產生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資源的浪費,并且這種大量資源、資金的消耗也是企業無法承擔的;相反,如果在這種大量資源消耗的情況下,產品研制成功,都有可能無法彌補企業在研制過程中造成的損失,使企業得不償失。基于此,在機械設計制造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來代替傳統的人工研制過程,就能夠有效的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以及避免企業造成損失。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虛擬化”的特點,將圖紙設計形成電子圖紙,并依據圖紙進行產品性能、屬性的虛擬化,并且可以直接利用電子技術對圖紙進行修改、完善操作,從而減少了樣品在檢測、和不斷反復試驗所消耗的時間,提高了產品制作的生產效率。綜上所述,“虛擬化”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一大特征,在機械設計制造的信息技術未來發展中,虛擬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作業過程中會越來越得到普及,其發展范圍也會越來越廣。

4結語

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完善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已經滲入到我國市場,成為了市場核心競爭的重要標桿,機械設計制造也因對信息技術的引入得到了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其功能、特點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而本文也主要在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現狀、以及機械設計制造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同時,通過對機械設計制造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趨勢的分析,明確了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方向。基于此,希望通過本文的深入研究,對于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在市場上能夠得到科學、智能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申鑫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特點和優勢及發展趨勢[J].山東工業技術,2018(21):53.

[2]陳國金.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8(18):227-228.

[3]胡長慶,季晶晶.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9(20):130.

[4]劉永博.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9(15):211-212.

[5]陳世杰.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應用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9(9):44.

[6]高艷平.探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方向[J].建材發展導向,2019(9):41-42.

[7]王超.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分析[J].化工管理,2018(21):165.

[8]金紅.信息技術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8):248.

作者:陳莉 單位:江西省井岡山經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