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控制的導向與目標探索
時間:2022-04-26 09:30:00
導語:企業財務控制的導向與目標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破產重整是一個新生事物,研究其財務控制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文主要分析了企業破產重整財務控制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將財務控制的基本導向界定為投資人與債權人的博弈關系,將其基本目標界定為重整計劃的充分實現,指出了諸多需要關注的財務理論和實務問題。
【關鍵詞】破產重整;財務控制;基本導向;納什均衡;控制目標;債權人利益
一、破產重整財務控制環境分析
(一)社會環境
一旦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陷入破產清算狀態,其影響就會從與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債權人、股東及其雇員的范圍內向外擴散至公司的供應商、顧客或者消費者,甚至引發連鎖破產,社會經濟秩序也可能會因大量工人失業而受到沖擊。因此,破產重整程序應運而生,擴大了參與重整程序的利益主體的數量,如債權人利益、供應商利益、顧客利益及社會穩定秩序利益。如此一來,重整程序中所包含的利益沖突要比債務人在進入重整程序前所包含的利益沖突復雜得多,其財務控制的難度也顯而易見地增大了。
(二)法律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稱破產法)第2條規定,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金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或喪失清償能力的,可以依照規定進行重整。為保證債權人利益的實現,《破產法》第7章規定了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權力,包括:監督管理人;決定繼續或者停止債務人的營業;通過重整計劃;通過債務人財產的管理、變價和分配方案。進入重整程序前,企業運營的決策機構是股東組成的董事會,是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企業經營目標的;而一旦進入重整程序,在《破產法》約束下的債務人運營是以債權人為主導的,決策機構不再是董事會,而是由債權人組成的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因此在重整期間,債權人利益將由從屬地位轉變為主導地位。但由于破產重整是一項復雜而專業的活動,為了保證破產管理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破產法》第13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同時指定管理人。在重整期間,經債務人申請,人民法院批準,債務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監督下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管理人負責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可以聘任債務人的經營管理人員負責營業事務。管理人作為債權人的代表,處理專業事項,監督債務人執行重整計劃,并向債權人委員會報告,由債權人向其支付報酬,在重整程序中起到了對稱債權人與債務人信息、平衡兩者利益關系的作用。破產重整是通過重整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來實現的,債務人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由債務人制訂重整計劃草案;管理人負責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由管理人制訂重整計劃草案,重整計劃由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方可執行。因此,破產重整財務控制受制于人民法院、債權人、管理人等關系人,其基本導向、目標等方面有別于正常企業。
二、企業破產重整財務控制的基本導向
重整程序參與主體廣泛化的特點決定了在破產重整程序中需要對多元主體的利益進行保護和關注。每個利益主體出于“趨利避害”的本性,都有盡量擴大自己權力空間以從重整中獲得更多利益的沖動,因此多方主體之間的制衡對破產重整的成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破產重整中主要存在三組主要關系:債務人與債權人的關系;股東與債權人的關系;管理人與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關系。《破產法》從法律的角度對這幾組利益關系進行了制衡,而財務控制正是實現這些制衡的管理手段。如果把企業破產清算比喻成分一塊既定大小的蛋糕,不管夠不夠分,它的大小是既定的事實,那么重整制度就是要把這塊蛋糕做大,使各方參與主體都能獲得比破產清算更大的利益。債權人通過重整收回更多的債權,債務人通過重整實現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重整的核心是通過債務人的復蘇來滿足相關主體的利益,債務人重整的成功對債權人、債務人來說是雙贏的。對大股東而言,企業破產重整是對當期收益與跨期收益權衡的結果。同時,重整程序的啟動需要債權人的讓步,重整資本的籌集需要債權人對債務的減免,甚至獲得新債權人的資金支持。因此,上市公司的重整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大股東的意愿;二是能否取得債權人的信任和支持。這是一個典型的在大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討價還價行為,重整方案必須在大股東與債權人之間達成利益均衡。因此,上述三組關系中,最重要的是大股東與債權人的關系,即重整方案必須在大股東與債權人之間達成利益均衡。公司重整中,大股東承擔的成本主要是重新注入優質資產,包括實物資產與現金;其經濟收益表現為公司價值提升所對應的份額。在經濟利益之外,若大股東是政府,還會考慮非經濟目標,如失業率的維持、社會穩定狀況以及政府形象等。債權人的成本就是免除的部分債務;潛在收益就是公司重整之后收回尚未免除的債務。從靜態角度來看,債權人肯定是要損失的,關鍵是重整之后能夠使債權人的損失得以降低。由此看出,企業破產重整是以博弈論作為基本的方法論貫穿于其財務控制,體現團體理性、公正、公平和效率精神,通過重復博弈達到“納什均衡”。
三、破產重整財務控制的目標
在破產重整中,如果重整成功,投資人、債權人將收回其上述投入成本;如果重整失敗,對債權人來說,可能使其獲得的清償大大低于破產清算。由此可以看出,在破產重整中,債權人風險最大,重整計劃的實現最終體現為債權人利益的充分實現,成為財務控制的基本目標。從實際效果來看,凡是重整制度設計上對債權人利益保護較為充分的國家,其重整的成功率就較高(如加拿大),反之就較低(如法國)。
進入破產程序的企業與可持續經營企業不同,重整伊始就存在經營和財務安全“積”病。在破產重整中,新進入的股東和債權人是風險資本的提供者,只有確保財務安全,才能獲得資本提供者的信任和支持,使破產重整制度進入良性循環。因此,安全性也是財務控制的目標之一。
在安全性控制的基礎上,財務效率性是財務控制的另一個目標。既定重整計劃能否得以實現,是獲得債權人信任和讓步的重要條件,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在破產重整過程中現金流量管理的突出地位,在有限的破產重整期限里,獲得足夠的現金流滿足償債需求是破產重整成功的重要條件。
在效率性的基礎上,財務效益性構成了財務控制第三個子目標。財務控制要有效地影響決策,保證破產重整中財務決策的相對科學和正確。它涉及企業的重大決策,對企業在重整期及未來的正常可持續經營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如果把效率解釋成選“快”的事情做,那么,效益就是選“對”的事情做。
上述破產重整財務控制的基本目標與次級目標的關系,可以簡要說明如下頁圖1所示。
破產重整企業財務控制,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的財務領域,許多財務事項如財務控制主體多元化、控制環境法律化、約束條件復雜化、控制內容局限化、控制理念多沖化等,需要進行深刻、全面的研討和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2007.
[2]顧紀生.上市公司破產六問:當金紙變廢紙成為時尚.國際金融報,2004年10月19日.
[3]朱元午.財務控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5).
[4]肖金泉,劉紅林.破產重整——中國企業新的再生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
[5]何旭強.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的選擇機制、經濟效率及法律基礎.2006(7).
[6]DavidBrown,JohnWilley&Sons,CorporateRescue:InsolvencylawinPractice.1999.
- 上一篇:財務預警的功能和意義詮釋
- 下一篇:人事行政部見習匯報材料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