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高校貸款風險防范的詮釋
時間:2022-04-26 03:17:00
導語:小議高校貸款風險防范的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公辦高校貸款風險進行了評價,指出適度貸款對高校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提出了控制貸款額度的宏觀和微觀方法。
【關鍵詞】高校貸款風險控制額度防范
當前,我國公辦高校大規模貸款的風險已日益凸顯,關于公辦高校貸款風險的討論也一浪高過一浪。這對高校大規模盲目貸款起到了一定的遏制及警示作用,但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一是輿論的大肆渲染,使人們看到了大規模舉債的危害卻忽略了適度貸款對教育發展的積極作用;二是影響了金融機構對高校貸款的態度,導致高校很難從銀行獲得合理貸款,從而制約了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貸款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貸款規模過大就會產生風險,不積極拓展渠道融資又會制約教育的發展。
我們不能因為出現了貸款風險就全盤否認適度貸款的積極作用,那無異于“因噎廢食”。筆者認為,要利用貸款為高校教育事業發揮積極作用,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即貸款要適度。
1我國公辦高校貸款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公眾對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高校發展的實際狀況,教育投入與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在發展資金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均積極拓展籌資渠道,以解決擴大辦學規模帶來的經費短缺問題,其中一個主要渠道就是銀行貸款。適度貸款對高校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如果貸款增長幅度和速度過大過快,則會使學校陷入財務危機,影響學校的日常運作與可持續發展。目前,一些高校熱衷于圈地和參與大學城建設,向銀行大量舉債,有的高校貸款已高達到20余億,貸款規模大大超出學校自身償債能力,出現了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歸還、借新債還舊債、資金周轉困難甚至不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等情況。高校貸款風險問題,已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2高校大規模貸款的原因
2.1財政撥款不足
在財政撥款及其它融資不夠的情況下,高校尋求銀行貸款以解決教育經費不足問題。
2.2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
為了能順利通過教育部5年一輪的高等學校教學評估,贏得國家在資金上的扶持和擴招時得到政策傾斜,被評高校多采取向銀行貸款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以求達到評估要求。
2.3政府與金融機構互動的結果
由于受《擔保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的限制,多數金融機構不敢直接向地方高校放貸,政府要發展高等教育事業,于是與金融機構互動,幫助協調與擔保,從而使高校獲得巨額貸款。
2.4金融機構趨利避害的自我選擇
高校擴招后,金融機構看到為高校提供貸款既有經營收益,又有社會效益,從而對高校在貸款額度、利率、材料的準備與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均給予了極大的優惠和便利。
3高校貸款風險的成因
3.1高校所有者缺位導致隨意貸款
公立高校財產的公有性質決定其所有權屬于國家,而事實上由于國家是虛擬參與方而非實際參與方,決定貸款的運作及管理者事實上并不需要承擔償還貸款的風險,這種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稱性很容易導致管理者還貸責任意識淡薄,搞政績工程而隨意貸款。
3.2對貸款缺乏科學論證
一些高校在對貸款項目進行論證時,只憑主觀分析或少數人的意見而盲目舉債,缺乏理性的分析和科學的論證。
3.3貸款管理不嚴和使用效率低
許多高校在貸款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缺乏科學性,資金使用不當或效率太低,造成嚴重的資金流失或浪費。
3.4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機制
許多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未設立貸款資金的專項審計組織,資金使用過程中未建立全程定期審計制度,存在嚴重的管理漏洞。
4控制貸款額度,防范貸款風險
高校如何規避風險,合理利用貸款資金促進學校的發展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把握一個“度”,即貸款要“適度”。而如何才能達到“適度”呢?筆者試從宏觀控制和微觀控制兩方面對“適度貸款”問題進行探討。
4.1宏觀控制
是根據“高等學校銀行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對高校貸款額度進行測算,以貸款風險指數0.6作為上限,從宏觀上控制貸款風險。
2004年7月15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制加強銀行貸款管理切實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見》[教財(2004)18號],該文制定了高等學校銀行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對高校銀行貸款額度從宏觀上進行了控制和管理:(1)凡貸款風險指數大于0.6的高校,新增貸款實行審批制度;(2)凡貸款風險指數小于0.6而大于0.4的高校,新增貸款實行備案制度;(3)凡貸款風險指數小于等于0.4的高校,新增貸款可由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辦理。這從宏觀上控制了高校貸款風險。
4.2微觀控制
即具體化測算控制。是運用“預計現金流量測算法”來測算適度貸款的具體規模和還貸能力,以測算出的具體數值和指標為參照,有效控制貸款風險。
“高等學校銀行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為高校貸款風險防范提供了宏觀的量化指引,但缺乏具體化的約束手段和測算方法。目前,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如:雄筱燕等提出了基于費歇爾多元判別分析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判模型;祝紅霞提出了預計現金流量測算法;黃祥林建立的高校恰當舉債的數學模型等等。本文采用祝紅霞提出的“預計現金流量測算法”來測算適度貸款的具體規模和還貸能力,以提供較詳細的量化參考。其方法為:第一,根據學校的長期規劃確定未來在校學生人數,按照建設部、國家計委和教育部199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規定和教育部關于本科評估對師生比、圖書、教學設備等方面的要求,測算出學校達標所應達到的最低硬件條件指標,并計算出未來各年學校達到該指標要求所需的資金數額;第二,根據各年計劃在校生規模預測學校的資金來源;第三,測算出每年資金注入量與流出量,以確定每年需要的貸款總額和可以償還貸款的數額;第四,計算出學校需要貸款總額和建設期后每年可以償還貸款金額和還款年限,從而可以分析出學校貸款的償還能力和風險情況;第五,在學校能夠承擔的負債范圍之內安排學校的建設項目和貸款數額。通過此方法將各指標具體化,提供給高校決策者較詳細的參考數據,從而使貸款趨于適度,降低貸款風險。
5結語
控制貸款額度,從源頭上降低了貸款風險,但在貸款資金的使用、流動過程中,還需加強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貸款資金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完善貸款資金的內部核算和監控體系,確保貸款資金的使用與貸款項目及相關預算相一致,使貸款資金確實用于解決制約學校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以及對學校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促進學校建設,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制加強銀行貸款管理切實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見[N].教財[2004]18號.
[2]祝紅霞.論高校貸款的風險問題[J].事業財會,2003.
[3]雄筱燕等.基于費歇爾多元判別分析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判模型研究[N].江蘇省會計學會年會交流論文,2004.
[4]黃祥林.高等學校舉債的行為分析與風險防范[J].教育與經濟,2003.
[5]鄭萼.關于高校貸款風險防范的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05(1).
- 上一篇:財務預算編制與納稅籌劃詮釋
- 下一篇:小議財務倫理的架構與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