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財務主體問題的探索

時間:2022-12-03 04:55:00

導語:有關財務主體問題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財務主體問題的探索

眾所周知,在古典企業制度下,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一,信息處于完全對稱狀態,經營者不可能“偷懶”或故意投資某些項目損害所有者利益。因而,也就不存在多個財務主體的問題。而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情況發生了變化,特別是1993年底以后,我國開始用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產權的新兩權分離來代替原來的國家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的老兩權分離。企業法人財產權概念的提出,可以說是我國企業改革理論的重大突破,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了分離,所有者可能只有物質資本而無經營管理能力,經營者有經營管理能力而在經理人市場上待價而沽。

一、財務二元主體理論的主要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并列的財務主體,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回避所有者財務,會導致經營者侵蝕所有者利益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而忽視經營者財務,又會使大股東有恃無恐地侵犯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

1.所有者財務論

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干勝道博士在1995年第6期《會計研究》上發表《所有者財務:一個全新的領域》;1997年第6期《財經科學》發表《試論創建所有者財務學》;出版《所有者財務論》。他認為,在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中,所有者與經營者都是獨立的財務主體,忽視哪個財務主體都是行不通的,所有者財務與經營者財務在目標、職能、對象及運作規則上都有差別。所有者財務的目標是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主要職能是對企業及其經營者的理財活動進行有效的監控,主要內容是資本運作和財務監控,主要行使方式是選聘經營者、參與重大決策、收益收繳與再投入、財務監督與考核。該理論認為,所有者財務主體與經營者財務主體是并存的。

2.出資者財務論

謝志華1995年曾為中國新型建材集團建立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激勵約束體系,提出了出資者財務及其管理的內容。后來,北京商學院會計系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出資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財務部門的財務三篇系列論文,其中出資者財務是由他撰稿的。他認為,國有企業的兩權分離導致了經營者和出資者在財務上的分離,出資者不等于所有者。

二、財務一元主體說的主要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財權獨立后,出資者對經營者形成一種委托關系,它不可能擁有獨立完整的財權,只保留剩余收益索取權,企業經營者形成獨立的財務主體。

1.財務分配論

劉貴生在1995年第6期《會計研究》上發表《論產權結構與財務主體》,從財務分配權的歸屬出發來討論財務主體問題,認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產權與企業資產所有權合一,其財務主體是一元性的;而股份制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法人和原始產權主體均擁有一部分財產分配權,因而其財務主體具有二元性的特征。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現代股份制企業中,所有者作為企業財務主體越來越只具有一種形式上的意義,真正的財務主體日趨移位于企業本身這一經濟實體。

2.財權基礎論

伍中信2000年第7期《財政研究》上發表《現代財務理論的產權基礎》;在2001年《財會月刊》發表《試論股份公司財務主體的一元性》,從財務本質的財權流理論出發,對財務主體進行了新的研究。他認為,財務主體是指具有獨立財權(產權)、進行獨立核算、擁有自身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的經濟實體,即財務主體必須具有財權獨立性、經濟性和目的性。二元性的財務主體必然會帶來二元性甚至多元性的財務目標,最終會導致企業財務無所適從,因此財權獨立性是財務主體一元性的根本保證。

三、財務主體分層說的主要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法人財產權的確立和運行,使財務分層管理成為可能。

1.財務分層論

湯谷良《會計研究》1994年第5期發表《現企業財務的產權思考》;《會計研究》1997年第5期發表《經營者財務論——兼論現代企業財務分層管理架構》,他認為,法人財產權概念的提出使原來集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理于一身的財務管理機制發展成為以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理分工協作為特點的財務管理機制。

2.企業財務的兩權三層次管理

裴伯英在《論現代企業財務的分權分層管理》一文中支持了湯谷良的觀點,認為財務主體不同于財務管理主體,在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中,出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務管理主體是一元的,而在公司制企業中,出資者與經營者對企業財務管理事項在不同方面發揮決定作用,二者都具有財務的直接管理權,這就是企業財務管理主體的二元化。同時,可以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機構對企業財務的管理職權來劃分企業財務的管理層次。

四、財務主體一元性與財務分層的融合

財務分配論、所有者財務論、出資者財務論、經營者財務論、財務分層論等觀點構成財務分層理論,并且引申出財務主體多元性的意思,從而引起關于財務主體一元性與多元性的爭論。筆者擬運用財權與財權主體的概念對此進行探討。

1.財務主體多元性的觀點實際上是混淆了財務主體與財權主體或財務治理主體的概念。這些觀點其實想強調所有者、出資者、經營者等產權主體應該對企業財務資源配置活動施加一定的影響,以維護其產權利益。但是由于觀點提出時并未形成較為成熟的財權概念,也沒有形成財權主體的概念,用財務主體這種行為意義上的概念來表達這種影響,不能清晰、充分、顯性地揭示出這種影響的來源實質上就是一種支配財務資源運用的權利,從而引起了行為意義上的財務主體與抽象意義上(權利義務關系上)的財權主體的混淆。

2.建立維護出資者利益的財務管理模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畢竟出資者和經營者不能建立兩套制度各行其是,他們必須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以使出資者財務目標內化為經營者財務的有效約束,通過經營者財務達到其財務目標。

可以考慮通過找到出資者和經營者利益所共同依賴的基石,即維護出資者權益,實現出資的保值增值,保證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能力,來建立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使財務分層說和財務一元主體說達到有效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