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探討

時間:2022-11-01 03:02:40

導語: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探討

摘要: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開展計劃財務管理工作,以推進商業銀行自身的穩定持續發展。本文從會計核算、流動性、信息統計以及預算等方面入手,探討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內容及方式,以全面提高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

隨著經濟形勢呈現出新常態特點,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金融托媒條件下的科技轉型逐步實現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進步,商業銀行若想要實現自身穩定持續發展,應當積極轉型,對計劃實施高效化管理,從而沉著應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挑戰。

一、新常態下的會計核算管理

1.新常態下會計核算管理所遇到的瓶頸

社會經濟發展的當前形勢下,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創新,對傳統的會計核算帶來了新的挑戰,投行業務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不斷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會計核算不斷優化調整,從而保證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以金融衍生品為例加以分析可知,表外核算是當前市場經濟中衍生金融的主要工具,監管部門僅僅能夠對商業銀行的報表數據信息進行監督與管理,而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品存在較大風險,這與會計核算缺陷存在密切聯系。會計信息披露是確認與計量的重要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打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確認方式,導致相關會計確認與計量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所謂會計計量,主要是指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對經濟業務及其結構進行準確計量,而貨幣計量規則難以實現,導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計量難度,此種情況下,金融衍生品業務的會計核算過程中,風險控制難度較大,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會計核算操作標準尚不統一,銀行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也不盡相同。科目調整與會計核算內容調整后,商業銀行表內外余額波動較大,相關監管部門也只能夠通過報表對銀行余額變動情況進行監督,難以進行實時把控。相關操作人員會計知識的不足,也是滋生會計核算風險的重要因素。

2.加強會計核算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是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完善制度及相關規定,結合銀行自身發展實際,制定規范的會計制度及業務操作標準,進而對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實行動態化管理與控制,確保大額支付以及應收應付款掛賬等事項能夠嚴格按照制度進行報批。在原有業務管理方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補充和調整,為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應當積極建立獎懲機制,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完善會計核算程序。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當積極完善會計核算程度,柜臺及相關會計人員應當嚴格且規范的填寫會計憑證,對商業銀行具體業務的核算程序進行嚴格控制,通過賬務核對以及相互監督等方式,切實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為合理控制商業銀行業務風險點,應當通過設置臺帳記錄等方式,對規劃、預測、計劃以及控制監督等方式進行綜合運用,全面提高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為全面提高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效率,應當積極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對商業銀行運行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因此在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應當對當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有效梳理,對銀行內部人員崗位進行有效梳理,爭取實現內部科學化、規范化控制。在此基礎上,應當依據商業銀行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加以全面分析,對現代信息科學進行合理利用,優化調整商業銀行新老業務的控制方式,并建立事前控制系統,切實做好風險防范與控制工作。

二、新常態下的流動性管理

1.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存在的問題

新常態環境下,商業銀行及其監管機構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視力度逐漸加大,商業銀行為有效應對利潤空間下滑問題,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頭寸預報的準確性,確保結余資金得到最大化利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商業銀行的運行需要各項存款來支撐,同時還需要嚴格按照預定要求對企業及個人進出款進行準確預報和控制,在此種情況下,受上下傳導會受時間限制,以及客戶進出款存在的不確定性,會出現流動性不穩定的問題,嚴重影響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效率,因此在新常態下加強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流動性管理的具體策略

為促進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問題的有效解決,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建立健全流動性管理體系,通過上下傳導機制,對商業銀行剩余資金進行合理安排,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做好壓力測試,并及時對體系模型進行優化調整,切實保證財務管理整體效率。在此基礎上,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和期限進行合理安排,適時調整理財資金池比例,對同業業務進行科學化梳理,在保證資本充足率的基礎上,切實提高財務杠桿的收益。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應當對央行各類政策工具及市場融資手段進行合理利用,切實擴充商業銀行自身流動性,最大程度上滿足新常態下市場經濟監管要求及抵御風險的實際需求。

三、新常態下的信息統計管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處于新常態運行環境下,信息統計管理是商業銀行的新利潤點,信息統計數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業銀行的業務水平和經營現狀,從而直接關系著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及流動性風險規避的準確性,對于商業銀行科學決策以及業務結構調整也產生一定影響。由此可知,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信息統計管理工作難度較大。1.信息統計管理的不足一是時效性不足。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信息統計管理過程中,受到數據傳達方式、系統運行以及監管層數據共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報表數據獲取的時效性不足,嚴重影響商業銀行日常經營管理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決策的科學性。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是影響信息統計管理效率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是部分報表涉及到人工調整和填報,并依照人工方式進行校驗,往往存在一定疏漏,此種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商業銀行相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商業銀行信息統計管理工作中,往往耗費較大的人力資源開展數據的采集匯總檢驗等工作,綜合管理效率較低。2.信息統計管理相關建議注重系統開發,盡量避免手工填報數據,以避免類似于總分支機構匯總數據無法配平等情況;注重人工培訓,人員設置應合理、注意新老員工的數據信息移交。同時,應當加強進行相關創新業務統計培訓,以提高信息統計的準確度;注重數據共享,由于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存在跨地區開設分支機構,因此在信息數據共享上(包括銀行內及銀行間)也應加強,以避免例如不良客戶跨地區或跨行瞞騙授信或單筆抵押物重復瞞騙質押等情況;注重基礎數據部門信息準確度,相關基礎數據統計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信息錄入、維護及匯總工作。

四、新常態下的預算管理

影響預算管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為因素,二是相互串用因素,三是戰略發展因素,四是風險因素,五是經濟波動因素。因此在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建立一套科學的預算管理模型。考慮“木桶效應”,即積極挖掘弱勢業務的潛力。在管理上,建議施行精細化管理,將各項工作分配到人,并進行自上而下的監督,自下而上的反饋。定期對預算管理進行評價,不斷對其補充和完善。預算管理人員在進行預算管理時應執行完善的風險預算管理制度和具備科學的前瞻性思考及判斷。通過一系列包括設立合理目標、合理建立風險矩陣、定期進行風險排查、反饋處理問題、分析后出具風險排查報告等步驟實施風險預算管理。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對商業銀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實現自身穩定持續發展,商業銀行應當準確把握新常態下市場經濟的具體要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計劃財務管理,從會計核算、流動性管理、信息統計管理以及預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水平,為商業銀行科學化決策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鄭寶財 李寧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傅小梅.淺談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創新[J].財會通訊,2012(35).

[2]周煜.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計劃財務管理分析[J].財會研究,2015(6):53-55.

[3]劉喜文.淺談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發展轉型[J].農村金融研究,2015(6):40-43.

[4]常國華,譚道倫.淺析“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轉型[J].中國市場,2016(14):95-95.

[5]陳曉媛.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發展轉型的研究[J].會計師,2015(21):46-47.財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