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電子電氣技術研究

時間:2022-03-13 09:07:00

導語:歐盟電子電氣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歐盟電子電氣技術研究

內容摘要:歐盟“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分別于2005年8月13日和2006年7月1日正式實施。WEEE指令要求在歐盟市場流通的電子電氣生產商必須承擔支付報廢產品回收費用,ROHS指令則要求投放歐盟市場的電子電氣產品不得含有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6種有害物質。這兩個指令不僅對世界各國電子電氣產品生產造成深遠的影響,也構成各國電子電氣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技術壁壘。

關鍵詞:電子電氣,指令,技術壁壘,歐盟

一、“兩指令”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從保護人類健康、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出發,經過近10年的討論磋商,歐盟“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歐盟第2002/96/EC號指令,簡稱WEEE指令)及“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歐盟第2002/95/EC號指令,簡稱ROHS指令)(以下簡稱“兩指令”)于2003年2月13日起成為歐盟范圍內的正式法律。歐盟同時規定,各成員國必須于2004年8月13日前將上述兩項歐盟指令落實到國家法律體系中。

根據WEEE指令的要求,自2005年8月13日起,電氣電子產品生產商(包括其進口商和經銷商)必須負責回收、處理進入歐盟市場的廢棄電氣和電子產品;對2005年8月13日前投放市場所產生的電氣電子廢棄物的管理費用,將由生產者按其產品所占市場份額的比例承擔。后者則規定,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歐盟市場的電氣和電子產品不得含有鉛、汞、鎘等6種有害物質。

這兩個指令出臺的背景,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統一市場法規的要求,消除歐盟內部壁壘。由于歐盟各成員國的環保法律存在差異,他們之間的電子電氣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經常出現摩擦,妨礙正常的商品流通。為了各成員國的貿易正常化,統一歐洲電子電氣產品市場的要求,制定統一的法律法規成為必要。因此,歐盟利用其統一市場的優勢,經過10年的討論、磋商和準備,最后達成一致而形成歐盟兩個指令。

第二,控制生態環境污染,保障歐盟工業可持續發展,彰顯其環保先驅的形象。歐盟各國科技發達、經濟實力強、生活水平高、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強,超國際的綠黨政治實力和地位日趨強大。歐盟很早就提出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論斷,但是要實現這些目標,還必須有國民意識、科學技術、經濟實力和法律規范來保障。兩個指令正是適應了這種要求和大趨勢。

第三,提高歐盟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保護內部市場。兩指令的制定與實施從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歐盟生產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顯然是為了發揮歐盟優勢,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保護并爭奪更大經濟利益。同時,歐盟以維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之名,設置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難以達到的技術標準、技術規范,保護內部產品和市場。特別是,美國不少日用工業消費品在發展中國家貼牌生產,其中大部分在本國銷售,但還有幾成轉口,以轉到歐洲最多。歐盟高筑技術壁壘,也有抗衡美國之意。

兩指令的立法目的,是通過統一協調歐盟成員國關于處理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相關法規、政策及措施,增進相關人員的履行環保職責的能力,防止或減少報廢電子電氣產品對環境的污染。具體來講,WEEE指令的目的首要的是預防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產生,其次是實現報廢設備的再使用、再循環和其它形式的回收利用,以減少廢棄物的處理量;同時,增進所有涉及電子電氣設備生命周期的有關人員,如生產者、銷售商、消費者特別是那些直接涉及處理報廢電子電氣設備人員履行環保職責的能力。ROHS指令的目的是協調成員國關于禁止在電子電氣設備中使用有害物質的法規,有助于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合理恢復以及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處理。

二、“兩指令”的主要內容

(一)WEEE指令的主要內容

1.指令管轄產品

指令管轄以下10類產品中交流電不超過1000V,直流電不超過1500V的設備:(1)大型家用器具,如冰箱、洗衣機、微波爐;(2)小型家用器具,如吸塵器、燙斗、鐘表;(3)信息技術和遠程通訊設備,如電腦、復印機、打印機;(4)用戶設備,如電視機;(5)照明設備,如熒光燈;(6)電氣和電子工具,如電鋸、縫紉機;(7)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8)醫用設備;(9)監視和控制裝置;(10)自動售貨機。

表1WEEE指令和ROHS指令管理的產品

注:*表示該項目暫不受ROHS指令限制。

2.報廢設備的處理辦法:(1)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環保要求;(2)分類收集:報廢設備與普通市政垃圾分開收集;(3)處理:按特殊處理程序處理報廢設備;(4)回收:由生產者或第三方在單獨或集中的基礎上建立回收系統并制定了各類產品的回收率。

3.回收處理費用:指令規定此費用由生產者承擔。

4.相關信息體系:成員國應建立體系提供足夠信息使涉及電子電氣設備生命同期的相關方明白各自的責任與義務。

5.懲罰與強制措施及實施條款。

(二)ROHS指令的主要內容

1.指令管轄范圍:指令適用于WEEE指令管轄的10類設備中去除第7類和第8類以外的設備。

2.禁止使用6種有害物質:要求成員國確保從2006年7月1日起,投放于市場的新電子和電氣設備不包含鉛、汞、鎘、六價鉻、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聯苯。在本指令生效至2006年7月1日前,各成員國必須遵照歐盟立法在本國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這些物質在電子電氣設備中使用。

3.懲罰和生效條款。

三、“兩指令”對全球電子電氣產品生產和貿易的影響

(一)“兩指令”對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有限制作用,是一種新的技術壁壘

兩指令從議案提出到由歐盟議會立法通過,在歐盟內部,曾引起較大爭議。在世界貿易組織有關會議上,多次遭到歐盟以外其他國家的反對,認為是新的技術壁壘。

美國對歐盟兩指令中要求回收這些設備的規定表示關注,認為該措施對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構成貿易壁壘。美國要求對兩指令的作用和它與歐盟實現環保、健康目標的關系做出解釋,以便能對該法規是否符合國際貿易的規定進行評價,尤其是對外國產品。由于這些法規的實施具有追溯力,使得生產商必須對過去的報廢產品承擔費用,這可能對生產商構成經濟負擔,并增加繁雜的手續。馬來西亞代表認為這些指令的規定是任意的和不合理的,對貿易造成了限制。歐盟通過實施這些指令,使其成員國逃避了提供報廢產品處理服務的責任,并把這一責任轉嫁給生產商,包括非歐盟國家的生產商。遵守歐盟這兩項指令所需的費用,將會極大地增加東盟成員國生產商,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長此以往,東盟的生產商將被逐出歐盟市場。

理論基礎之上,電子電氣產品的回收與再利用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還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對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意義。

雖然兩指令只是規范歐盟市場的標準,對歐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沒有約束性,但是對于銷售到歐盟的產品則必須符合這些標準。特別是,ROHS指令和WEEE指令在技術的拓展性、產品范圍的可變性、技術標準的不確定性、執行時間的緊迫性及歐盟統一指令需要轉換成各國相應法規的多邊性,必然造成實施過程的不確定性。同時,各國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確定最終完成替代工作的時間表和可能的最小定量也仍未確定,從而可能使目標透明性和方法、標準隱蔽性相結合,對歐盟以外的產品造成貿易障礙。實際上,兩指令提高了電子電氣產品進入歐盟的門檻,保護了歐盟內企業,發展中國家相關產業面臨較大壓力,對各國電子電氣產品生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構成各國電子電氣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技術壁壘。

(二)對于絕大多數生產企業而言,“兩指令”帶來的最大及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企業成本。主要包括:

1.綠色產品設計。WEEE指令規定,每種產品都必須達到相應的回收再循環率,而這種回收再循環標準是非常嚴格的。根據WEEE指令,報廢產品的回收再循環率的最低標準必須達到其重量的70%。歐盟各成員國在將WEEE指令寫入本國法律中時,還可以根據各國國情、環保處理技術水平等提高報廢產品的回收再循環率。根據ROHS指令,自2006年7月1日起,含有鉛、汞、鎘、六價鉻等重金屬以及多溴二苯醚(PBDE)和多溴聯苯(PBB)等阻燃劑的電子電氣設備將被禁止進入歐盟消費市場。

2.改換產品標簽。WEEE指令規定,各成員國在將該歐盟指令寫入本國法律時,必須保證消費者能夠從產品標簽上明確識別生產廠家。此外,生產廠家還必須在產品的標簽加蓋特殊標記,注明該產品是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場的。該標記將作為決定日后該產品報廢回收時能否獲益補償的依據。

3.產品價格標記。根據WEEE指令,自2005年8月13日起的8年過渡期內(大型設備的過渡期為10年),廠家可以在標簽上標注一個參考價格,顯示該產品報廢后的回收及處理預計成本。

4.建立并完善回收體系

(1)對于2005年8月13日后投放市場的產品。廠家在將自己的電子電氣產品投放歐盟市場時,必須出具一份保證書,對承諾支付自己產品報廢時的回收處理成本做出法律保證。保證書的具體格式及內容由歐盟各成員國自行設計。這一保證書存在的另一作用是,即使某一產品的生產商在一段時間后退出歐盟市場,也必須負責已經投放歐盟市場的自己產品的報廢回收、再循環及處理成本。目前,生產廠商可以選擇幾種方式來回收報廢產品,包括:自行建立相應報廢產品回收系統、幾家聯合設立回收系統、委托專業回收組織來處理自己的報廢產品等。

(2)對于2005年8月13日前投放歐盟市場的產品。WEEE指令規定,那些在2005年8月13日前已經進入歐盟市場的電子電氣設備在報廢后必須由歐盟市場上的所有電子電氣產品廠家根據自己產品在歐盟市場上的銷售份額來相應分攤這些報廢產品的回收再循環處理成本。

(3)對于電子電氣設備的非家庭使用者。根據WEEE指令,如果電子電氣設備不是歐盟成員國內的私人家庭使用,報廢產品的回收成本也應由設備生產商承擔。歐盟規定,各成員國必須于2005年8月13日前確保生產商提供資金,用于歐盟非私人家庭用戶使用的設備的報廢處理。對于2005年8月13日前進入歐盟市場,并由非私人家庭用戶使用的設備,WEEE指令規定也可以由設備生產商支付報廢處理費用,或者由設備生產商與非家庭使用者通過協商來自行決定報廢產品的回收費用分攤。

(三)“兩指令”的實施使發展中國家輸歐電子電氣產品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

兩指令覆蓋了10大類電子電氣產品,對材料、零部件及設計工藝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指令的影響不僅限于電子電氣產品本身,還涉及原材料、化工、包裝等上下游行業,因此這兩條指令的實施對發展中國家輸歐電子電氣產品的競爭力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對出口帶來四項主要成本:

1.“歷史垃圾”和“未來垃圾”的回收處理費用。兩項指令啟動后,電子電氣回收成本將轉嫁到制造商身上,由于歐洲勞動力成本高,可能使回收成本接近甚至高于制造成本。相比而言,發展中國家制造業會失去成本優勢,從而降低相關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2.有害物質檢測增加成本。兩指令要求通過必要的手段進行檢測確定產品是否符合要求,生產企業要對構成產品的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逐一識別,確保不含有害物質。這些都需要生產商付出一定的檢測費用,對于規模相對偏小的發展中國家機電制造商來說,僅僅檢測費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3.替代材料增加成本。像制造水壺、咖啡壺、面包機等用的含鉛焊錫材料只要110至120元,但無鉛焊錫材料成本則達到250至260元,僅這一項,就會使他們的整體成本提高10%至20%。

4.跨國公司轉移供應鏈,發展中國家本土零配件生產企業壓力加大。目前發展中國家相關出口產品的主力軍是外資企業,但為其承擔零部件配套的卻大部分是本土中小企業,這樣對于兩指令帶來的壓力和影響就被轉移到了中小企業身上。受此影響,發展中國家家電企業的整體成本將至少提高10%左右,出口價格上漲15%左右。

WEEE指令主要針對流通領域,ROHS指令主要針對生產過程。根據WTO基本準則和相關國際規則,WEEE指令和ROHS指令對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是必要的和合理的。特別是,WEEE指令中的回收與再利用原則是建立在“循環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