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電子政務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10 11:37:00
導語:獨家原創:電子政務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子政務是行政管理領域近幾十年出現的新事物,作為新興的政府運作模式,電子政務的迅速發展對責任政府的政府組織、公眾參與、行政公開、服務理念、效益評估等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責任政府的內涵、職能也對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我們必須加快責任政府理念下電子政務的建設,使其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服務。
本論文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背景、環境因素、發展歷程等做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在借鑒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未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以期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電子政務問題對策
一國際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概述
1.電子政務概述
所謂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運用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其管理和服務職能轉移到網絡上去完成,同時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向全社會提供高效優質、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按目前通俗的說法,就是“政府上網”。“電子政務最重要的內涵,是運用信息以及通信技術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建構一個電子化的虛擬機關,使得公眾擺脫傳統的層層關卡以及書面審核的作業方式,政府機關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各界之間經由各種電子化渠道進行相互溝通,并依據人們的需求、人們可以獲取的形式、人們要求的時間及地點等,向人們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電子政務外在表現為政務手段的改變,其實質卻是政務內涵的深化。前者是“面”上的變革,后者是“質”上的變革,最根本目的是為了公眾服務。
2.電子政務和傳統政務的區別
傳統政務實際上是一種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是以政府機構和職能為中心,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要通過政府部門辦理相關事務必須首先了解各個政府部門的基本職能、權限和具體分工,然后按照先后順序到不同部門辦理。而電子政務的處理方式是以社會需求為中心,政府以向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政府管理與服務作為出發點,幫助
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辦理各種經濟與社會事務。同時實行電子政務更關鍵的是帶來管理和工作的傳統觀念的改變、精簡和優化政務流程,科學決策,使政務處理更加集約、快捷,并以此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目前國內許多政府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提出的并聯審批模式,扣波了部門之間的界限,相關部門根據業務流程同步審批,這種業務流程再造符合電子政務
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根本要求。
3.國際與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情況
目前,世界上各國政府都在積極進行電子政務的建設,這成為國際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動向。
2003年,日本政府宣布實施電子政務工程,并計劃2005年全面進入“辦公電子化階段”。
美國在2000年6月6日開始,用了20多天的時間完成了建設電子政務的全部立法程序。布什政府上臺后,同樣表示要利用互聯網幫助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使公眾有能力以一種更及時和有效的方式和聯邦政府進行交流.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國的IT業經受了沉重打擊,美國政府為了促進經濟復蘇,把建設電子政務作為刺激國內IT業增長的手段之一。
英國也在2000年提出,要建設最適合于知識經濟發展的“電子英國”。
盡管加拿大的電子政務起步相對較晚.但其發展速度驚人。根據艾森哲近期對各電子政務進行的整體調查,加拿大獨占鰲頭.新加坡列第二.美國第三。加拿大的電子政務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并后來者居上,得歸功于加拿大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加拿大是擁有世界最先進廣播系統的國家,因此擁有良好的國家信啟、基礎設施:其國內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數據網聯通,通訊上網費用全球最低。由政府、企業共同參與建設的國家光纖網早在2001年就已建成.其技術甚至比美國領先了半年。
發達國家已將實現公共行政管理信息網絡化——電子政務作為工程在建設著。在世界范圍內,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網絡化,并全面實現信息共享已經是大勢所趨。
20世紀80年代,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響下,我國政府也對此做出了積極的反應,其中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1993年起,國務院成立了國家信息化聯席會議并實施金橋、金關、金卡和金稅等信息化重大工程。金橋工程是直接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決策服務,通過建設政府的專用基礎通信網,實現政府之間的相互連接,計劃建成一個連接全國各省、市、區,多個城市與幾十個部委互聯的專用網。金關工程主要是提高外貿及相關領域的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網絡系統。到1999年正式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已實現了銀行、外匯管理機構以及海關的計算機聯網,在關稅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此,我國的電子政務從計劃醞釀走向全面實施階段。到2001年,提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并且有幾十座城市提出了建設“數字城市”的計劃。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縣、市級以上的政府都沒有站點,并通過網站向社會信息。
二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不同地區差距懸殊,發展不平衡
同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樣,我國政府信息化水平不同區域間差距也很大??偟闹v,改革開放力度強的東部沿海省市信息化程度顯著高于中、西部省份,經濟力量雄厚的國家直轄市信息化程度顯著高于大多數省、區。不同區域、不同環境條件的各省、市、區在推進政府信息化時一開始就處在非同一起跑線上,在推進的過程中進展快慢也不一樣,形成開始信息化程度愈高者發展愈快、愈低者發展愈慢的狀況,以致先進者有的已步人國際先進行列,落后者有的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2.協調機制失靈,開發與應用脫節
電子政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體制因素造成各行政機關之問的業務分割外,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也是影響電子政務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化要求對傳統的辦公業務規范化、數字化,這需要做大量基礎性的工作,如規范辦公流程,對現有的一些業務格式化、標準化,制定系統代碼、系統分類等另一方面,系統建成后大量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加載,日常信息的加載,對外以及信息的更新、維護,辦公流程、業務組織的進一步優化調整等,都牽涉到業務和技術的各個環節,必須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而目前,管理者、應用者、技術員三者之間常常缺乏業務的溝通、協調和融合,橫向的協同性較差,以至往往出現有些系統開發出來后從來就沒有被應用過;有的數據庫建成數年,里面的內容仍是當年的數據;有的機關計算機網絡開通后,網上只有少量的電子郵件,公文、信息等依然還是通過郵局傳遞;一些政府網站內容單調、信息過時,甚至幾年如一日。
3.有關電子政務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政府信息系統和網絡的正常運行需要有一定的法規環境,電子政務建設需要法律和法規來保障,這一點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尤為重要。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為了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都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電子政應用的法律規定,如英國政府于2000年5月就通過了《電子政務通訊法案》,確定電子簽名和其他電子證書在法院審判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并授權政府部門修改有關法令為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的實施掃除障礙。日本為了實施E-Japan”的構想,將制定《IT法案》和修改各種過時的法律置于優先地位。其他國家也都制定或修改了相關法律,允許電子簽名的使用,承認電子支付的合法性,并出臺相應的網絡安全政策。我國在計算機、網絡立法這一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關于快速發展的電子政務該如何建設的法律法規還沒有一部,全國人大常委會尚未制定一部系統的關于電子網絡方面的法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政務的發展。目前,只是由行政機關對互聯網管理出臺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規,而對于如何促進電子交易、使用電子簽名和電子支付還沒有制定相關的法律。國家制定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已迫在眉捷,電子政務的立法進程必須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才能使電子簽名、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個人數據保護等有法可依。
4.網絡重復建設和條塊分割現象嚴重
盡管黨和政府在推動信息化的統一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力氣,但由于在實際操作中各地方和部門過分強調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造成我國信息化建設中出現了較嚴重的分散投資、分散管理、重復建設等現象。如我國各省、市、稅務、銀行、海關等地方和部門都先后建立和應用了自己的信息網絡系統,但這些網絡系統條塊分割,各自獨立,數據庫標準、軟件應用、域名和內容也沒有進行規范和統一,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困難,一方面造成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面給以后的網絡和網絡資源的整合帶來很大困難。
5.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的問題影響行為的前進。
①一些黨員干部對電子黨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不能把握世界潮流發展的大勢,沒有看到國外政黨對電子黨務的使用,沒有看到電子黨務對促進信息化、保持先進性和提高執政能力的積極作用,認為電子黨務可有可無或是現在發展電子黨務為時尚早
②把電子黨務看成是電子政務的一個部分或分支,認為沒有必要把電子黨務單列出來,實際上電子黨務與電子政務有相同更有不同,電子黨務可以借鑒電子政務的發展經驗或是共享電子政務的平臺資源,但是電子黨務不是電子政務都能涵蓋的,只有以電子黨務為統領、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推進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機關部門的信息化進程。
③把電子黨務簡單的理解為黨務工作上網,或是把電子黨務局限的理解為辦公網絡自動化,“導致了重項目建設、輕系統更新維護,重網絡建設、輕業務流程優化重組,重硬件設備、輕信息開發利用等現象?!?/p>
④認識不到發展電子黨務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全局性,以為電子黨務很簡單很迅速,花點錢搭建一個系統就完成了,沒有把握電子黨務的本質,各地各部門缺乏對電子黨務的全局規劃,往往是各自為戰、一哄而上,造成了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
⑤認為黨務黨建工作有特殊性,不宜實行信息化。其實不然,黨務黨建工作確實有些重大問題是需要保密的,但相當大一部分領域諸如理論宣傳、組織管理、干部任免、網絡監督等是可以公開的,至少可以向黨員公開,這樣才符合黨務公開和民主政治的發展要求。
三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對策思考
1.充分借鑒國外電子政務發展的成功經驗
電子政務及政府行政管理服務的電子化、自動化、無紙化目前正在一些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中快速發展:電子政務在許多發達國家中都已進入發展期。相比之下.我國在這方面的進展和研究明顯滯后.但是.這也為我國政府借鑒成功經驗.避免再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彎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綜觀國外電子政務發展較為發達和成功的國家,他們發展的經歷和實踐結果,都充分證明了電子政務發展的廣闊前景??偨Y他們發展電子政務的歷程和經驗,以下幾方面的啟示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3.1.1促進政府服務全面上網,提高服務質量
公眾電子服務是電子政務的核心。電子政務的發展實質上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政府服務方式和內容進行改造和創新,政府信息化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給公眾和社會提供政府服務。世界各國政府正積極應用互聯網為民眾提供在線服務,例如在線預約、線上發證、在線報稅、在線繳款、在線申辦等等,民眾將利用瀏覽器自助上網獲取政府信息及服務。政府也將廣為運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動柜員機等自動化服務設施,為民眾提供獲取政府服務的多元化渠道。
3.1.2整合服務,實現“單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民眾對未來政府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不僅僅是要求服務質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獲得服務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斷改善。民眾期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為滿足民眾需求,世界各國政府將不斷自我創新和調整,整合傳統公共服務,建立“單一窗口”,給民眾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務。
2.著力解決好電子政務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完善的信息安全體系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根本保障。沒有可靠的信息安全體系,一方面可能造成網絡體系運轉不暢,政務工作和服務質量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造成網絡癱瘓;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秘密信息泄漏。專家指出,電子政務安全面臨七種威脅:
①黑客和計算機犯罪。
②二是病毒的蔓延和破壞。
③三是機要信息的流失與信息間諜的潛入,這一條可能是電子政務實施中比較敏感的。
④是網上恐怖活動家。
⑤五是內部人員泄密,包括內部人員違規操作和違法、有目的竊取兩種情況,據國外統計,核心部位出現犯罪的部門,80%以上是內部人員所為。
⑥六是網站安全產品的使用。
⑦七是網絡的脆弱性,網絡發展到今天很多漏洞不斷出現。
所有這些安全威脅需要認真地考慮。因此,必須把網絡和信息安全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投入,加快發展。此外,還要強化用自主知識產權保障電子政務安全。
3.制定信息政策和法律,加強信息交流道德教育
加快制定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面對越來越多的金融盜竊、黃色信息等計算機犯罪的問題,我國已制定了一系列信息政策和法律,以保障信息安全、打擊信息犯罪,為信息化建設創造一個較好的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信息法律法規的制定,一直滯后于形勢的發展,此外我國在制定信息政策和法律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它們的實際可操作性,諸如制止和處罰網絡犯罪的具體手段和標準,怎樣培訓網絡執法人員等,均未作明確的規定,以后在這一方面需要細化。同時還要加強信息交流道德教育。加強信息交流道德教育,讓每一位參與到網絡系統中的用戶意識到信息網絡規則,意識到其他網絡參與者的存在和權利,意識到在公共信息中使用令人不愉快的語言,是網絡不道德的行為,并最終自覺糾正。
4.重要業務應用系統的運用
政務網絡平臺上可以加載共性、重點和跨部門的應用系統,突出重點,滿足共性需求,減少重復建設。比如,基礎性辦公通用軟件,如公文流轉和網上辦公系統、政務電子郵件系統等,都可以直接加載到統一網絡平臺上。通過組織開發統一、支持跨平臺、支持功能與流程定制的基礎性辦公通用軟件,基本滿足各部門的無紙化辦公需求。各單位的專業應用可在通用軟件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其他共性、重點和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也可以基于網絡平臺進行開發,直接加載運行,按照一定的規范要求為各政務部門提供服務,實現應用系統在本級政府層面的業務融合。加強業務系統的整合,將為當地政府和部門管理者提供對服務過程全面、細致的分析,提升把握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服務和監管力度,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構建政務網絡平臺,在建設規模、網絡架構、網絡管理、網絡運行方面都隱藏有潛在的技術風險,還可能因為整合各級、各部門已有網絡資源帶來一定的行政風險。即使在網絡平臺開通運行之后,如果沒有加載足夠的業務,沒有提供有效的服務,沒有其他政務部門的積極配合,沒有企業和市民的主動參與,那么,網絡平臺的發展依然會面臨嚴峻的形勢。因此,政務網絡平臺的建設需要得到信息化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務部門和社會公眾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
5.完善網上服務系統
電子政府運行環境下,將會盤活政府部門掌握的不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所使用的大量的有價值的信息。政府將那些無須保密的信息都公布在網上,通過上網公民就可以方便的查詢到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同時,借助網絡的技術優勢,政府還進一步開發網上服務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向公民提供更迅速、更簡便、更周到的服務,政府服務的平臺將從傳統的辦公室、窗口、柜臺轉向簡單的網絡平臺。比如,通過政府網站來進行納稅、申請執照等。而且政府部門應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網絡,可以將政府更加公開,可以將更多的政府信息向社會公開。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重大決策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讓公民參與,讓公民發表意見并提出建議。從而使各級政府網站成為便民服務的“窗口”,能夠幫助人們實現足不出戶享受政府部門提供的各種服務,在網上實現政府職能,從而密切政府與公民的緊密聯系。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作為構建我國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電子政務建設作為知識經濟時代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推進我國政府管理體制創新,提高政府管理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電子政務是一場深刻的政府管理的革命,這與我國以往的改革有著本質的區別?;仡櫸覈^去二十多年的改革的歷程,不難發現我們一直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展開的,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其他的改革,而目前的基本情況是,經濟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帶動不了其他的改革了,我們的改革遇到許多問題,多數與政府自身有關,如果政府自身改革不能深入,其他改革也恨難深化。就這個意義上說,要消除電子政務發展上所遭遇的新一輪“瓶頸”,使得電子政務的開展繼續為政府自身的改革發展提供幫助,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將為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關鍵。
參考文獻:
- 上一篇:涉外談話時的禮節
- 下一篇:涉外禮賓上的兩個重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