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5 09:29:00

導語:網絡購物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購物發展研究論文

一、我國網絡購物發展現狀

網絡購物就是消費者通過網絡實現購物的過程。其主要特點是商家與顧客互不見面,通過網絡使商品信息和錢款以電子的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傳播。所以,網絡購物具有以下特點:商品的信息更加深入全面、減少了商品的銷售成本、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和體力、消除了消費者與商家的面對面沖突、降低了商戶的經營成本,等等,充分體現了網絡購物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點。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購物的優點變得更加突出,也就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購物形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見下圖),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網民規模繼續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100萬人,同比增長56.2%。僅2008年上半年,中國網民數量凈增量為4300萬人。

報告還顯示:網絡購物使用率為25%(見下表),用戶人數達到6329萬人,半年內用戶量增加了1688萬人,已經成為十大網絡應用之一。由此可見,網絡購物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

網絡購物雖然可以克服實體交易環境對消費者的障礙,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購物機會和便利,但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和公開性,就使得網絡購物的模式與傳統實體購物環境的經驗模式有所不同。例如,消費者無法直接面對商家,無法事先檢查商品,無法就交易條件與商家直接進行接觸與溝通。因此,網絡購物也給消費者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二、網絡購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交易主體的誠信問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都可能存在不誠信的行為。對于賣方來說,他可能不會保質保量地按時發貨,或者不能完全地履行所簽訂的合同,更有些還可能會設計陷阱,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造成買方在網上購物時承擔了極大的風險。對于買家來說,在網絡購物時,選擇信用卡進行支付,可能會有惡意透支信用卡的行為,或者使用偽造的信用卡騙取賣方的貨物等等,賣方就需要為此承擔風險。

2.商品質量的認知差異問題。在網絡購物中,消費者看不到商家,摸不到商品,在選擇時,只能用眼觀察,或者聽別人介紹,而不能親自感觸,得到的商品信息比較少。因此,消費者在收到商品或服務時,可能發現品牌或規格跟自己原先的期望有所不同,或者是選擇的商品與實際得到的商品在品質上存在明顯的區別,這就使得消費者很難對商品的質量產生信賴感。

3.網絡購物的支付安全問題。網絡購物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可以采取網上結算,即通過匯款的方式或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的方式來實現。因此,在“先匯款后發貨”的交易方式中,消費者可能會錢財兩空,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使用銀行卡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在交易時提供的銀行卡資料或其他財務資料極有可能在傳遞的過程中被不法分子截取。另外,即使傳遞過程很順利,在這些資料進入商家之后,仍有可能被商家不當使用,或被黑客及商家公司內部未經授權員工盜取的風險。所以,支付方式的不安全隱患會影響消費者對購物方式的選擇。

4.商品物流配送的問題。作為網上購物眾多環節中的一環,物流配送是成功交易的重要保證,而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一直是網絡交易發展中的一個核心問題。許多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消費者常常抱怨,他們所定購的商品不能及時送達,有的即使送到了也已是“面目全非”。有統計顯示,在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網民中,有12%以上的人有沒收到商品的經歷,物流配送的問題會損壞商家的信譽,很難讓消費者滿意。

5.商品的售后服務問題。在網絡交易形態中,消費者只能從網站上獲取商品的信息,在決定購買時,可能會因為時間倉促而沒有經過成熟的考慮。在商品送達后,難免出現對商品不滿意而要求退貨的情況。此時,網絡銷售者往往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在商品出售后均以種種理由拒絕退貨,使得售后保障不能實現。而且由于無法與商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發生爭議時可能較難求證,特別是與國外商家發生購物糾紛問題時,更牽涉到證據的搜集及司法管轄等復雜問題,嚴重影響了網絡購物的推廣應用。

6.網絡交易的法律保障。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這對于完善我國的網絡立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面對網上購物的錯綜復雜的環境,只有《電子簽名法》是不夠的,必須盡早完善網上交易法律法規,用明確的法律法規對網上交易進行規范,用以保障網絡交易的正常運作。

三、促進網絡購物發展的對策建議

1.逐步建立我國的征信體系。長期以來,我國的誠信體系很不完善,企業的信用評估、個人的資信狀況都不透明,交易雙方都處在極大的不確定的環境當中,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網絡購物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目前急需建立個人和企業的完善的誠信體系和誠信查詢制度,為虛擬化交易提供一個可靠的基礎。具體做法是:一是要求交易主體在登記身份的前提下,開展網絡交易活動,對于主體的行為有監督作用;二是對于進行欺騙行為的交易主體,采取制裁措施;三是對于持續誠信交易的經濟主體給予一定的獎勵等,用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交易主體不誠信問題的發生。

2.加強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建設,提高網絡購物的接受度。第一,要加強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提供信息更翔實、操作更簡潔、訪問更便利的安全商務網站,吸引更多消費者;第二,加強網絡支付的安全建設,組建一支研究型的隊伍,解決網上交易的安全技術問題,包括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報文摘要技術、認證技術、入侵檢測技術、漏洞掃描技術等問題,并且要隨著計算機系統和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而做出不斷的更新和改進;第三,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證。

3.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保證網絡購物的順利完成。實物配送在網絡購物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認同和重視。真正高效的網上購物活動,需要一個完善的現代化物流體系,才能體現出網上交易高效、低成本的特征。我國的運輸企業眾多,再加上廠商在全國建立了眾多的連鎖機構,這些資源經過企業間的聯合、結盟,重新優化配置,可以建立跨地區的專業性物流渠道,解決目前貨物配送中存在的問題。

4.促進商家之間的有效競爭,提供優質服務。提供一個公平的外部環境,實現更自由的競爭,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商家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會采用創新的營銷策略,用于自身的更好更快發展,而不是通過欺騙的行為來獲得一時之利。在商品買賣的過程中,低價格是贏得消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特別是有些商品或服務的同質化程度日益提高,只有優質的服務才是商家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法寶。

5.完善網上交易的法律法規。我國可以根據國情,制定一部用以規范網上交易活動的法律法規,以解決網上交易發展所面臨的法律問題。關于網上交易立法的運用范圍,應包括電子合同的效力問題、電子支付及金融管理、稅收與保險、網絡管理與信息安全保護、電子證據與電子簽名的法律認定、政府的強制措施及審查機制、市場準入規則、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司法的國際管轄和國際協助等。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為推動我國網上購物的良性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8,(7).

[2]劉國防.網絡購物安全問題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4,(8).

[3]伍燕青.淺談我國網上購物的發展現狀[J].華南金融電腦,2007,(3).

[4]蔣莉.如何防范網絡購物風險[J].市場論壇,2005,(7).

[5]周虹.電子支付與網絡銀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購物成為一種新型的購物形式。在我國網絡購物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它能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諸多的便利和實惠,但是網絡購物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其進一步發展,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網絡購物更好地服務于經濟。

關鍵詞:網絡購物;支付安全;物流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