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電子政府的內涵及對行政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4-08 04:10:00

導語:深究電子政府的內涵及對行政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電子政府的內涵及對行政發展的影響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邁向進步,對政府的要求也在發生變革。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可見,服務型政府已經作為我國政府改革目標,為中央所確認。服務型政府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是針對傳統管制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新理念,是“以人為本”的現實體現。

“服務型政府是指一種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實現著服務職能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與傳統的管制型政府相比,它體現了國家權力向社會權力的轉移,政府本位向社會本位的轉移,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的轉移,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轉移。”服務型政府具有服務性、有效性、有限性、互動性、法治性、公開性等特征。

1、服務型政府是民本政府。這是政府提供服務主要是為了誰的問題,其實質是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以民為本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征,是人民主權原則在公共管理中的核心體現。國家權力本質上是一種公共權力,社會民眾是國家權力的主體。政府權力來源于民眾的授權,政府和民眾之間實際上是一種權力委托關系、“政治契約”關系。因此,以民為本的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敷衍塞責的官僚機構,而是肩負使命、責任感的管理者和服務者。它必須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

2、服務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自治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使得政府的直接干預和大包大攬已經成為阻礙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因素。因此,服務型政府必須正確處理國家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的作用范圍嚴格限定在公共領域;在公共領域之外,是不受國家權力和政府權力直接干預的,只受市場規則支配和法律規范制約。“有限政府是指政府在權力、職能和規模上受到來自法律的明文規定,是一個權力有限、職能有限和責任有限的政府。這實質上是政府運作形態和經濟管理方式上的調整、改革和創新。”奉行無所不能的政府最終必然是失敗的政府,政府只能做到有所不為,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到有所為。

3、服務型政府是高效政府。服務型政府則應該是一個靈活的、精簡的、行政行為高效的政府,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結果取向定位。高行政效率、低管理成本、社會效益顯著,民眾才能真正受益。一個講求高效的政府,必然是減輕人民負擔、更加貼近人民,從而得到人民擁護的好政府。建設高效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官員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和節約意識,追求“低成本高效益政府”,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以人民的需求為中心,為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主動及時地回應社會和民眾的要求并加以滿足。

4、服務型政府是互動政府。當代公共行政理論也提出政府在公共行政中要努力構建同民眾參與良性互動的機制,因為政府服務的對象是民眾,只有在民眾參政的過程中,政府才能了解公民需要什么,要求政府提供何種服務,以及如何有效提供這種服務。離開民眾的參與,行政人員往往無法獲得進行正確決策所需要的信息。服務型政府在決策過程中一定要體現民眾的要求、期望和訴求;公民也要對政府的決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表示支持。總之,政府只有充分體現民意、回應民意,增進民眾同政府的良性互動,才能為政府的行政活動注入活力和生機。

5、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條件。政府作為“經濟人”,也有其特殊的利益追求,在利益驅動下的政府并不總是“善”的,也會與民爭利,以權謀私,而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是社會公正和人民權利、自由的保障。服務型政府強調政府受法律控制、依法律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保證政府服務行為的規范性,減少主觀隨意性,從而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6、服務型政府是透明政府。這是服務型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問題。在現代社會,公民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化,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與傳統管制型政府相比,服務型政府的很大不同就在于要求政府增強公開性與透明度,破除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當前,我國政府不斷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這是我國政府從暗箱行政走向透明行政,實現和保障公民知情權和參與權的有效嘗試。透明政府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決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權力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