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未來

時間:2022-03-31 04:40:00

導語:后金融危機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未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金融危機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未來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來臨

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嚴重影響了各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發展。面對危機,各國政府的通力合作,對市場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世界經濟已經從崩潰的邊緣走了出來,金融危機肆意破壞經濟的惡劣態勢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形勢開始出現復蘇性增長。世界經濟度過了金融危機的“寒冬”,逐漸步入復蘇軌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中國經濟以一條鮮明的“V”型曲線,成功實現經濟形勢的回升向好,正在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傳統的傳統銷售和購買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國許多行業在2008~2009年間發展受阻,而電子商務面對金融危機卻呈現了逆勢上漲的趨勢,持了強勁的增長,成為金融危機下受影響程度最小、成長性最好、也最受風投青睞的熱點行業之一。當經濟形勢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電子商務將面臨怎樣的機和挑戰?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趨勢在哪里?這一系列的問題引起我們對電子商務發展的關注。

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我國電子商務經過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從無知到狂熱,再到低迷,直至今天的理性發展,已經逐漸走向成熟。特別是2006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以每年7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9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4萬億元。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網絡購物人數仍不斷攀升,網絡購物的用戶規模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揚。2009年12月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稱,截止2009年上半年,中國的網購用戶已經突破1億人,相當于每3.38個網民中有就1人網購。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到1034.6億,同比2008上半年高速增長94.8%。越來越多的中國網民習慣于價格透明和購買方便的網絡購物,整個電子商務產業呈現出一片繁榮發展的景象。

三、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

(一)經濟大環境的機遇

金融危機之后,由于外部需求大幅下降,很多企業更加注重縮減開支、控制成本,但是企業要力求生存與發展,企業的宣傳與運營還是要繼續,這時,市場需要電子商務發揮更為積極有利的作用。信息化的高科技發展趨勢可以滿足企業進行良好成本控制的剛性需求,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可以為企業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帶來更多的收益和利潤。正如2003年“非典”為電子商務提供了一次發展機遇一樣,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把世界經濟帶入了“寒冬”,同時也為電子商務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網民群體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機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和管理》專題講座時指出,截至2010年5月,中國網民人數達到4.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2.33億人。其中,商務交易類應用平均年增幅達到68%,中國網民群體網絡應用正從娛樂型向消費商務應用型轉化。網民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平穩上升,網民消費商務化觀念的加強,都給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三)政府支持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機遇

為了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發展對于擴大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進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作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和引導我國電子商務發展。2009年中國商商務部及各地政府都將發展電子商務提高到了戰略地位,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顯成效”的發展目標。同時,政府為了改善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市場的投資環境,對電子商務行業實行將投資收益返還投資人、支持社會投資者回購政府所持股份等政策,引入了大量資金,促進電子商務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國電子商務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物流業的發展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機遇

我國物流配送網絡體系的不完善,一直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電子商務要取得長遠的發展,應具備完善的現代化物流配送網絡體系,使整個配送網絡有最優的庫存水平、最快捷的市場反應、最佳的進貨送貨路線和最迅速的輸送手段、在最短的時間內由最近的分銷網點送到消費者手中。為了緩沖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家提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其中就包括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作為電子商務支柱產業的物流行業的振興,為網絡購物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勢必會帶動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四、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

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有諸多機遇的同時,更面臨很多挑戰,只有認清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發展所要應對的各種問題,才能為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提供思路。具體而言,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用危機的挑戰從兩房危機、雷曼破產到三鹿事件,無不提示目前的全球信用體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有關專家稱這次金融

危機是一定程度上的信用危機。而網絡的虛擬性決定了電子商務本身的虛擬性,電子商務交易雙方由于不能實現當面交易,也不能對交易的商品進行當面挑選,所以信用問題就成為電子商務是否成功的關鍵。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夠健全,沒有形成的統一有效的信用評價模式。雖然一些電子商務企業為此推出各種信用評價方法,如淘寶網應用的由雙方反饋打分的多級信用評價體系等,但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因此,信用危機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期,解決消費者對電子商務交易信用問題的顧慮是一大挑戰。

(二)網絡安全的挑戰

網絡安全問題是制約電子商務的最大瓶頸之一。如何保障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性,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問題。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了其必須通過開放網絡展開交易,然而,在開放網絡上,傳輸數據的安全性成為影響電子商務普及的重要因素。在網上進行電子商務的詢價、成交、簽約等活動,都涉及到許多商業秘密和公眾隱私。因為黑客、木馬、網絡病毒等頻頻侵害網民利益,多次發生信用卡被盜,信息被復制、篡改和濫用,隱私隨意被泄露事件,使得部分消費者和企業因網絡安全問題而不愿意使用電子商務,特別是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機時期,消費者和企業的消費和投資行為更加謹慎,網絡安全成為制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另一大障礙。

(三)經營管理模式的挑戰

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正在逐漸取代部分傳統銷售和購買模式,成為傳統消費模式的有力補充。這種交易模式能否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還需要一套完備的商務規則和管理模式。另外,電子商務平臺的前后端協調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前臺的WEB平臺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是電子商務的門面;后臺的內部經營管理體系關系到前臺所承接的業務最終能不能得以實現。電子商務的經營管理應該涵蓋商務管理、技術管理、服務管理等多方面,要同時在這些方面達到規范程度,還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此外,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的發展還存在一些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如稅務問題、標準問題、電子合同的法律問題,這些都是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挑戰性因素。

五、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趨勢

電子商務企業在基于自身業務基礎上不斷對于新市場、新領域和新模式進行縱向探索,如以淘寶網為代表的對于線下更廣區域的滲透;以敦煌網、金銀島為代表的新興B2B電子商務模式,阿里巴巴在線交易小額批發平臺等。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企業與其他類型企業之間的橫向聯合,為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典型代表如電子商務企業與視頻網站、社區網站、手機終端、瀏覽器等合作,既豐富了電子商務本身的商品展示形式、用戶拓展渠道,又為電子商務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的發展新方向奠定了基礎。

六、結論

后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雖然目前我國電子商務還存在著網絡安全、經營管理模式等一些問題,但隨著各項策略的實施與完善,這些問題將逐漸解決。同時,在經濟大環境、網民消費需求和國家相關政策的有利推動下,我國電子商務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