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人才培育透析
時間:2022-05-27 03:13:00
導語:電子商務人才培育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
(一)電子商務經典定義的分析
1997年H月,國際商會在巴黎舉行了世界電子商務會議,會議對電子商務定義為:電子商務(Elec加nicC。~erce),是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的貿易活動的電子化。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第一,電子商務是以電子交易手段和商業交易目的為要素的行為第二,電子商務是作用于某個對象的電子化行為第三,這種行為對各個階段的貿易活動分別發生作用美國學者瑞維•卡拉克塔和安德魯•B•惠斯頓在《電子商務的前沿》一書中提出:“廣義的講,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商業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傳輸速度,滿足政府、組織、廠商和消費者降低成本的需求。這一概念也用于通過計算機網絡尋找信息以支持決策。一般的講,今天的電子商務通過計算機網絡將買方和賣方的信息、產品和服務聯系起來,而未來的電子商務則通過構成信息高速公路的無數計算機網絡中的一條線將買方和賣方聯系起來。”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第一,電子商務是一種方法第二,這種方法是商業的方法第三,這種方法是現代的方法(注意,不是指現在的方法)歐洲議會給出的定義是:“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商務活動。它通過電子方式處理和傳遞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它涉及許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貨物電子貿易和服務、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商業拍賣、合作設計和工程、在線資料、公共產品獲得。它包括了產品(如消費品、專門設備)和服務(如信息服務、金融和法律服務)、傳統活動(如健身、教育)和信心活動(如虛擬購物、虛擬訓練)。”
從中我們可得出:
第一,電子商務是一種活動
第二,這種活動是商務的活動
第三,電子商務借助于電子方式
以上三種定義,各有側重點,但我們不難從中看出它們的共性:電子商務本質上仍是一種商業行為,與傳統商務并無沖突,因此它必須以交易為目的,為了達到交易的目的,電子商務采用的是電子化這樣一種現代化的手段,并且這種手段存在而且作用于整個交易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因此電子商務的作用范圍是很寬的,它可以作用于商業活動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電子化手段更是深化了它的應用,增強了它的作用效率,從理論上講,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使任何商業活動的范圍和效率得到本質的提升。
(二)電子商務的基本內容
顧客面對零售商產生了BZC(BusinesstoCom-merce),零售商面對渠道商(如批發商)、渠道商面對進口商、進口商面對供應商、供應商面對組件商、組件商面對生產商產生了BZB(BusinesstoBussi-ness),BZe與BZB共同構成了電子貿易。而貿易必須涉及國內結算、國際結算,這些結算產生了電子銀行,同時還涉及到電子貨運、電子化的商務服務,這些構成了電子服務。電子銀行的運作又依賴于本國政府、兩國間的政府、多國政府,這樣就產生了電子政務,作為市場主體的銀行、企業都必須接受政府的行政監督,這些均采用電子化手段,因此就產生了電子監管。無論是電子貿易、電子服務、電子監管,涉及到的自然人、政府、法人都受到國際法及區域法律的約束,因此電子貿易、電子服務、電子監管依賴且影響電子法制。當人類的商業行為(電子貿易、電子服務)、行政行為(電子監管)、法律行為(電子法制)都建立在電子化的基礎上,一個嶄新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時代就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分析
20世界90年代以來,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和迅猛發展,快速改變著原有經濟格局,以及傳統的經濟運行方式和增長模式,電子商務在催生新經濟和推動經濟全球化所表現出來的巨大能量,已經使其成為評價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電子商務幾乎是與除美國以外的多數發達國家同時起步的,自19%年6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骨干網(CHINANET)建成開通以來,已走過8年多的歷程。8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從無到有、從少到大逐步發展壯大,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活動已經進人到幾乎所有商務領域,由于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子商務的青睞,伴隨著國內物流、支付、信用體系的逐步建立與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企業和用戶上網需求的不斷開發和培養,2(X碎年電子商務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抖年7月的《第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國的上網計算機總數已達3630萬臺,上網用戶總數為8700萬。另有資料顯示,中國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在2005年將激增至6200億元人民幣。有關人士認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已經進人到務實發展階段,扭轉了概念炒作和短期利益行為,正在為盈利和長期發展積極準備。電子商務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熱點和盈利點。
三、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電子商務具有十分寬廣的應用范圍,它可以作用于商業活動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而我國的電子商務處于一種飛速發展的階段,因此社會上、市場上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應該是巨大的,甚至可用“求賢若渴”來形容。事實又是如何呢?請一起來看看如下數據:2(X)4年,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簡稱為CCIEBSCHINA)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了就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4年6月巧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但2003年6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近日在北京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力爭2(X)4年全國應屆畢業生在9月1日前平均就業率達到70%以上,但目前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距此目標還有著很大的差距。更令人擔憂的是,42.9%的電子商務專業非應屆畢業生表示:雖然沒有畢業,但他們已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電子商務畢業生很難就業。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僅為非應屆畢業生蒙上沉重的就業壓力與心理負擔,而且他們已經考慮輔修其它專業或者建議考生不要報考電子商務專業。因此,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未來中國電子商務人才梯隊將會出現短檔的局面。一方面,社會上、市場上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缺口,而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大部分卻不能順利找到工作,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局面呢?
(一)當今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體系及不足
主要牽涉到各類大中專院校、商業培訓公司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在這里我們姑且稱之為培養主體;學習電子商務專業技術的學生稱之為培養受體;當然還包括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就業市場,主要指各用人單位。
1.培養主體
各大中專院校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從2001年開始,電子商務的院校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X)2年,經教育部批準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96所,2003年則迅速躥升到181所,目前,國內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有幾百所,在校學生有數十萬人,已形成相當的規模,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嚴重地制約了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表現在:
(1)對電子商務的概念理解不清,從而導致辦學思路模糊。
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識為電子商務就是簡單的“電子化技術+商務知識”,在教學內容上無側重點,以為只要把商務知識和電子化技術簡單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會,但什么都不精,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另一種思路是電子商務本質仍是商務,因此電子商務的教學應該就是商務知識的傳授,把電子商務的教學等同于傳統商務的教學,這樣的電子商務專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還有一種就是高度重視各種技術,而忽略了商務專業的教學,這樣電子商務專業也就變成了信息技術專業了。以上三種情況以第一種情況最為常見,因為這種方式對于學校來說最容易組織和實施:有現成的教材、現成的師資、現成的講義,操作上十分簡便,需要變化的是將信息技術專業和商務專業多個方面的資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由于電子商務的作用范圍是如此之廣泛,而學習時間又只是那么短短的幾年時間,泛泛而學只能把學生變成”萬金油”,小傷小痛可以對付,但要靠這樣的學生來支撐中國電子商務未來的天空是不現實的。
(2)師資力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我們的教師自己本身沒有豐富的電子商務從業經驗,或者也沒有受過系統的電子商務專業化師資培訓。老師們也很希望有過相關的從業經驗,但往往并不現實,很多老師均是從其它專業轉過來的,自己也正處于一種摸索、學習的階段,當然這種情況會得到不斷的改善,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如何盡快解決我國當今電子商務師資在實踐應用方面的不足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3)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由于電子商務的概念過于寬泛,因此如何科學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既能全面了解與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又能體現出自己的特色,體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并不簡單的問題,加上很多院校本來對電子商務的概念尚沒有明確的把握,就更使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成為一個大拼盤,教材都是其它專業現有的,比如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而不是專門的系統化設計的,授課老師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說各的,而不是圍繞一個主線索來組織教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最終造成培養目標不明確,在就業市場上就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因而也就喪失了競爭力。
2.培養受體
主要指廣大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在校學生。由于學校的辦學思路不明,使學生學起來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師缺乏電子商務從業經驗,理論與實踐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只具理論而少實際應用能力,不能適應紛繁復雜的、專業性極強的電子商務實務要求;課程設置不合理,沒能將技術與商務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尤其是對各行各業具體的電子商務應用所知甚少,面對實際工作往往極難上手。
3.就業市場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已知道,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遠遠低于其它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同樣是ccIEBSCHINA的調查表明: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之所以不能順利找到工作,不知道應聘何種企業、何種職務是最主要的原因,未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有76%是因為就業方向模糊;16%是因為供需雙方對”電子商務”專業理解的偏差所致;8%表示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很難獲得面試機會,盡管他們在簡歷中都標明了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及學分成績;另有8%認為面試機會專業上不對口。實際上,在就業市場,大量的用人單位往往需要電子商務人才,卻因對電子商務不了解,沒有明確標明,而應聘人員一看招聘崗位上沒有電子商務職位,便輕信輕聽,沒有深人分析企業的人才需求,因而使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感覺對口的崗位太少,從而失去了大量的潛在的就業機會。
(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設想
1.明確培養方向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而商務的本質是要降低成本、增加銷售,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應該建立在商務應用這個基礎上,這個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但同時,我們絕不能忽視電子商務技術,因為電子商務的實施必須與技術緊密結合,如網絡、分布式數據庫、計算機安全技術、多媒體技術、web設備、人機接口設計,但3一4年的在校學習是不可能成為通才的,事實上也是不必要的,技術我們可以通過聘請一些專門技術人員來實行,而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對技術的學習只要求掌握電子商務化的技術實現過程,而不是要每一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同時又是一名網頁設計師、軟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只有了解并精通電子商務化的實施過程,才能制定明確的采購計劃和實施方案,才能從整體上把握企業電子化的方向與過程,而不被別人左右。因此,商務為本,技術為輔,在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中必須始終堅持這一點。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商務為本”要求培養一些既精于現代商務管理而又能清晰掌控電子化實施過程的高級人才,培養時應以商務知識為主,輔之以電子商務技術的一般性學習,對這部分人應定位在電子商務企業的管理型人才、參謀型人才、領導型人才上,本科及以上的層次較為適用;“技術為輔”要求培養一些既精于電子商務化技術而又能了解現代商務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流程的人才,培養時應以電子商務技術為主,輔之以商務知識的一般性學習,對這部分人應定位在電子商務企業的技術型人才上,在電子商務技術型人才培養上,應有層次之分,上為研究型人才,可培養碩士、博士,中間為學術型、工程型人才,可培養學士;下為技能應用型人才,可分別由高職、高專、中專等教育機構負責培養。專科與中專層次較為適用。這樣培養目標上有層次,教學內容上有側重,才能適應電子商務企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實際需求。
2.師資培訓
所謂“名師出高徒”,沒有好的師資是培養不出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人才,而事實上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多從其它專業調用過來,既無專業理論,也無電子商務從業經驗,這樣的師資隊伍如果不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培訓,是不能挑起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重擔的,解決方法有:
(l)鼓勵專業老師去電子商務企業兼職、掛職,以期獲得第一線的經驗與資料。
(2)從電子商務企業引進專業人員,傳授他們一線的實踐經驗,這樣能很快縮短畢業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時間。
(3)鼓勵老師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學術交流會,不定期地派遣老師參加各種電子商務培訓班、研討班等等。
(4)走產教結合的道路,大力支持教師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創辦電子商務公司。
3.課程教學體系的設置
(l)堅持以商務為主,技術為輔的指導思想,技術方面要開設一些與電子商務項目實施過程緊密相關的課程,授課重點放在電子商務化的實施過程,而不是具體的技術本身。
(2)加強實踐性教學,電子商務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實用學科,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訓練,是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的。現在許多學校都引進了各種電子商務模擬操作平臺,如德意電子商務實驗室,能完成大部分電子商務的實務操作,效果不錯,但畢竟是模擬平臺,更深一步的技能訓練應組織學生深人到電子商務企業的實務當中,免費為企業進行各種各樣的商務活動。
(3)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在高年級設計專業方向。因為電子商務的范圍實在過于寬泛,而電子商務又是一門行業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一個畢業生沒有一點行業知識和背景,又怎么能為一個企業設計電子化方案?這樣的畢業生肯定不是我們的企業所需要的。在設計專業方向時,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師資的知識背景來劃分。可以按照行業細分如醫藥電子商務、汽車電子商務、房產電子商務等,也可以按企業的崗位環節設置如市場營銷方向、國際貿易方向等等。
4.就業市場的培育
我國的就業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是潛在的、隱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雙方對電子商務的專業范圍不清所致,因此只有通過政府大力宣傳和引導,使電子商務的概念深人企業、深人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才能激發我國就業市場上對電子商務人才的潛在需求,使之變成真正切切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體系,形成良性循環,使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真正走上正規的軌道。
- 上一篇:三生教育哲學意義綜述
- 下一篇:馬列主義史學及封建思想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