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探討
時間:2022-01-24 09:46:00
導語: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漸發展,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隨之而興起,有越來越多的行業依賴此技術來進行發展。近幾年來,由于電子商務具有方便和快捷等優點,這一新興產業受到了人們廣泛重視。但在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年限比較短,其市場還處于不斷變化狀態,為保障其生物鏈方面的穩定,讓生物鏈當中的各方互利共生,還需要各界人士提供發展策略。
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目前各行各業都非常認可電子商務。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shopping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這一大環境影響下,電子商務逐步走向欣欣向榮的場面,并且也更新了類別。但是,電子商務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使得電子商務生態鏈成為了發展中的重要環節。
1、電子商務生態鏈的相關知識
1.1電子商務生態鏈主體。在電子商務生態鏈當中,其主體便是供應商、消費者以及服務商,在生態系統中它們扮演著各種角色,這三個主體也成為了生態鏈中的主要結構。其中,供應商作為產品生產者,不斷為電子商務系統提供產品,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消費者作為產品使用者,是其進行發展的關鍵,消費者大體分為暫時接收者、再加工者、使用者、流通者、流通接收者以及最終消費者等;服務者也稱之為傳遞者,作為第三方平臺是介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聯系,消費者通過服務者瀏覽所需產品,最終在該平臺上訂單,該平臺不僅需要實現雙方之間的聯系,還要讓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系統中瀏覽產品、下單和支付等。1.2電子商務生態鏈結構。在互聯網技術影響下,人們已經認可了電子商務并得到了廣泛發展。隨著電子商務生態鏈的發展,形成了固定模式,其中最普通的便是單條式和多條式,而單條式又分為一般式和特殊式。相比于其他結構模式,單條式更加簡單,它的每個主體只需要承擔本身職責,而不會另外用于他處;多條式則偏向于復雜,其每個主體不僅擔任原職,還扮演別的角色,例如服務商不僅在本結構中扮演服務商,還在其他結構里面扮演供應商的角色。1.3電子商務生態鏈類型。在時代進步和經濟發展下,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子商務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目前電子商務生態鏈正在不斷地完善,現已有多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生物鏈,根據其主體類型分為企業、政府和個人。我們分別用B表示企業、C表示個人、G表示政府,便可把電子商務生態鏈分為B2B、B2C、B2G以及C2C,其分別表示為企業對企業、企業對個人、企業對政府以及個人對個人型式的電子商務生態鏈,其根據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又分為天貓、淘寶、京東以及當當等類型[1]。
2、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原則
2.1結構完整。在電子商務逐漸發展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電子商務生態鏈系統,就好比是自然生態系統,只有保持完整的生態結構才能得到平衡長久性發展,如果人們過于干涉,不管是破壞哪種物種,都會讓生態系統崩潰。同理電子商務生態鏈也一樣,為保證電子商務生態鏈能夠互利共生,要不斷加以研究,其優化原則之一便是保持其完整性。所謂的電子商務生態鏈完整性,即各主體以某種連接方式形成完整版的電子商務生態鏈,其中每一個主體都不可缺少。2.2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原則是電子商務生態鏈進行長久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互利共生是說各主體的關系應保持穩定、合作與競爭。同一生態鏈的各主體不僅要合作,還要有一定的競爭,因為恰當的競爭可以提高其積極性、保持高效運作,但不恰當的競爭會影響電商企業的發展,競爭過低則不能促進電商企業發展,而競爭過高則會讓電商企業出現惡性循環,形成不良競爭關系。基于此種原因,電商企業想要長久穩定發展,必須保持互利共生[2]。2.3可持續性。當今社會堅持實行可持續原則,電子商務想要得以持續發展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其可持續性發展原則指各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且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不能耗廢資源和生態環境,也不能破壞其平衡性。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想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就要利用計算機與網絡等技術,并使用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資源,確保其生態鏈的平衡穩定。
3、影響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的因素
3.1效益訴求。在組織行為學中講到,想要形成群體就必須滿足群體需求,以共同的群體目標和利益最大化吸引他人接近。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主體間的互利共生也是群體關系,電子商務生物鏈中的大部分主體得到直接效益便是互利共生的關系;而直接效益便是電商企業利用共生關系獲取額外收益,額外收益便是能夠對主體之間維護互利共生關系的重要影響因素。3.2結構合理程度。在生態學中,生態系統組織結構越復雜時,其平衡性越穩定。一般而言,生物多樣性復雜時,生態系統比較容易保持其穩定性,當一部分生態系統發生混亂時,便可使用自身能力進行調節使其得到糾正。反之生物鏈中的生物種類比較簡單單一時,生態系統的自動修復能力就非常弱,這樣很難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電子商務生物鏈結構中,其主體類型和數量是基本要素,當主體類型及數量比較多時,其結構就更加復雜,主體間的聯系才會更緊密,這樣電子商務生物鏈的互利關系就更穩定。3.3功能狀況。電子商務生物鏈功能包括:信息流轉速度、質量、成本,信息流動會使互利共生主體更密切。信息進行高速流轉會使其價值得到增值,使共生主體雙方之間的互利性變強,讓雙方的互利共生關系得以加強;電子商務生物鏈的流轉信息主要便是供應和需求信息,雙向流動可以及時補充、更正,當信息流轉質量好時,可以加強互利共生關系,提高信息傳遞效率;電子商務生物鏈適當地減少信息流轉成本,可以讓效益最大化,讓互利共生關系變得更加穩定。3.4動態平衡。電子商務生物鏈作為最基本的組織結構,保持動態平衡可以穩定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但是在網絡信息生物鏈當中,會有多種因素影響平衡性,其影響因素不同的類型和程度,會使得平衡方式和類型也會有所不同。電子商務生物鏈其動態平衡范圍有整體和局部平衡,任何電子生物生物鏈都會從失衡走向平衡,其本質便是從局部平衡走向整體平衡,當越接近整體平。衡時,它的平衡范圍就會越大,互利共生關系也就越加平穩,反之會不斷地將平衡范圍進行縮小,降低互利共生關系的穩定性,最終導致電子商務生態鏈破裂。3.5環境狀況對于電子商務生物鏈的環境狀況,通常有內部微觀環境和外部宏觀環境兩種,微觀環境能夠和電子商務生物鏈主體發生直接關系,宏觀環境雖然和電子商務生物鏈主體不存在直接關系,但其宏觀環境卻包含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微觀環境當中的信息資源、技術和行業制度都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生物鏈的互利共生關系,而宏觀環境對電子商務生物鏈的互利共生關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其相互作用上。
4、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策略
4.1增強信息共享。為了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必須先建立共享關系,在所有信息當中最主要的就是供、求信息,而供應信息渠道屬于正向信息流,是由供應商直接發送到消費者手上,消費者再根據供應信息選擇自己所需的產品;需求信息來源于消息流,是消費者向生產者反饋信息。供應和需求信息的流動是在電子商務生物鏈上建立各節點之間的互利共生機制,雖然流動信息中還有物流與資金支付這兩個信息,但最主要的還是供、求信息。電子商務生物鏈要想實現平衡并進行演化,就必須保證各節點之間信息互流和共享的高效性。增強信息共享能力,能夠將電子商務鏈效率提高,弱化信息扭曲發生率,使信息不對稱現象得到改善,確保電子商務鏈的平衡,可以適當的增加成員收益,最終達到互利共生。4.2規范利益體系。在互利共生關系當中,雙方節點總會發生吃虧問題,就像有的企業設備、人才和渠道存在優勢,參與互利共生關系就占據主導地位,會有更多的付出。在電子商務信息鏈中,各節點利用信息流能夠實現信息有效流動,保證互利共生關系中成員的利益。所謂的規范利益協調體系便是建立規范的電子商務生物鏈制度,已達到轉移電子商務活動的利益,這就像是對利益進行再分配,從而合理分配互利共生雙方的不同利益。互利共生機制需要穩定的利益協調體系,在合理分配各節點利益基礎上建立協調合作關系,保證其穩定的互利共生機制。4.3提高運行能力。建立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構建電子商務信息共享平臺,將政府協調維護能力發揮出來,確保電子商務生物鏈穩定。在互利共生機制當中,所依靠的便是穩定的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它的穩定運行保障了互利共生關系。在當前環境與外界干擾下,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要以原有功能、特性和結構為基礎,確保其正常的運轉能力和適應能力,因為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對外界環境并不敏感。設計和構建出穩定的信息生態鏈,可以保障各節點間的互利共生關系,使其得以持續穩定發展。4.4建立激勵機制。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建立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機制,既需要電子商務生態鏈擁有穩定的結構和優化功能,還需要保證信息環境不受影響。環境主要有經濟、文化和政策等環境,環境變化會影響各節點參與互利共生關系的積極性與必要性。例如在電子商務生物鏈中,供應商A節點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供應商B節點正在出售的零部件,而B節點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正好是消費者C節點需要購買的產品,C節點不斷增加產品需求量的同時,AB節點之間的合作會加強,從而使得互利共生關系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便是第三方節點的環境激勵。任何事物一定要保證適當的發展速度,這樣才能得以持續發展,不可以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要為電子商務生態鏈建立行為約束機制。而行為約束機制的要素便是:明確電商在運行過程中的行為條款,包括各節點之間需要遵守的規則、承擔的責任和賠償規定;建立協調電子商務經濟糾紛的組織,主要負責對矛盾和沖突進行判定;國家政府要按照相關政策法規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規范,對于不規范行為給予一定的懲罰,安排其相應的制度。4.5完善利益模式。電子商務生態鏈的雙方應及時進行協商與調整,保證利益分享比例的合理化,確保各節點合理共享利益,使資源投入與收益最優化。以增加共生利益生成總量為基礎,提高電商生態鏈共生穩定性,還提高各項活動的效率和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各項成本,此外還要不斷地將利益分享模式進行完善。如果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各參與節點不能均衡利益,或者不想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利益,都會降低消費者購買積極性,這樣也就不可能長久的獨享利益。在電子商務生態鏈當中,將關聯節點分工合作和供需關系進行深化,便可以實現利益的分享。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在電子商務廣泛使用下,研究電子商務發展規模,分析電子商務生物鏈互利共生影響因素,制定出電子商務生物鏈互利共生優化措施,能夠使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穩定的發展,讓電子商務生物鏈實現互利共贏的目的,為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浩.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演化機制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6
[2]夏曉旭.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張建威.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機制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28:22-23.
[4]尹明.O2O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及發展[J].商業經濟,2015,01:87+120.
作者:王一海 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及對策
- 下一篇:社會化電子商務消費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