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業態發展趨勢研究
時間:2022-03-16 09:12:09
導語:電子商務業態發展趨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博作為主流社交平臺利用其自身特征受到了廣大網民的關注。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微博成為傳統媒體、社會團體等發表議論、新聞、傳送信息、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根據調查數據得知,2016年微博活躍用戶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截至2016年9月,微博月活躍人數已達到2.97億,較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34%;日活躍用戶達到1.32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2%。2016年我國微博用戶規模依然保持平穩上升,截至2016年底,微博用戶規模已經達到2.13億人次,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用戶規模增加了37個百分點(見圖1)。社交網絡未來發展趨勢比較可觀,和行業的發展趨勢與自身特征有著直接關系。在行業中,互聯網行業先后產生一批附帶圖文、私密社交和購物分享等附帶社交因子的社交平臺,這些平臺由于其方便性、個性化與互動性特征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推崇。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行業,隨著微信客戶端、新浪微博APP等移動終端系統的先后推出,社交網絡用戶呈上升趨勢。
(一)多元化隨著網絡經濟時代到來,銷售市場逐漸從之前的賣方市場發展成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的類型,即圍繞消費者需求對于銷售模式進行研究并創新。電子商務在最初發展階段相當于中間組織,通過平臺來抽取部分利潤,隨著電子商務產業規模化形成,業務形態表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現階段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利用多元化發展來吸引更多消費者。(二)整合化隨著電子商務產業成熟發展,商家為了最大程度迎合消費者現實需求,會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綜合水平,以及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逐漸向整合化趨勢發展。即將多個品牌產品整合到一起來提高其市場競爭優勢,因此其所占市場份額會逐漸增多,通過優化自身組織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三)競爭層次化社交網絡視角下的電子商務業態取得了卓越進展,隨著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發展,導致業態組織結構呈現出多層次化特征,并且在網絡經濟的“長尾理論”這一趨勢下,電子商務業態發展模式多層次化特征逐漸明顯。以此類推,部分行業市場的競爭也表現出了層次化特征,同一行業中的競爭激烈程度日益加劇,基于“優勝劣汰”法則來進行擇優選用,在電子商務業態的改革與創新發展過程中為其創造潛在機遇。(四)發展革新化由于科學技術是多方面發展的,因此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相繼誕生,然后被應用到其他業態種類中,迅速取代之前的業態種類。換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成熟發展,電子商務技術實現了創新發展,利用其他電子商務技術而形成的新興電子商務業態種類相繼產生,其他業態種類隨時都面臨著被新興業態取代的命運。這一進程不只是對新興業態種類的創新,并且對傳統業態種類進行了擇優。
電子商務與社交網絡融合發展的必然性
(一)環境在改變:社交網絡大力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第一,虛擬社交平臺的真實性不斷提升。虛擬社交平臺打造的線上互聯網社區,既是模擬的人際交往圈子,也是實際生活的一種映射。到今天,虛擬社交平臺的人數眾多、使用率頻繁,網民的線上社交圈子和線下社交圈子都會在平臺上得到體現,虛擬社交平臺的真實性不斷提升保證了電子商務交易的可塑性。第二,虛擬社交平臺的媒介擁有巨大的資源傳播渠道及能力,這對電商企業影響頗大。與傳統媒介相優勢讓虛擬社交平臺發展呈現出雙面性。一是電商企業可以借此快速傳播正能量信息,二是電商平臺出現信任危機、質量危機,虛擬媒介能迅速擊垮一個平臺的信任度。(二)消費者在改變:消費者越來越主動自從消費者進入虛擬購物時代以來,市場信息愈發透明。在此背景下,網購者即便從未謀面也能夠通過虛擬社交平臺與其他網購者互動,共享消費信息與感受。網購者能夠通過網絡媒介得到龐大的信息,這會讓他們在產生實際消費時更加理性。網絡上所的產品使用情況會動搖消費者購買決心,并且社交平臺上親密聯系人提供的產品信息讓他們更為信賴。當下,采取虛擬媒介廣告、折扣推廣等方式已經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內心,相反,虛擬社交平臺上的口碑營銷、媒體輿論引導更能打動網購消費者。網購者圈子里的購物體驗共享、產品購買心得讓消費者更能夠盡情的展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并在為親友圈們提供心得體驗時得到滿足感。(三)中心在改變:虛擬社交平臺成電子商務黃金地段企業進行產品營銷策略制定時必須抓住兩個基本點:消費者是誰?消費者在哪里?無論是線下店鋪還是線上店家、企業,都需要合理的定位來實現產品的營銷。如今,虛擬社交平臺集聚了大量的實名交友、購買力旺盛的中青少年消費者群體,每一個消費者終端都有自己的社交網絡,這樣的社交網絡就是微型商圈。這些消費者極易在虛擬社交平臺產生購買欲望,并及時傳播分享自己的消費體驗。虛擬社交平臺逐漸成為電子商務的黃金門面。每一個虛擬社交媒介都擁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這些群體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商圈。譬如人人網首先擊破壁壘,與淘寶、京東合作,打造了集電子商務與社交網絡于一體的“人人愛購”。而實體商場如蘇寧、中友百貨等,打造線上商城或者利用社交網絡推廣新品上市信息,吸引虛擬社交平臺用戶關注。
零售業電子商務業態發展中的問題
(一)宏觀角度政策環境問題。從宏觀角度講,政策環境問題主要從四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虛擬交易的安全及穩定性。例如時下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客戶信息外泄、資料信息的變造、信用綁架、黑客攻擊等,但是,從當下發展模式來看,此類問題只能通過技術發展來進行解決和預防,雖可以減少問題的產生,然而無法完全解決問題。從中可以看出,除了技術支持之外,還需要相關法律制度,應該推動立法發展。二是電子合同有效性的問題。在虛擬平臺上消費,出于利益保護,電子合同應運而生,但合同主體的不確定性,合同模式的新穎性,都使電子合同存在漏洞和風險,出現交易糾紛難以界定責任,這也是法律法規未涉及到的領域,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條款進行規范。三是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問題明顯。由于網絡信息傳播較快的特征,電子商務知識產權與傳統知識產權相比呈現出開放性、國際性等特征,任意個體都能快速獲取別人的產權成果,造成他人利益損傷。四是隱私保護力度不夠。從國內發展的傳統來看,隱私權一直得不到重視,且法律空白較多,所以社交網絡上出現隱私泄露的問題,只能通過隱私權的手段來進行補救。社會環境問題。電子商務所關系到的社會環境問題更多的體現在誠信建設上。一是網絡詐騙泛濫,通過在虛擬平臺上散布不真實信息,誤導消費者錯誤消費。二是個人資料保護問題,不誠信商家或平臺倒賣消費者真實資料,謀取利益。三是偽造商品泛濫問題,也就是不誠信商家以次充好,或以仿款代替真品,誘導消費者消費。四是售后服務,由于在電商平臺是通過虛擬網絡進行購物,賣家與買家往往相距甚遠且無法親自交易,售后自然成為問題,從實際情況來看,實體店鋪售后要遠遠好于電子商務的售后。技術環境問題。現階段從零售業電子商務業態的發展現狀來分析,其發展主流趨勢為移動端、社交平臺以及電子商務的融合,也就意味著,移動的社交電商是大環境所趨,也是一種大策略。而對現有電商平臺來說,想要取得市場制高點,技術是關鍵性的問題。第一,以移動網絡發展來分析,3G/4G的普及和穩定性屬于主要問題;第二,以社交平臺發展水平來分析,技術支撐及推廣是主要問題;第三,電商平臺方面,網絡消費安全性是主要問題。而這三大問題,重點依靠技術支撐來進行改進,最終達到三者協同發展的目的。(二)微觀角度交易服務模式創新問題。分析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之前我國對資源依賴程度較高,創新創造能力相對弱,而無獨有偶,電商平臺的發展也出現這樣的瓶頸,具體表現在互聯網銷售模式的創新發展方面。當前的電子商務平臺大多數屬于直接引進國外技術,通過COPY國際現行的銷售形式來進行市場領域擴展,然而實際執行情況是否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特征并不確定,當前非常盛行的團購網站就屬于典型案例。2016年底,國內做團購的電商平臺高達6177家,累計關閉3482家,破產率達到56%,目前正常運營2695家,該數據表明電商平臺需要深挖交易模式,優化服務體系,實時了解市場動態,進而保證服務品質。換句話講,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是提升其市場競爭實力的有效辦法。價格促銷問題。眾所周知,2012年8月,電商大鱷京東商城和實體大鱷蘇寧易購展開了一場同商品不同低價的慘烈戰爭。從當下來看,雖然電商模式會引爆成交量,但從長期發展來看,這種模式并不能持續發展。第一,投資者是追求利潤的,雖然當下可以采取以價格謀取市場的策略,用規模換取利潤的獲得,然而零差價或者負利潤運營對于商家來講并不現實。第二,這種低價營銷策略除了對市場總體價格水平產生明顯影響之外,還對市場穩定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導致各時期的市場效益在這種營銷策略中減少,不利于電商平臺的健康發展。物流問題。總體來說,物流行業的發展是落后于經濟發展平均速度的。但國內的電商平臺發展很快,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對比度。針對我國現有物流發展現狀來研究,得出下述幾種物流發展模式:第一種是傳統郵政的物流配送,其中包含盛行的EMS體系。相對于快遞業來說,普郵時間很長,而EMS價格昂貴,雖然使用EMS時也可以選擇特快郵寄服務,然而從整體上來分析,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并不高,無法實現當天抵達目的地的要求;第二種為電子商務平臺自行成立配送網點,比如京東商城和亞馬遜網站。這種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個統一的倉儲物流機構,以倉儲物流機構為中心來輻射周邊地區實現配送,這種模式最明顯的特征體現在效率高,符合消費者對貨物短時間送達的需求。然而這一模式所需成本較大,關于倉儲機構和職工的要求也比較高;第三種是與第三方合作,例如當下盛行的四達一通,第三方合作模式的送達時間一般情況下為3天左右,然而關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整體效率與配送職員的專業性并不熟悉,在商品配送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其他問題,例如配送人員服務理念差,貨物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等;第四種是電商平臺與實體商業相結合的模式,這種形式可以提煉兩者優勢,實現信息共享,提升配送速度。
(一)信息化技術運用成為主流伴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的進步,數據云、云計算、O2O等新詞匯走進大眾視線,而在這些新詞匯背后的服務手段和技術也逐漸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新技術手段的使用,將會加大電子商務業態對于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綜合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業態發展速度穩定,外部技術環境、消費環境日臻成熟。一旦國內互聯網新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電子商務業態發展必然會呈現出多種模式趨于整合的新態勢,推進市場不斷擴展并挖掘相關市場的需求。(二)資源共享性提高在傳統行業,需要加強對技術的保密工作。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社交功能日益完善,在這一發展背景下,電子商務企業無法實現完全保密,因為電子商務業態是一個整合型的聯絡機制。這就導致了同業內的信息技術資源、企業品牌效應以及業界內技術革新等內容會快速傳播,最終實現共享,這種共享會給業內不同企業家帶來價值的提升,實際上加大了企業的邊際效益。所以說,在社交網絡視角下的電子商務業態中,資源技術的分享成為一種常態。(三)企業邊際模糊化從傳統電子商務業態進展來看,企業個體之間有著清晰的生態標準定位與常態化的生態地位,即在各個電子商務業態企業主之間,因為所擁有的信息、技術以及資源各異,各企業主之間存在部分邊際效應,但在社交網絡視角下,這一切產生了明顯變化。因為資源可以共享、個體經濟活動參與度高,互聯網平臺推動電商平臺發展,這就讓電子商務企業之間不得不資源共享,邊際效應差距逐漸降低。這種邊際線模糊的態勢,會讓電商企業之間主動進行深入的溝通與配合,這種溝通與配合既能夠降低總體交易費用,又能夠大力拓展行業消費者需求,這就使得在社交網絡視角下,各電子商務業態企業之間邊際效益一致或者交叉,使得電子商務業態企業差距模糊化。(四)交易的滲透度提高隨著國內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我國電子商務業態中的交易模式、擴展程度以及外延深度、外延廣度都在不斷發展,可以說電子商務業態的交易模式已經深入到國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這種趨勢下,從社交網絡視角來看,電子商務業態的買賣標準已從過去的實物標準發展成為如今個體化的服務標準,其“貨物”種類也開始延伸到消費者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個性化服務滿足消費者最大需求已成為一種趨勢。在社交網絡視角下,電商融入大眾生活,增加各級用戶依賴度及忠誠度已成常態,故而可以說電子商務在大眾生活及生產中參與程度已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建材.社交網絡視角下零售業電子商務業態發展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28)
2.陳曉彤.社交網絡視角下電子商務業態發展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8)
3.郭靜靜.電子商務環境下零售實體店的經營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4.黃禮林.電子商務對我國傳統零售業影響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5.劉文博.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2
6.黃鼎.我國社會化電子商務生態圈的競爭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
作者:王鴻雁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技術在檔案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