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的困境及消解
時間:2022-07-13 03:32:41
導語:農村電子商務的困境及消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農村電子商務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窗口期,機遇與挑戰并存。針對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個別部門及企業認識不足、公共服務需要全面升級、支持政策亟須完善等問題,需要從構建行政推進、公共服務、農村服務站、產品網絡供應、網絡物流、和電商營銷等六大體系入手,促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原因;對策
一、新時期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發展,當前我國電子商務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也正在面臨著一個快速發展的窗口期。我們提到農村電子商務面臨著發展的機會,主要是基于當前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快速發展的大環境而言的。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深入普及,特別是考慮到微博、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的深度普及,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等年齡跨度不斷加大,人們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和熱情正在被無限的激發出來。而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決定了移動互聯網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工具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同時,也逐步養成了在網上購物的習慣,隨之而來的就是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開始著眼于用戶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開發。這就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將資源和注意力投注與電子商務領域。而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增多,人們在使用互聯網購買物品的過程當中,訴求也越來越多了。正是基于此種現實情況,主打綠色、健康、有機的農村農特產品正在受到用戶的熱捧,在互聯網的世界大放異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在選擇自己日常生活用品的過程當中,除了考慮性價比的因素之外,還將綠色健康有機等元素考慮其中。由此帶來的消費行為的轉型和升級也深刻地影響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和走向。相比于工業化生產的某些產品,產自于農村地區的農特產品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對于農副產品的訴求。而農村地區這是農副產品的過程當中所具備的稟賦,是城市當中工業化和流程化生產產品的過程當中所無法具備的。因此,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挑戰。地區發展電子商務事實上是一個系統工程,換句話說,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狀況,直接和間接地反映了一個地區產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水平。而分析我國當前的農村地區的現實狀況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疊加作用,當前我國的農村地區還不具備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并且在農村地區生活的居民也沒有電子商務相關的基礎技能,并且農村地區的管理者他們也缺乏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識和能力,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當時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機遇挑戰并存。正是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當中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想方設法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重視發揚農村地區的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當中所具有的優勢,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推進我國農村地區現代化發展。分析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當中所面臨的實際狀況,人的意義和價值應該被重點的考量。在任何社會條件下來推進現代化進程,人的現代化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信息落后,資訊不發達,人們的見識有限,視野也相對狹窄,因此在發展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過程當中,很多村民對于相關問題的認識不到位,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狀。
二、新時期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困境
(一)個別部門及企業認識不足。一是個別部門、鄉鎮對電子商務認識片面,沒能有效結合信息化普及應用與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二是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信心不足,由于軟硬件服務成本較高,品牌建設投入較大,處于觀望和猶豫中,給電商發展帶來了阻礙;三是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導致電商產業無法形成閉環鏈條。一直以來,“農村電商模式”一直被廣泛傳播,商務部農村電商培訓教材中都有專門解讀,但“農村電商模式”的核心價值和內涵還比較模糊,目前亟須強化電商頂層設計,加快修改完善電商發展規劃,清晰明確發展定位,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指明方向。(二)公共服務需要全面升級。首先缺少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我國農村電商企業處在轉型初期,其產業影響力、空間載體、競爭力還有待提高。我國農村電子商務主要依靠第三方合作運營商推動,隨著農村域電商2.0升級,單純依靠一家非本地化運營商,無法支撐全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為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扶持發展本地服務商迫在眉睫。當前存在的問題一是缺少好網貨。我國農村豐富的農產品、優良的旅游和民俗文化資源,受交通、物流、信息等制約,賣不出好價錢。現有的農畜產品生產企業,普遍缺少正規的資質證書,尤其畜禽企業幾乎都沒有QS認證,導致無法上線國內正規電商平臺。二是缺少好品牌。農村沒有老字號產品、“三品一標”產品較少,企業基本都處于有商標無品牌階段,品牌營銷意識淡薄,產品網上銷售散、亂現象嚴重。三是供應鏈條不完整。全農村可用于網上銷售的產品沒有全部梳理出來,各部門掌握的資源缺乏統籌,溝通協作不到位。(三)支持政策亟須完善。一是缺少人才政策。各地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使得發達城市對電商人才的“極化效應”更加顯現。以農村的區位條件和經濟基礎沒有極有力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很難吸引并留住電商人才,尤其是領軍型復合人才。二是缺少小微企業創業扶持政策。應重點從融資、辦公產地、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電商小微企業創業納入全農村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創業扶持政策,可適當給予更大的扶持。
三、新時期促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路徑
(一)建立行政推進體系。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加強與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國內電商企業、研究機構、新媒體等方面的溝通聯系,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完善電商管理組織。農村里要進一步完善電商工作領導組織,鄉鎮要成立電商(扶貧)工作站,行政村要成立電商服務推進小組。同時,農村電商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都要召開一次全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推進會,及時解決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推動電子商務又好又快發展。(二)建立公共服務體系。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扶持農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組建技術服務團隊,主要服務于政府、企業和城鄉群眾,由公共服務中心牽頭對各方資源進行互聯網化改造,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培訓孵化、產品對接、品牌建設、網絡推廣、金融信用、村服務站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務等,使全農村電子商務形成抱團合力。一是要研究確定公共服務中心要素集聚、電商中心入駐、農村淘寶搬遷、小微企業創業孵化招商等具體問題,確保運營順利推進。二是支持本地平臺型企業云農商做大做強。電商中心、商務局、經濟局等部門要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多方開展宣傳,繼續鼓勵平臺發展壯大,夯實“互聯網+農村域實體經濟”模式,高效發揮平臺獲評吉林省電子商務雙創示范基地作用,在創業就業方面取得新突破。各鄉鎮、社區要在辦公場地、村站建設、招商宣傳、展覽交流等方面給予支持,打造出屬于農村、代表吉林、面向全國的農村域電商品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實際上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一個地區只有在一個環境和硬環境的建設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成績和水平,才能夠使得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夠享受到政府政策的紅利,政府才能夠通過推進政策的實行來幫助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管理的過程當中降低由于政策原因所產生的損耗,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幫助企業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之下來進行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建設。(三)建立農村服務站體系。依托國家項目資金,全力支持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做到社區和行政村電商服務站的全覆蓋,為群眾提供網上代買代賣、雙向物流、信息宣傳等電子商務基礎服務。電商中心、農村淘寶等平臺要積極支持村、社區電商便民服務站建設,面向社區居民開展電商相關行業咨詢宣傳、網上代買代賣、便民服務、創業服務等。已經建設服務站的社區,要加強與服務站的聯系,指導服務站做好各項便民服務。組織部遠程教育中心要主動配合電商服務站建設,聯合農村淘寶、云農場、云聯鄉村共同幫助貧困村建設服務站,具備條件的直接將服務站建在村部。每村至少配備1名及以上專職人員,且參加過相應培訓,能夠熟練操作服務站平臺上的各項服務功能,能夠對服務區域群眾的需求和生產進行摸底統計。應該認識到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繼中新還多集中在城市地區,電子商務對于地區的區位要求比較高,就農村而言,發展電子商務具備的是原材料的優勢,但是缺乏的是物流體系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撐。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當前應該想方設法建立農村服務站體系,多種層面入手,多個角度來考慮,通過一點帶面的方式在農村建立服務站,用服務站沒基點和根據地來為農村的電商企業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服務站的建立和運行實際上還是農村地區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點,村民通過服務站來了解網上的實時情況,并且可以根據網上的信息來對自己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思路進行有效的調整。對于那些本身不具備互聯網基礎知識的村民而言,他們可以通過服務站來獲取應有的互聯網服務,同時也可以在服務站運營的過程當中學到有關互聯網運營和銷售的有關知識,帶動農村地區農民本身的思想的現代化。(四)建立產品網絡供應體系。根據農村實際確立特色產業主打產品,組織指導標準化生產,讓農產品實現在線化、互聯網化、品牌化。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農戶從事網貨生產加工,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網店提供豐富充足的貨源。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實現特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建設定位全國的網貨產品數據庫,推動“買全國賣全國”O2O營銷模式。調動各部門資源、發動各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開展一次對農村特產及網貨產品的大梳理,網貨開發定位在“買全國賣全國”層面,系統開發農村網貨,制定農村特產及農村好網貨手冊。電商協會近期要認定一批“網貨供應企業、供應商家”,重點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合作社開發新網貨,引導傳統商貿進行O2O銷售,為網商供應貨源。同時,委托第三方服務商,統一對好網貨進行產品文創、攝影等第三方服務,將好網貨梳理成數據包,全面對接各渠道銷售。引導支持涉電商企業申報“三品一標”“老字號產品”“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知名企業”等。通過母子品牌體系搭建,整合優勢特色品類進行整體推廣,構建區域公用品牌定位及整體規劃,統籌引導本地企業品牌形成合力,對接大市場。三是標準建設。市場監管局、農業局、牧業局要盡快建立農村草原紅牛肉、農村雜糧、農村葵花籽等本地農特產品單項標準,依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市場需求等制定本地網貨標準、網貨供應鏈各環節執行標準,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可用于產品銷售。以政府名義為溯源特產背書,實現地方特色產品一品一碼。(五)建立網絡物流體系。要加快城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有線無線相結合的辦法,擴大通信網絡覆蓋面。完善農村鄉村三級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提高現有服務中心、站點配送服務能力。引導建設農村物流信息管理平臺,重點解決農村上下行物流資源的協調統籌,降低城鄉物流收派成本。一是加快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通信部門要加快推進發展電子商務必需的移動通信、互聯網寬帶、光纖等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數字農村建設和國家電子商務示范農村創建,通過爭取項目,使農村在網絡進村入戶建設標準和速度上列入全省前列。尤其要優先保障貧困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光纖改網全農村覆蓋和農村城重要公共場所全覆蓋。二是提高農村電商物流分撥中心服務效能。郵政部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登記流程、產品貨架歸類制度、問題件處理流程、配送員考核及相關規范性工作流程,使快遞跟蹤信息能夠從農村級分撥中心傳達到農村,讓農村群眾實時查詢到包裹在農村域內的流轉情況。三是建設我國農村物流服務展示平臺。郵政部門和各民營快遞要整合全農村物流配送資源,創新合作方式,有效降低快遞企業運營成本,提高郵政物流配送利用效率。同時,加快冷鏈物流建設,破解生鮮產品運輸瓶頸問題。(六)建立電商營銷體系。農村要走電商產業綜合發展之路,就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電商模式”的影響力,激活現有合作資源,建立起地域性服務平臺,發揮各類資源協同發展作用。電商中心、電商協會要主動與阿里巴巴對接業務,推動原有農村淘寶、特色中國、菜鳥物流等項目升級。同步由電商中心牽頭繼續對接項目,適時組織召開相關部門、企業參加的項目對接會,使各部門、企業全面了解阿里巴巴平臺業務,這樣便于推動全農村具備條件的各類企業、商家、合作社等主體轉型升級。通過阿里平臺引領,全力打造農村域電商發展生態圈,力推我國農村農特產品上行。同時,繼續深化與浙江桐廬農村的幫扶合作,重點在網貨互換、產品展銷、人才培訓、協會交流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共同挖掘農村與桐廬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機遇。建立宣傳推廣體系。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普及互聯網信息,提高各級干部、群眾對新環境、新經濟的認識。多種形式、渠道宣傳電商創業典型,營造電商發展的良好氛圍。數據中心要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鼓勵各級干部開設微博,建設農村“微信矩陣”,對全農村電商工作持續開展微直播、微訪談、微調查,準確權威信息、定期重點工作等,營造全民宣傳的氛圍通過表彰先進,鼓勵和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形成真正的網商集群。
四、結語
電子商務是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發展電子商務,特別是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項重要的富民惠農工程,正視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在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想方設法著力予以解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當前政府面對和解決有關問題的時候,應該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從頂層設計的層面著眼來解決有關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文亮.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集配系統的戰略協同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7(2).
[2]吳紀寧.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3]李曉娜.農村農產品電網運營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6(3)
作者:孔敏娜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亞馬遜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研究
- 下一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法律規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