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扶貧現狀及路徑研究
時間:2022-03-16 02:48:29
導語:農產品電商扶貧現狀及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字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新經濟形態,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與電子商務結合,農產品電商扶貧將迎來更多機遇。文章基于上述背景,對農產品電商扶貧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數字經濟時代其發展路徑,為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照。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產品電商;精準扶貧
1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智慧物流在農村地區的持續普及,農產品電商也成為各地政府和電商企業精準扶貧和轉型發展的新動能,農村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以來,農產品電商扶貧效果初顯,從2014年開始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農產品電商扶貧等政策的實施,農村電子商務體系逐步完善,電商人才的返鄉就業、物流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促使城市與農村資源的雙向流動,初步形成了農村電商的新興模式,為貧困地區發展帶來了活力。據我國互聯網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農村電商零售額占比第一的是農產品,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完善打破了以往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產銷不平衡,在精準扶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時代農產品電子商務對扶貧方面又有怎樣的推動值得深思。我國學者對農產品電商扶貧的研究向來重視,其中部分學者從農產品電商提升了供應鏈效率方面來進行研究。例如,王鋼(2019)對魯西北地區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分析,構建了農產品供應鏈“云物流”模式[1]。姚冠新等(2019)為城鄉雙向物流配送模式構建定量優化模型[2]。畢小青等(2019)構建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模式,對我國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發展有參考作用[3]。
2我國農產品電商扶貧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務院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5年,鄉村地區4G網絡要普及,5G網絡要試水應用,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經濟差距,培養一批高質量特色農產品電商品牌,實現鄉鎮智慧物流配送。隨著國家頻繁助力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政策,越來越多的農民借助電子商務實現脫貧。以淘寶為例,2017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啟動“農村淘寶”項目,與各地政府進行戰略合作,以電商平臺為基礎,完善縣村級服務網點,突破農村電商信息流、物流的瓶頸,實現農產品上行流通。目前,“農村淘寶”項目已經孵化160多個農業區域品牌,上線300多個精準扶貧產品以及23個淘鄉甜種植示范區,實現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農產品銷售額。阿里零售平臺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擁有超過2800萬的網購用戶,四年間增加2000個淘寶村,充分結合地域優勢,開展特色農產品銷售。與阿里集團扶貧模式不同的京東,主要采用實體店加盟、3F戰略和京東幫。從2016年開始,京東通過打造品牌、自營直采、眾籌扶貧和地方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等模式,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農產品銷售,實現農產品銷售額超200億元。作為知名度不如前兩大平臺的云集,也看好農村電商市場。該平臺注重社交電商,啟動“百縣千品”項目,計劃三年內孵化1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挖掘尚未被熟知的優質農產品。據數據顯示:2017年云集“百縣千品”項目助力售出600多萬斤農產品,創造40秒搶光安徽界首滯銷土豆25000斤、3小時賣完陜西洛川蘋果近10萬斤等,為農產品線上交易提供打通新的渠道。而作為電商行業的黑馬“拼多多”,采用“C2B”和“預售制”實現農產品“以銷定采”。該模式主要是利用預售聚集訂單,再將訂單分解,與農戶直接對接,有效銷售貧困戶的農產品,實現“邊采摘、邊銷售”。近一年,拼多多助力全國農產品銷售183.4萬噸,各類扶貧訂單高達9億元,在全國730個貧困縣,扶持商家高達4.8萬家,實現農產品電商訂單裂變增長。這種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順豐作為一家快遞企業,也在2020年與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合作,并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提供掃描二維碼來預售農產品的服務。據國家農業農村部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在2018年年底突破3000萬億元,超過350個貧困縣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其中八成以上的國家級貧困縣都建立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電子商務作為現代商品流通的一種方式,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農村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農村產業鏈的全過程,推進我國“三農”經濟發展。農村電商的發展,增加了農民、農產品與城市溝通的效率,推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村地區就業率方面發揮著重要地位。
3數字經濟時代農產品電商扶貧路徑分析
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信息化,也是計算機與互聯網等智能化工具產生新的生產力,從而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目前數字經濟的技術支撐主要有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和區塊鏈,將這些運用到農產品電商平臺,通過收集、挖掘、分析和存儲各類信息資源,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我國作為全球數字產業排名第二的國家,正在抓緊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為此國家建立四個大數據綜合集聚試驗區,新技術的出現使得農產品電商的應用更為廣泛;同時,數字營銷、新零售業隨之出現。大數據獨特的優勢使其成為農產品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3.1依賴大數據技術識別、幫扶貧困戶。國家對貧困居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但是由于扶貧是依靠村委會參照國家貧困標準選出貧困戶,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而且由于社會對貧困戶的歧視以及貧困戶內心自尊心等原因,會導致部分貧困資金、扶持無法發放給真正的貧困居民。尤其是我國偏遠貧困地區,更應該借助大數據技術在確認、幫助和管理貧困居民方面進行應用。通過數據信息系統,統計貧困地區居民相關信息,通過大數據對其生活消費等進行跟蹤分析,結合國家對貧困居民的界定標準,確認貧困居民范圍,并利用聚類分析貧困居民的特征,確認其不同的致貧原因,并制定相關的扶貧對策。3.2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實現農產品特色生產及精準營銷。酒香也怕巷子深。貧困地區農產品資源豐富,但如果不加以營銷,仍會存在產銷不對稱的現象。而我國農村地區除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還存在對農產品市場不夠了解,沒有按需進行生產。目前,貧困地區農產品的生產,沒有突出自身特色。我國近年來非常重視農產品地理生產標志認證,應該利用大數據技術,選擇適合本地土壤情況的特色農產品進行生產,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強。同時,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提升其銷售額,有效減少農產品供應鏈中間環節,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貧困地區整體經濟水平。3.3新興技術與農產品電商結合為電商扶貧提高新動力。新興技術的發展使農村電商的商業業態更加豐富。隨著“三網融合”,以及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泛運用,讓我國涉農電商朝著規模化、產品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大數據技術讓農村電商企業從海量的數據中獲取有效信息,打破產業存在的數據壁壘,加快農村電商一體化發展。我國農產品在進出口業務方面占據重要位置,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平臺的崛起,農產品也從農村地區輸送至國際舞臺。在農村地區,隨著近年來扶貧政策的開展,八成以上的農民能熟練運用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進行農產品銷售,國家大部分貧困地區不僅依靠電商實現脫貧,更是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形成特色農產品產業鏈,開展農產品深度加工,開發多種多樣的產品形式。3.4提供無縫對接金融服務,拓寬貧困地區融資渠道。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盡管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有力下沉,我國不少地區都實現了脫貧摘帽,但貧困地區的經濟仍不樂觀,仍然值得繼續關注。國家政府層面提供的資金支持,難免會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可以增加農產品電商的融資渠道,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助力。例如:運用網商銀行可以創新貸款抵押模式,以個人支付寶信用為擔保,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模式,提供無縫對接的金融產品,解決農產品電商融資貴的問題。其次,打造數字經濟時代多主體、多層次的農村金融市場,政府做擔保,引入外來企業投資,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注入新源泉。3.5“互聯網+”為農村物流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貧困地區物流轉型升級。隨著5G的到來,移動互聯能夠普及,借助LBS定位服務可以將農村物流配送與“滴滴打車”相結合,將農村有物流需求和出行需求的用戶信息相結合,借助“順風車”“拼車”實現貨物配送,節約成本。其次,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化物流運營及管理。一方面對車輛與貨物之間的需求進行匹配;另一方面快速確定貨物特征,并找到合適的車輛進行貨物配送。目前,農村貧困地區的物流方式離不開公路運輸,可利用大數據對物流車輛尋找最優化路徑,縮短運輸距離,節約運輸成本。同時,可運用大數據對物流需求量進行預測,并整合供應鏈資源,提高農村物流整體運營效率,保障服務質量。我國農村地區物流行業運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農村地區“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也成為物流業發展關注的重點。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依賴基礎設施,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如城市地區完善,可以說我國農村地區物流發展還有空間。目前,“無人機”已經在農村地區配送方面有所運用,由于成本等原因還未大面積使用,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越來越近,智慧物流、云倉儲和眾包物流等新業態的發展,也會給貧困地區物流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物流運營成本,保證貧困地區資源的高效流通。
4總結
數字信息經濟時代農產品電商在扶貧工作方面將迎來更細致的考核和更高的要求。農產品電商將充分借助數字經濟時代這一有力“武器”,實現精準扶貧、生態扶貧、綠色扶貧和創新扶貧。農產品電商扶貧不僅將農產品從農村輸送到城市,更會借助跨境電商平臺輸送到國外,運用二維碼技術實現食品安全追溯,運用智慧物流提升顧客感知服務質量,從而提高扶貧工作效率,促進貧困地區經濟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鋼.魯西北地區農產品供應鏈“云物流”模式發展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9(11):90-93.
[2]姚冠新,吳娟,朱晨俊,等.模糊環境下基于雙向流通的城鄉物流配送研究[J].商業時代,2019(20):107-109.
[3]畢小青,劉璞.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流通模式的構建研究[J].價值工程,2019(31):123-124.
作者:張妍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精準營銷分析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