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地位

時間:2022-01-29 04:35:59

導語: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地位

一、管理會計理念取代傳統會計理念的必然性

(一)管理會計的特點1.側重服務于企業的經營決策。傳統財務會計主要通過定期提供財務報表,為企業公眾投資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服務。管理會計主要面向企業管理當局,即企業各級管理者報告各種決策的依據和執行的過程與結果,包括各種長期投資決策和短期經營決策的依據及其分析、戰略管理數據、權利與責任的分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狀況、經濟增加值、績效考評等。2.程序與方法靈活多樣。財務會計采用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比較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受到有關會計規范的約束。管理會計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對財務會計的有關信息進行提煉、再造和延伸,對各種經營方案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對比,并進行加工計算和匯總。如將成本按照其可變性進行重新分類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成本預測、盈虧臨界點和本·量·利關系的分析、差別成本分析、變動成本測算等,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3.統攬全局并兼顧局部。財務會計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具體財務核算為企業提供集中、概括性的資料,綜合評價和考核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管理會計則是深度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文化、業務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思考,從全局著眼,實現了財務職能與業務協同相結合,短期績效與長期發展相結合,重視發展與關注財務相結合,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相結合,并以此為基礎,正確組織和實施責任會計,對各個責任中心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和考核,既能充分調動各個方面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又能保證各個部分生產、工作的協調配合,實現局部與整體的目標一致。4.提供數據信息時間點具有任意性。傳統的財務會計根據過去發生的經濟事項,編制周期較長、實效性較差的財務報表,側重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歷史性的描述。管理會計信息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例如成本管理的階段性評估是對過去的成本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而市場預測機制、客戶與產品決策機制的建立則是管理會計站在一定的戰略高度,依據企業掌握的一切信息對生產經營中各個方面采取的備選方案能夠創造的價值,事先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分析,為選取最優方案提供客觀依據,真正把風險管控做在前面。5.工作技能要求更加專業。財務會計注重保障數據的真實性,財務人員局限于記賬、算賬、對外提供會計報表等傳統的財務核算工作,發揮主動性的空間有限。財務會計需要財務人員掌握會計法規,熟悉企業業務,能夠熟練應用財務應用軟件等基本技能。而管理會計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考察財務人員財務分析、商業預測、風險控制等掌握企業核心命脈的能力。需要財務人員既掌握財務技能又擁有戰略性思維能力,并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廣大財務人員應勤于學習、不斷探索,盡早對現有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彌補,建立起商務邏輯思維框架,提升自身職業判斷力。6.廣泛應用數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經營的日趨復雜,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整個企業管理正朝著科學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科學化、精細化,意味著該門科學的精密化、成熟化和完善化。管理會計中引進了數理統計學、高等數學和運籌學的一些方法,用精簡的數學模式將復雜的經濟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精準地表述出來,為企業盈利以及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例如,應用庫存理論原理,進行經濟定貨量、最優生產批量的計算;應用投入—產出分析原理,測算具有內在聯系的數據的變化規律等。(二)管理會計終將成為財務會計的變革方向1.管理會計理念的前瞻性。管理會計理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以領先的國際化視野駕馭企業實行全面系統的戰略管理。20世紀80年代初期管理會計剛從美國引進到中國,當時管理會計的內容主要是量本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標準成本系統、全面預算、責任會計等。現在的管理會計伴隨著企業管理實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財經媒體的最新報道,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近期的《管理會計公告》,將管理會計的內容歸納為價值觀與道德規范、跨職能團隊建設、競爭情報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作業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資源環境會計、供應鏈成本、價值鏈分析、標桿管理、質量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不僅使原來的工具和方法繼續得到應用,而且還有了新的發展。現如今許多要求被納入財務會計的披露事項,如公司治理、預算執行、社會責任報告、現金流量表、分部報告、表外事項、風險管理等都是管理會計運行過程中組織建設、風險管控的成果。因此,納入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內容無不源自于企業的管理會計實踐。由此可見,如果沒有企業經營管理事件和為其服務的管理會計,就不會有基于其上的財務會計。2.時展對管理會計需要的迫切性。日趨激烈的全球性競爭以及信息化財務管理時代的到來,對中國企業的科學決策和國際化經營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加快企業升級轉型,提高企業科學決策水平已迫在眉睫。利用先進、科學的管理會計知識和方法,對相關信息進行過濾、整合、分析、研究,可以為企業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來看:管理大師、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經營方式彌合了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鴻溝,實現了全員的信息共享;隨著會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為管理會計的深入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可擴展式商業語言的出現,打破了會計專業人士對會計信息的壟斷;“云會計”的推廣應用,甚至可以得出遠比財務報表信息更及時、更可靠的決策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組織形式、技術、市場等各個要素都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迅猛變化。21世紀企業的財務報告正面臨著由傳統的計量觀向信息觀轉變的重大變化。管理會計涵蓋了企業的管理決策、設計規劃與績效管理系統,管理會計師可利用其在財務報告與控制方面的專業技能幫助管理者制定及實施組織戰略。可見管理會計的范疇要遠大于財務報告,幾乎涵蓋了企業需要運用到分析和決策的所有領域,它給企業各級決策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決策支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全面來臨,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管理會計很有可能替代財務會計成為企業依靠財務報告做出決策的最終手段。

二、管理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深遠影響

深度融入企業并參與管理決策,制定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系統,提供財務報告與績效考評方面的專業服務等,使得管理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一)管理會計有助于利益相關者的責權意識的增強在公司治理過程中,高管們是公司經營的參與者和重大決策的制定者,而這種參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有效的管理會計信息。公司是所有利益主體締結的契約,保障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應有權利并維持公司與利益相關者的良好關系,同樣需要建立在可靠、豐富的管理會計信息基礎上。(二)管理會計有助于激勵機制的完善公司高管的薪酬制定與公司的績效相匹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這也是公司治理中備受矚目的課題。薪酬制定的黃金法則之一即是短期激勵應以會計盈余為基礎,長期激勵則以市場價值為基礎。因此,市場價值的體現將使激勵機制更加趨于完善。(三)管理會計有助于非財務信息的價值體現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非財務信息已然成為管理者眼中的戰略執行情況的晴雨表。如行業因素、宏觀政策、客戶關系、知識產權、供應鏈關系、人力資本等都屬于企業重要的非財務信息,其主要任務是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做出一個合理性的解釋,因此,作為非財務信息分析的基礎,數據的搜集工作必須圍繞企業的戰略展開。非財務信息更多的是文字,因而比起財務信息來說更加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信心。(四)管理會計有助于對公司高管的業績客觀評價對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業績評估主要在于對它們自身活動有效性的評估,這種評估不是以公司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作為出發點,而是通過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對其進行客觀的評估確認。

三、管理會計將推動企業向精細化管理發展管理會計的應用

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已經受到廣泛關注。管理會計工具整合系統分為四大塊:預算管理、作業成本法(ABC)及作業基礎管理(ABM)、平衡計分卡(BSC)、經濟增加值(EVA)。其中預算管理、作業成本法及作業基礎管理是最為重要的兩點。由于管理會計在更多時候是以綜合數據等非財務信息的方式呈現在企業的內部決策者面前的,因此,企業在日常的經營及決策的實踐過程中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管理。精細化管理的實戰模型可概括為2135:“2”是兩個點,從戰略角度出發基于數據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1”是以內部和外部客戶滿意度為前提條件;“3”是三個原則:數字化、流程化、標準化;“5”是五個環節,即精細團隊管理、精細技能建設、精細作業過程、精細現場管理、精細績效管理。借助精細化管理實戰模型,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不成熟的企業快速成熟起來,進而快速地反應市場,可以體系化、分解化地找到驅動因子,從而解決財務問題。(一)重視預算管理從源頭上把握企業的資源配置預算管理不僅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也是對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層的戰略思維和經營哲學以及企業內控環境等要素的綜合考驗。1.科學管控,嚴格執行。科學的預算管理即是確定目標后將業務分解,根據目標分配資源。首先要完善預算管理機制,明晰預算管控指責,制定預算管理流程圖,確定管控節點,明確各節點的銜接流程和標準,落實管控責任。企業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資源分配上,而不僅僅放在業績考核上。要以戰略導向確定資源配置方向,以預算為手段完成資源配置,以績效為工具評價資源配置質量。預算編制應采用全員參與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員工熟悉各自作業流程,同時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預測的準確性。預算一旦制定,就應該嚴格執行,不要輕言調整預算。預算執行中對于費用的追加審批,要嚴格按照分級授權、權責對應的原則實行統一的審批辦法。實現事前預算控制,事中審批控制,事后核算分析的科學預算管控精細化模式。2.全程實時監督,獎罰適時適度。預算執行的過程中企業應將工作重點定位在對執行過程的實時監督上。注重查錯糾偏和評價考核,避免“重編制、輕控制”的短視行為。因此,企業管理者對預算執行的評價和檢查不能等到預算執行結束后才開始,而應當在預算執行的整個過程中實施監督,分析預算執行的偏差及產生的原因,追根溯源,并探討改進措施。只有如此,企業管理者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預算執行的效果,把握各種方案的執行情況,及時查缺補漏,避免錯誤或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企業管理者在進行預算管理時會將企業預算實施的成果同相關人員的業績進行掛鉤,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安排預算的參考依據。對于獎懲的實施應當注意分段執行,因為階段性的成果并不等于整體工作的結果,為此不可操之過急,妄圖一步到位。一般而言,對于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取得的良好效果,應當及時加以獎勵,以便增加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而對于工作當中出現的瑕疵,應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偏差原因,找出問題之所在,謹慎地予以懲罰。(二)相同目標不同模式的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戰略是企業對成本行為與成本結果進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從而尋求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一種成本管理手段。成本管控的最高層級是成本的戰略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柯達即是方向錯誤的真實案例。企業只有在不斷創新和探索中找到適合自身模式的作業成本、目標成本、精益成本,管理戰略才能把握經濟命脈,保持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成本領先戰略是沃爾瑪、豐田,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成本嚴加控制并不斷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并力爭使其產品總成本、流程成本和作業成本在本行業成本中最低。英特爾、蘋果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是通過產品差異化戰略贏得市場的,他們力求使顧客感受到其產品優于競爭者的產品,并愿意為與眾不同的產品支付高價。新產品數量、新產品開發周期、立項數量是該類企業的KPI,這要求其成本系統既能監視新產品引入的頻率快慢,又能監視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效率、生產成本和營銷成本。中國鐵建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采用的責任成本管理體系,是以責任成本預算為核心,以責任績效考評為手段,以成本要素集中控制為主要內容的成本戰略,這種“凡是有錢的地方就有人管成本”的先進管理模式走在了國內同行的前列。稅收籌劃是蘋果公司成本控制的又一重要途徑。稅收籌劃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跨國集團的財務人員不僅要通曉各國財經法規、稅收政策,還要對公司的整體業務流程深度了解,能夠在整個價值鏈上尋找到可以籌劃的利潤點,蘋果公司設在不同國家的生產和銷售地點就是稅收籌劃中利用差異化稅率合理避稅的巧妙運用。企業革命已然發生,會計革命也勢在必行。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會計革命,要求企業和會計人員對企業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眼光,能夠組建跨職能團隊,了解市場需求并管理競爭情報,理解并積極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同時把握機會和風險,開源節流,秉持勝任、保密、正直、誠信的職業道德原則,推動企業實現科學預算管理、戰略成本管理和價值管理。相信隨著企業的管理會計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完善,管理會計將會更加有效地進入我國各類企業,全面推進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和信息化進程。

作者:宣曉霜單位:牙克石市國庫收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