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的影響及建議

時間:2022-06-16 09:51:57

導語:全面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的影響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面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的影響及建議

摘要:“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行,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健全稅收體系,平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高校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高校營改增執行的實際情況,分別闡述了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納稅管理、財務管理及科研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并結合高校財務管理的自身特點,對做好高校營改增工作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高校;財務管理

一、營改增背景

營改增是指將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征增值稅,僅對產品和服務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有效地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現象。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行,有利于優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范分配關系,完善稅權配置。2012年1月1日起,首先對上海的交通運輸行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全國增至8個。2013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該文件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對個別行業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2014年1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與此同時,交通運輸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將生活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等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全面實行營改增政策,營業稅至此成為了歷史。

二、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會計核算的影響。高校實行營改增稅制改革后,在會計核算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會計基礎由原來的收付實現制改為了權責發生制,營業稅屬于價內稅改為增值稅,增值稅為價外稅,涉及會計核算科目也對應增加,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設“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等多個明細科目。在發票金額方面,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銷售金額為不含稅金額,要在會計核算時注意區分銷售金額和稅額,特別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核算,在列收入和支出時,要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行準確錄入,這樣才能在每月納稅時有效抵減稅額,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2.對納稅及發票管理的影響。營業稅征收部門為地方稅務機關,增值稅征收部門為國家稅務機關,稅種及征收部門的改變使得納稅申報流程及發票的管理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增值稅發票的管理體系日趨完善,對發票的申報及管理更加規范,稅務人員必須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增值稅發票,對方單位需要抵扣進項稅的,應正確錄入對方單位名稱,納稅識別號等信息,以便其到稅務部門順利辦理專票認證和抵扣稅款手續。3.對科研項目的影響。高校科研項目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縱向科研項目為國家及地方政府機構下達的資金,在稅務上屬于不征稅項目。橫向科研項目的資金來源為企事業單位,該經費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在全面實行營改增后,對高校的橫向科研項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企業進行合作時,高校由繳納營業稅變為增值稅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對方單位可以進行進項稅額抵扣,提高了科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學校科研事業的發展。

三、營改增影響高校稅負的實例

高校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后,根據年銷售額的不同,高校可分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按照固定比率的征收率來進行繳稅的,不能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后者不僅能夠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而且還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計算稅款時,是按照銷項稅與進項稅的差額部分進行繳稅的。高校作為非盈利組織,財政撥款是不征稅項目,涉及納稅業務的主要為高校的現代服務業事項,如技術服務,檢索及測試加工等。其中,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變為3%,與以往的5%營業稅稅率有明顯的下降;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為17%,從表面上看是稅率的增加,但是一般納稅人是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的,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可根據發票上增值稅的金額列“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應交增值稅為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因此要根據進項稅額抵扣的多少來判別稅負是否有所增加。例如,某高校年應稅收入為500萬元,購進貨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A萬元。若該高校被認定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那么營改增后,該高校繳納稅款從之前的25萬元(500*5%)的營業稅,變為15萬元(500*3%)的增值稅,稅負有明顯的下降。若該高校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那么營改增后,該高校繳納稅款從之前的25萬元(500*5%)的營業稅,變為(500-A)*17%的增值稅,當A>352.95時,增值稅納稅額小于25萬元,稅負有所下降;當A<352.95時,增值稅納稅額大于25萬元,稅負有所增加。因此,增值稅納稅額的多少不僅與納稅人身份有關,而且還應考慮到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多少。在綜合衡量下,年應稅收入小于500萬的高校,稅務人員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合理確認納稅人身份;在年應稅收入大于500萬元時,高校被確認為一般納稅人,這就需要科研人員增加與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的合作,從而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四、對高校財務工作的建議

1.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培訓。高校營改增的全面實行對高校財務工作人員同樣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應對稅務管理體制的不斷變化,財務部門應定期組織開展營改增系列專題講座,提高業務人員執業能力。會計核算崗位人員須準確識別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對專用發票名稱及納稅識別號進行認真核對,注意審查開票日期是否符合抵扣期限,同時對進銷項稅額要正確錄入等。納稅管理崗位人員須及時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網上認證,抄稅及報稅等。在全面系統的稅務知識培訓的基礎上,高校財務人員還應時刻關注國家稅務制度的變化,不斷拓寬自身財務視野,這樣才能使財務人員在處理稅務問題時更加游刃有余。2.開通多元化稅改知識宣傳渠道。納稅稅種的變化不僅僅是會計核算上的改變,而且對高校科研人員申請項目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由于營改增的原因,在申請科研項目時,科研教師應選擇一些可以抵扣進項稅的企業進行合作,以減少稅負的增加,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對稅務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隨著信息化校園的不斷推進,學校應開通多元化渠道針對營改增相關內容進行宣傳,例如: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營改增政策新規;利用校園網增開營改增專欄,與師生互動答疑;另外,高校財務處網站還應及時更新營改增相關法規,同時增加納稅實務案例,以便科研人員更加直觀地了解稅務改革帶來的益處。3.完善制度建設,做好納稅籌劃。標準的業務規范為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營改增的全面實行促使高校盡快完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制定系統化的納稅申報流程,建立健全增值稅相關的會計核算規程,財務管理和發票管理制度等。高校經濟業務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涉及的納稅申報流程也有著明顯的變化,增值稅為價外稅,申報的金額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同時填報事項有所增加,申報環節也比之前更繁瑣,若有差額增稅或免稅項目時,應在首次申報前,到主管國稅機關辦理差額增稅備案手續等。在會計核算方面,應增加相應明細科目,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下設立進項稅,銷項稅,進項稅額轉出等明細科目,以便對增值稅業務進行更加明晰的處理,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在財務管理方面,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多崗位人員制,對增值稅納稅工作進行細分,各崗位間相互制約,避免稅務風險的發生。在發票管理方面,應制定詳細的增值稅發票領用,開具和使用規范,設置領用簽到簿,在開具發票時準確核對與錄入發票信息,確保增值稅發票的有序使用。4.積極與稅務部門溝通協調。國家稅務局作為增值稅的主管征收部門,對征收對象起著管理和監督的作用,高校財務部門應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及時獲取增值稅相關信息。同時,高校稅務人員要與國稅專管員建立良好有效的工作關系,對于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向專管員反饋和咨詢,得到答復后再落實到稅務管理工作中,在問與答中摸索出一條稅務管理良性循環的知識網。

作者:劉妍 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