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03 09:44:50

導語:高校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研究

【摘要】根據當前我國高校財務的績效管理現狀,系統分析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存在的認識不足、指標設置隨意、與專項資金指標設置重復等問題,總結高校引入平衡計分卡進行整體支出績效管理的重要價值,并分別從財務維度、顧客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以及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構建高校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體系,以期為改進高校財務績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績效管理;財務支出;平衡計分卡;高等院校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財務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合理配置教育投入,提高財務使用效率,構建新時代高等教育財務績效管理體系,已經成為高校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由于高校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與一般盈利性組織相比無法簡單地使用數量和金錢等指標對高校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衡量。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資金來源為各級政府專項撥款,高校在依靠自身來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方面缺乏主觀能動性。同時,高校在績效管理主體意識上的缺失、績效指標設置的滯后性、績效評價與學校長遠發展戰略的脫鉤,進一步制約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步伐。黨的以來,中央作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部署,各級地方政府教育投入改革不斷深化。因此,針對高校財務的績效管理現狀,分析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迫在眉睫[1]。

二、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整體績效評價認識不足,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當前我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更多的是完成上級部門任務安排,具體實施政策、制度尚處于探索階段,績效管理仍未系統化、制度化,未充分融入到高等學校現代治理工作,無法發揮指導與約束作用。(二)整體支出績效指標設置過于隨意,指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績效指標是客觀真實地評價高校財務實際狀況的核心內容,然而,當前績效指標設置時,部分單位主體意識不強,加之部門利益作怪,不能以系統的思維模式來設置本校較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三)整體支出績效指標設置指標較為單一、量化不夠。當前,各級財政部門將績效評價結果與次年預算安排情況掛鉤。為此,部分高校為便于工作開展,制定指標多為定量指標,較少涉及定性指標,指標設計較為片面,評價結果缺乏一定科學性和合理性。(四)整體支出績效指標設置與專項資金指標設置重復。隨著高等教育收入來源多樣化,部分高校認為整體支出績效指標設置是專項資金指標簡單再組合。因此,兩套指標體系的設計上存在相當程度的重合,從而造成評價工作的重復開展,無法反映出高校差異化發展特色。

三、高校財務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引入平衡計分卡的意義

平衡計分卡理論[2]統籌考慮了內部與外部、財務與非財務以及短期和長期等方面,高校引入平衡計分卡進行整體支出績效管理意義重大。(一)從戰略管理角度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良性互動。高校長遠發展離不開一流辦學條件和良好的師資隊伍,績效管理水平高低成為制約高校發展瓶頸。引入平衡計分卡進行高校整體支出績效評價,打破以往單一績效評價模式,將各個指標與學校戰略目標相結合,并按年度細化,實現高校管理戰略化。(二)提供了更為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視角。與傳統的績效評價方法相比,平衡計分卡從不同維度對高校的績效管理工作進行一定的考核,且考核因素既涉及內部、財務以及短期的,同時也涉及外部、非財務以及長期的,考核視角更為全面,考核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將績效評價做為管理的重要工具。(三)便于加強高校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平衡計分卡的實現需要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配合,包括師生、學院、行政部門之間在內部流程上的互相協調,各責任主體均能從整體大局出發,從而促進學校長遠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校各項管理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平衡計分卡在高校財務績效管理中的應用步驟

(一)整體支出績效指標體系的建立。1.財務維度。高校作為公益事業單位,更應關注如何在預算安排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財務維度主要體現在籌資能力、預算執行能力以及財務信息質量、制度建設與落實、監督檢查等各個方面[3]。財務維度的指標包括:生均收入、科研收入總額、爭取社會捐贈收入總額、總收入增長率、預算執行率、財務制度規范程度等。2.顧客維度。按照高校發展的戰略目標,顧客維度即高校是否獲得社會公眾或者是服務對象滿意度,主要包括學生、教師、政府以及企業等。主要體現在:一是學生對學校的教學及硬軟件設施等的滿意程度;二是教師對學校的人才引進政策、科研平臺建設等的滿意程度,三是政府及企業等社會公眾對學校社會聲譽的認可度。通過顧客維度指標的設置,能夠促進高校更加有序地開展教學工作,獲得更多的優質生源,從而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主要體現在教學、科研以及日常運行等多個方面,即教學實驗設備能否滿足教學科研需求,師資隊伍水平能否達到教學要求、科研質量能否穩步提高,現在的日常運行制度能否確保學校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等,主要包括教學經費投入總額、其他各部門對管理部門滿意度、師資隊伍建設有效性以及日常運行機制的健全性和完善性[4]。4.學習和成長維度。高校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隊伍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培養是高校重點工作。一是教師隊伍結構優化指標,包括高層次人才數量、博士學位教師比例、海外經歷教師比例、人才流失率等;二是教師科研能力指標,包括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數量、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數量、核心論文數量、授權專利數量、出版著作數量、收錄論文篇數以及科研到賬經費總量;三是教師獲得培訓及發展機會,如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次數。(二)整體支出績效指標權重設置。指標體系所有指標予以賦值,以便得出最終的定量化的績效評價結果。目前確定權重的方法包括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主觀賦值法以及層次分析法等。由于每個維度對學校戰略實施的重要性不一致,因此可以采取專家打分法對其進行確定,即邀請相關專家和學者對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逐項進行打分,以此來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三)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績效評價部門自行組織或通過中介機構展開績效管理工作,包括年中績效監控和年終績效評價。通過績效監控結果及時糾正偏差并確定整改方案,促進年度目標實現螺旋式上升。年度終了,對績效評價結果出現偏差的指標及時進行分析并追究相關單位主體責任,同時,績效評價結果應與次年預算安排掛鉤,扣減績效評價較差的指標責任單位相應額度的預算。

五、結語

綜上所述,平衡計分卡與高校發展戰略相一致,對高校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而言更加科學合理。采用平衡計分卡所建立的指標體系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均衡考慮高校各項發展需求。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需加強各部門的推廣和宣傳,同時,由于該工具對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渠道要求較高,高校應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工作,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龐仙梅.高校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的構建[J].2018,22:54~56

[2]張縣平.平衡計分卡在高校績效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31:123~124

[3]李詩琪.高校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模型及應用———基于平衡計分卡原理和層次分析法[J].教育學術月刊,2015,10:47~52

[4]申艷艷.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視角[J].會計之友,2016,1:115~117

作者:郭 潔 何興月 熊嫦華 單位:三峽大學財務處預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