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QDII發展的制約因素論文

時間:2022-09-17 08:51:00

導語:我國QDII發展的制約因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QDII發展的制約因素論文

摘要:QDII制度的實施是中國經濟發展、資本市場部成熟的表現,該制度實施兩年以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從中國QDII的背景和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制約QDII發展的因素,并提出中國QDII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QDII;制約因素;策略

1中國QDII發展的背景與現狀

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是指一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及本幣與外幣為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有限度的允許本國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一種制度。2006年4月13日央行了被市場稱作“QDII開閘”的五號公告,放行QDII,開放資本賬戶,允許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包括符合條件的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險機構等金融保險證券機構,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購匯和機構與個人自有外匯,投資于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股票證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這是我國邁向資本項目開放的一個重大舉措。

雖然在QDII發行初期,投資者投資熱情高漲,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由此引發全球股票市場的動蕩,QDII的收益也隨之大幅縮水,部分QDII產品跌破面值,使得QDII局面尷尬。截止到2008年6月4日,國內發行的QDII基金凈值均跌破面值,部分已跌入0.6元區間,如嘉實海外為0.697元,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為0.699元,南方全球精選為0.8181,華夏全球凈值為0.778元,而于今年2月入市的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其最新凈值也回到了1元下方,為0.998元。

QDII制度的實施是中國經濟發展、資本市場日趨成熟的表現,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看,中國的QDII制度還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

2中國QDII發展的制約因素

(1)人民幣升值,加大了QDII的匯率風險。

由于國內機構進行境外證券投資時是以美元等外幣進行投資,而國內投資者是以人民幣認購QDII產品的。從2006年以來,人民幣連續升值,升值幅度達到6.42%,專家預測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將加快。這會給QDII投資機構帶來一定的潛在損失,在此背景下,加大了QDII的收益面臨的匯率風險風險。

(2)境外投資市場的變化,帶來系統性風險。

QDII業務是直接投資于國外金融市場,就必然要面臨來自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境外投資國的匯率、稅法、政策、對外貿易、結算等多種因素的變化會帶來潛在地風險。國外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將直接影響本國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總收益。因此如果對境外投資國的金融市場及相關投資產品的了解不夠深入的話,面臨的市場系統性風險也較大。

(3)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導致收益的不確定性。

信用風險主要來自投資對象違約的可能性風險。由于QDII產品所投資的債權、票據等發行主體可能存在到期日不能支付本息的信用風險,由此給機構和投資者帶來損失。

(4)金融機構的國際經驗不足,嚴重影響了QDII產品規避風險的能力。

由于目前我國QDII制度正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各金融機構對海外市場了解不充分,對國際市場的運行規則不熟悉,缺乏專業人員,經驗不足,特別是對投資產品及金融衍生產品的掌握還不夠。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不成熟,缺乏為客戶提供更為完善的匯率保值增值的手段和渠道。在遇到匯率等風險時,缺乏主動的規避機制,嚴重影響了QDII產品收益的安全性。如何正確選擇投資對象,強化風險意識及正確運用金融風險規避工具是中國QDII發展的重要環節。

(5)監管模式有待完善,力度有待加強。

我國QDII的經驗不足,監管模式還不健全。目前QDII的規模還比較小,并且有一定的投資額度限制,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在國際危機中受到的損失,但也無法享受國際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高收益。政府如何在制度上保證QDII的安全投資渠道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6)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投資者缺乏明確的法規保護。

我國的QDII制度相關的法律還不健全,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沒有明確的體系。QDII制度的決策主體包括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外匯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的各個部門,容易出現多頭管理,因此還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各地區相關部門的配合。

QDII是投資境外金融市場一種制度,因此其涉外性就顯得相當復雜,必然會涉及到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問題。涉及到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沖突,包括證券市場主體性質的認定、法律責任、國家證券管理機構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監管關系、證券交易行為的合法性、稅收的不同安排等多方面,這些法律沖突都會對QDII權益的保護產生影響。3中國QDII的發展策略

根據對目前中國QDII發展狀況和制約因素的分析,筆者認為增強QDII的競爭力,應該增強投向選擇的合理性、形成規避風險機制和加強監管力度。

(1)從立法上予以完善,加強監管力度,各個監管部門應該做好博弈。

要進一步完善QDII的相關法律制度,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制度上為QDII的發展提供保障。要完善外匯管理法律制度,制定有效的資本賬戶外匯管理法律體系。還要完善QDII本身的法律體系,要做好實施QDII操作層面需要的制度安排,做好實施QDII在投資者類型選擇、市場準入標準、人制度、投資規模管理、投資本金和投資收益外匯匯出和匯入管理、投資渠道和投資比例、投資監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構建起系統的操作體系和主要框架。

監管問題是在QDII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問題。要完善QDII的監管法律制度,相成一個反饋機制。由于QDII的實施涉及到國內國外不同的國家,因此,要走監管法規國際化的道路,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還要不斷擴大和深化與國外監管機構合作,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QDII制度的運行需要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外匯管理局的合理協調,以應對該制度實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對風險的承受預防能力,解決好在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沖突。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共同推進QDII制度的發展。

(2)加強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提高其規避風險的能力。

在實施QDII過程中,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國的金融投資機構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首先是要具有高度的風險意識,能夠有效的主動的防范風險。其次是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從投資額度、投資方式、投資范圍進行合理地調控,并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預防和控制風險,找到風險與投資回報的最佳平衡點。

金融衍生產品是QDII規避風險的重要工具,利用金融衍生產品的對沖,至少可以規避60%~80%的風險。QDII各投資機構可以利用各種可行的金融投資工具規避風險,在產品設計上應多下功夫,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增強產品競爭力。

(3)用戰略的眼光進行投向選擇,分散風險,提高收益。

在投向選擇上要采取投資品種多樣化,投資地域廣泛化的策略,以期分散風險,提高收益。即要享受新興市場高額的收益率,又吸收借鑒成熟市場的經驗,以達到投資效用最大化。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采取優化組合的策略,分別投資于不同國家貨幣計價的證券品種,將匯率風險降到最低。

(4)完善外匯衍生品市場,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外匯避險機制。

為了保證QDII的順利實施,給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外匯規避機制,應該完善外匯市場。應擴大遠期外匯市場的業務范圍,為投資者提供遠期匯率規避機制。同時,應活躍銀行間的遠期外匯市場,為銀行提供良好的轉移風險的場所。從國際經驗來看,為了提高外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允許部分實力較強、風險管理機制完善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外匯遠期市場。

(5)積極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型金融投資人才。

QDII涉及國際金融市場,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投資者不會單純的只關注品牌,往往會對構成QDII產品綜合競爭力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評估。在購買QDII產品時會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理念和經驗,以及其海外合作方的研究能力和影響力。因此,實施QDII迫切需要那些熟悉境外資本市場的各種金融工具、具有境外資本市場操作經驗、對國際市場的運作規律有深入把握、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能協調好風險與回報關系、具備與境外市場中投資者溝通能力的國際性投資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這類人才比較缺乏,應通過吸引國際型人才和加強在職人員培訓的方式逐步提高國際型金融人才的整體素質。要讓他們在提升自身投資管理水平的同時,利用境外投資的多種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境內投資機構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粵,趙海燕.從美國次債危機的全球化看中國QDII的局限與發展[J].國際經濟合作,2008,(1).

[2]陳素,郭小平,陳聰慧.我國商業銀行QDII業務面臨的風險及對策[J].觀察與思考,2007,(4).

[3]馬建會.推行QDII加快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路徑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