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額信貸及發展策略論文

時間:2022-05-10 11:55:00

導語:鄉村小額信貸及發展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小額信貸及發展策略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我國發展農村小額信貸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小額信貸的產品單一,貸款期限較短,貸款數額嚴格限制、利率缺乏彈性,使小額信貸缺少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條件、農村信用環境較差,沒有科學的信用評估體系、法律缺失,制約了小額信貸金融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擴大貸款種類和額度,放寬貸款期限、確定合理的小額信貸利率,有效實施利率市場化、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在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下,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具體請詳見。

小額信貸,是在一定區域內,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按特定的目標向貧困人口直接提供貸款資金及綜合技術服務的一種特殊的信貸方式。

一、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

(一)小額信貸的產品單一,貸款期限較短,貸款數額嚴格限制

現行的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主要集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貸款投向結構單一,導致只能基本滿足貧困農戶正常生產,貸款風險集中度較高。同時農村小額信貸期限普遍較短,最長的也不超過3年。期限結構的不合理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不僅增加了農戶小額信貸的逾期數量,而且導致了農戶信用等級和信貸需求滿足率的下降,提高了呆壞賬的發生率。小額信貸的貸款上限也有嚴格限制,農村地區的非農項目不超過10000元,城鎮項目不超過20000元。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農村經濟改革的主旋律,農業經濟由單一經營向多種經營轉變,承包果園、建蔬菜大棚、現代化養殖廠等的投資都在5萬元以上,此類貸款限額的設置只能適應扶貧性需求,難以支持農戶在高效農業、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額資金需求。

(二)利率缺乏彈性,使小額信貸缺少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條件

長期以來,對扶貧小額信貸的利率,我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政策有嚴格的規定,尤其對政府和銀行專項扶貧的貼息低利率更不允許作任何的變通。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額信貸機構收取的利率不能補償操作費用,不得不依靠外部補貼,因而不可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信用環境較差,沒有科學的信用評估體系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缺乏安全保障,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信用環境相對較差,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農村信用社是依據農戶的信用等級確定信貸額度,因此農戶信用等級的真實度直接關系到農信社信貸資金的安全。然而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缺乏必要的制度約束,某些信貸人員僅憑個人的主觀印象評定農戶信用等級,致使所評定的信用戶的貸款存在潛在的信貸風險。同時,由于事先農戶一般都沒有建立家庭收支狀況和經濟活動情況檔案,信用社對農戶經營活動、收入狀況、家庭資產、信用記錄等底細不清,評級授信僅依據當地村干部一張證明,極易受人情、關系和其他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戶小額貸款信用評定失真。

(四)法律缺失,制約了小額信貸金融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

我國目前除了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外,其他從事小額信貸項目的組織尚未完全獲得正式的合法身份。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地位,我國小額信貸組織幾乎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臨時觀念,對其內部的制度化管理重視不夠,這顯然不利于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和扶貧攻堅的順利、健康發展。

二、我國發展農村小額信貸的對策

(一)擴大貸款種類和額度,放寬貸款期限

現行的貸款種類、額度和期限都不能順應農業發展的趨勢,必須要擴大。目前小額信貸的對象僅限于生產性貸款,可以按照消費信貸模式,拓寬小額信貸的種類和領域。比如可以向農戶建房、子女上學以及農戶消費等其它方面逐步傾斜。同時應根據地區發展情況以及農戶自身需求及經濟狀況適當提高小額信貸的額度,以順應農業發展的趨勢,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在擴大小額信貸種類和額度的同時,也要對小額信貸實行靈活的貸款期限。根據農戶的不同貸款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力求在貸款期限方面進一步貼近生產經營的實際。

(二)確定合理的小額信貸利率,有效實施利率市場化

科學合理的利率是農村金融機構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既然是信貸,就要遵循商業利率原則,即要讓參與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能贏利,這是金融機構愿意擴大并能持續提供小額信貸的根本保證。國際成功經驗也表明,小額信貸可持續性發展必須保持能夠抵償成本費用的利率水平,只有較高利率才能使小額信貸機構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小額信貸雖然單筆金額小,但用于生產后獲得的回報率較高,因此,利率水平略高于商業銀行利率并不會把他們嚇退,維持小額信貸的高利率是可能且可行的。

具體做法是堅持以市場為基礎,減少政府干預,建立農村小額信貸利率定價的分級授權制度,使城鄉信用社綜合貸款風險、成本等因素進行差別定價,在浮動區間內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從利率政策上給予傾斜,這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利息負擔重的現象,而且使小額信貸專職機構擁有自己合理制定利率水平的主動權,使其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完善信用評級制度

良好的信用環境是開辦好小額信貸的關鍵。各地政府和信用社要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提高農民對推廣小額信貸工作的認識,讓農戶認識到小額信貸不是政策性扶貧資金,應嚴格按照貸款有關規定,樹立嚴守信用的意識,讓其意識到還款的必要性、強制性和法律性。同時建立對農戶的違約懲戒機制,運用各種手段,聯合打擊惡意逃廢債務現象,鼓勵誠實守信,努力塑造“相互信任、雙贏雙活”的社、農關系,為農村小額信貸推廣工作創造堅實的誠信基礎。

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是農村小額信貸工作的重要一環,是決定小額信貸質量的關鍵。因此,一是要健全資料檔案,系統收集農戶的信用信息,包括家庭情況、生產狀況及歷史借貸信息,逐項認真審查核實,作為信用評級和決定是否擔保的依據,最大限度地防范信用戶評估失實的風險。同時可以參照2003年7月由國家稅務總局的《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試行辦法》以及2002年5月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暫行辦法》,將農戶資信評定為A、B、C、D四等級,細化各個等級的具體評判標準,定期開展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工作。而且要嚴格按照評級標準,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對所有農戶都采用統一的標準,以確保評級客觀公正。

(四)在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下,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小額信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頸還在于法律政策層。承認小額信貸機構合法的法律地位,保護小額信貸機構參與經濟活動的合法權益,給其一個穩定、寬松的生存環境,是政府目前首當其沖的一項工作。2005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2006年1號文件進一步指出:“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顯而易見,我國已經具備了給予小額信貸機構適當定位和合法身份的條件和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