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結構調整與兵團經濟增長

時間:2022-07-02 11:28:00

導語:小議結構調整與兵團經濟增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結構調整與兵團經濟增長

摘要:本文利用兵團1990-2008年的數據,分析兵團產業結構調整現狀,構建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兵團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關聯效應,并采用多部門經濟模型測算產業變動對兵團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表明:兵團產業結構層次仍處于較低水平,一產依然是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內部調節能力不足,影響產業升級;第三產業與經濟增長的灰關度最高,其次是第一產業;兵團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貢獻較低,波動振幅越來越小,整體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結構轉換能力關聯效應貢獻

一、引言

產業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極為密切,在一定條件下,產業結構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而經濟增長也將引起產業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動。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實施和各種資本的介入,新疆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兵團領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大調整,以大調整和大轉變,實現大提速、跨躍式的發展的戰略決策。

兵團如何實現大調整,發揮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產業聯動效應,促進兵團經濟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此為背景,研究當前兵團的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狀況,分析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后提出兵團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的對策。

二、兵團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一)兵團三次產業產值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1990年以來,兵團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職工生活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均GDP由1990年的2134元上升到2008年的20291元。1990-2008年間,一產從20.91億元增長到182.3億元;二產從14.69億元增長到166.1億元;三產從10.09億元增長到174.9億元。三產比重也由45.8:32.1:22.1演變為34.9:31.7:33.4,產業格局由“一、二、三”發展為“一、三、二”,三次產業結構逐漸趨于合理。但與同時段全國水平相比,兵團產業結構層次還處于較低水平,一產依然是主導產業,二產的優勢還沒有體現出來,工業化進程緩慢,產業結構調整任務還十分艱巨。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兵團就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從1990年的51.6:30.1:18.3演變為2008年的47:18.5:34.5,一產就業比重緩慢下降,二產就業比重下降幅度明顯,三產就業比重持續上升,就業結構變化與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基本相符,但以一產為主的就業結構,決定一產的經濟效益直接影響著兵團職工的生活水平。

(二)兵團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測評

考慮多方面因素,結合兵團自身情況,選取11個指標(即全員勞動生產率、每萬人擁有各類專業人員數、城鎮化水平、人均GDP、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依存度、人均利用外資額、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構建出兵團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測評兵團產業結構的轉換能力。

運用SAS9.1進行因子分析。選取3個主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91.07%,進行方差最大旋轉變換得出主成分因子荷載,得出因子得分函數:

f1=0.9127*x1+0.3407*x2+0.8798*x3+0.9453*x4+0.9236*

x5+0.9303*x6+0.9127*x7+0.8274*x8+0.4863*x9+0.1283*x10+0.2924*x11

f2=0.3597*x1+0.1922*x2-0.1259*x3+0.2763*x4+0.3119*

x5+0.3403*x6+0.3650*x7+0.2613*x8+0.5941*x9+0.8350*x10+0.9006*x11

f3=0.1335*x1+0.8605*x2+0.3059*x3+0.1144*x4+0.1377*

x5+0.0812*x6+0.0709*x7+0.2557*x8-0.3479*x9+0.4510*x10+0.0833*x11

從相關系數看,需求能力、供給能力是影響兵團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決定性因素,也可以理解為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產業結構轉換的作用尤為顯著。而對外開放水平和技術創新潛力作為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兩個源動力,對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影響不強,表明兵團目前產業結構轉換主要是依靠增加資源消耗和投資增長,尚未實現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產業結構自身狀況作為第二個主因子,得分逐年趨緩,低于產業結構轉換的綜合因子,說明第二和第三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轉換的關鍵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兵團產業結構轉換更多是被動地接受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產業結構內部調節能力不足,影響了產業升級。

三、兵團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關聯效應分析

首先分階段考察兵團近年來三次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分別選取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和2005-2008年的兵團GDP作為參考數列,選取相應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值作為比較數列,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三次產業對GDP的灰色關聯分析表

可以看出,隨著兵團產業結構的調整,各部門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也有所變化。其中,1990-1994年兵團三次產業結構與總體經濟的關聯度順序為二、一、三的排列,兵團工業發展占據主導地位,三產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這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吻合;1995-1999年,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三產發展迅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大提高,超過了二產,與一產持平,兵團三次產業結構與總體經濟的關聯度順序為三、一、二的排列順序。2000-2004年三產繼續維持高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高,超過了一產和二產,兵團三次產業結構與總體經濟的關聯度順序為三、二、一的排列。2005-2008年兵團調整一產內部結構調整發揮出了明顯的效果,一產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顯著增大,三產繼續維持高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高,兵團三次產業結構與總體經濟的關聯度順序為三、一、二的排列。1990-2008年間,R3>R1>R2,說明兵團三產與經濟增長相關度最高,一產相關度次之,二產相關度最小,兵團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第一、三產業的增長拉動,出現這種情況與兵團所處的發展階段有聯系,兵團工業尚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長遠來看,二產尤其是工業對經濟的拉動具有很強的后勁。

四、兵團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測定及分析

采用葛新元等構造的多部門經濟模型研究經濟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公式如下:

Zt=△At*Gt(1)At=△At-At-1(2)Pt=Zt/Rt*100%(3)

式中:Zt為t年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At為由t年各部門國內生產總值占當年GDP比重;Gt為由t年各部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Rt為t年的GDP增長率。

兵團各年的Z值和P值(%)

由上圖可知,1991-2008年兵團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具有比較明顯的波動性,說明各年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差異性,進而表現出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在這期間,Z的最大值為2.82%,P的最大值為35.52%。Z值的變化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1991-2003年,兵團依靠政策和科學,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經濟體系,并對產業結構進行較大的調整,各部門GDP增長幅度變化較大,產業結構變動的平均貢獻最大達到1.23%,占同期GDP增長率的平均比重達到7.98%,即7.98%的經濟增長是由產業結構變動帶來的。2004-2008年,由于經濟總量基數增大,各部門GDP的波動變小,變動幅度不大,因而Z值相對較小。這段期間,產業結構變動的平均貢獻為0.29%,占同期GDP增長率的比重平均為1.88%。總體看來,1990-2008年產業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平均為0.97個百分點,相應地占同期GDP增長率的比重平均為6.29%,即6.29%的兵團經濟增長是由產業結構變動帶來的。但是,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水平不高,而且波動振幅越來越小,整體呈下降趨勢,同時由于經濟總量基數較大導致各部門的GDP波動變小,Z值較小。

五、政策建議

(一)兵團應繼續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繼續實施農業結構“穩糧減棉增畜興果”的調整戰略,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及畜牧業。繼續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步伐。

(二)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努力實現構建“農產品加工和優勢礦產資源轉化”兩大基地,重點發展“紡織、食品及醫藥、建材、能源、化工及礦業、農用裝備制造業”六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發展目標。大力扶持主導產業,發揮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繼續鞏固提升農八師,發揮其大企業多、大項目多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在加快兵團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實踐中積極創造條件。

(三)優先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重視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服務業。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文化教育和醫療行業的發展,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為兵團培養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進而增強兵團人力資本,促進兵團經濟發展。把旅游業作為重點,推動特色旅游。加快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