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檔案體制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3 03:43:00
導語:會計檔案體制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原有的會計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社會監督體系的不健全,也使社會?濟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于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會計管理體制改革與試點在全國許多省市縣展開,那就是實行會計委派制。
會計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門和產權管理部門以所有者身份,委派會計代表政府和產權管理部門監督國有單位或集體企業資產經營和財務管理的一種制度。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是我國會計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對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委派制有兩種形式,一種叫“會計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種叫“財務集中制”。
1.“會計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義向所屬的行政事業單位直接委派會計人員。在這種形式下,委派對象大多是單位的財會負責人、主管會計,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對會計人員的人事檔案、職務晉升、工作調動等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會計人員獨立,并實行在單位之間定期輪崗制度。
2.“財務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層成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單位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自主權、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各單位不再設置會計機構,不配備會計人員,只設報賬員,將招考來的會計的行政關系等轉到核算中心,割斷了會計人員與其服務單位的人事隸屬關系和經濟利益關系,將會計核算權從單位行政管理權分離出來,取消各單位銀行賬戶,統一進行會計核算、報送財務報告,保管會計檔案等財務活動,實行“集中管理,分戶核算”,融會計服務與監督管理為一體。委托單位資金的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不變,委托單位有權向會計核算中心查詢本單位的財務狀況、資金結余等情況。核算中心是在雙方簽訂的委托書所授權的范圍內對單位資金享有財務核算權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權,無支配和使用權。
目前,會計委派制下會計檔案管理的現狀大致是:
一、委派會計受財政部門委派,直接到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會計工作,所形成的會計檔案由委派會計整理立卷,會計檔案實體仍在原單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單位全宗的完整性。但這種模式到了基層,特別是鄉村一級,會計檔案管理方式卻發生了變化。各村的財務全部由鄉鎮的委派會計統一核算、報賬,各村形成的會計檔案也集中在鄉鎮統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會計檔案。
二、會計集中核算地區或部門,在會計核算中心形成的會計檔案由核算中心進行整理、歸檔、保管、提供利用。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將委派單位的會計檔案暫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單位返回;有的則不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及時向委托單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會計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機構,大多是租用或騰出幾間房當做辦公的地方,辦公用房十分緊張,報銷、辦公擠在一起,沒有專門的會計檔案庫房和專門的檔案員,加之各單位的報賬人員頻繁往來,環境嘈雜,十分不利于檔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會計檔案也基本沒有規范整理,混亂堆放在柜子里。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會計委派制下的會計檔案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1.有的會計核算中心沒有或不及時向委托單位移交會計檔案。這不符合《檔案法》特別是《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六條明確指出:“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結后,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期滿之后,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會計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會計檔案是委托單位委托被委托單位進行會計核算而形成的,盡管會計檔案的實體由于保管單位的變更而變更,但他的所有權仍是委托單位,屬于委托單位全宗的一個門類,應當保持一個單位全宗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2.紙質會計檔案與存儲會計數據的磁介質檔案沒有同步歸檔。會計工作由傳統的手工記賬形式到運用電子計算機形式記賬,會計核算形式發生了變化,財政部頒發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第四章第七條明確指出:“電算化會計檔案,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硬盤中的會計數據、其他磁性介質或光盤存儲的會計數據和計算機打印出來書面形式的會計數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四十五條規定:“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有關電子數據、會計軟件資料等應當作為會計檔案進行管理。”然而實際工作中,會計委派制核算的地區或部門,基本都實行了電算化會計,形成大量的磁介質會計檔案都保存在會計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單位移交會計檔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紙質會計檔案。
3.會計工作與會計檔案管理相脫節。會計檔案是會計核算的產物,它產生于會計業務工作中,是會計工作的延伸,也是會計工作的終結。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委派制管理下的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非常熟練,經常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和學習,但對檔案知識,特別是對會計檔案規范化整理標準知之甚少,也沒有參加過會計檔案管理的培訓與學習。各單位普遍重會計業務,輕會計檔案管理。在各單位制定的會計制度中突出強調了會計業務,卻忽視制訂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沒有把會計檔案的規范化管理納入會計人員崗位職責中。在會計人員上崗前,沒有邀請檔案專業人員講授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造成會計檔案整理質量不高,封面內容填寫不全,裝訂不整齊,有的分類、排列不規范,無目錄等現象,使整理出的會計檔案沒有達到規范化標準,更談不上科學管理。
4.財政部門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合作。由于會計委派制是近些年來新型的管理模式,其業務主要接受同級財政部門的監管。然而從其成立至今,無論財政部門還是檔案部門都沒有對新管理模式下會計檔案的管理作出具體的要求和規定,檔案部門也沒有主動地介入其中進行業務指導與監督。財政部門只管會計業務規范與否,而對會計檔案規范與否少有問津,使會計委派制下的會計檔案基本屬于“失控”狀態。
5.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制度不健全勢必造成管理無章可循。不少會計核算中心并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會計檔案立卷、歸檔、保管等制度,對會計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整理標準,移交等問題沒有作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規定。只突出強調了會計業務工作,忽視了會計檔案管理,沒有把會計檔案規范化管理納入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中,也沒有配備專人管理會計檔案。
針對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給會計檔案管理帶來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會計檔案管理,理順會計檔案管理體制。實行委派制管理的會計檔案,應嚴格按照《檔案法》、《會計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明確會計檔案的所有權是委托單位,將委托單位的會計檔案整理規范,在核算中心暫保管一年,期滿后編制會計檔案的案卷目錄,連同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和存儲會計數據的磁介質會計檔案,向委托單位的檔案機構移交。
2.加強會計人員崗位培訓,提高會計檔案的案卷質量。會計人員是會計檔案整理的第一責任人。會計人員對會計檔案規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練程度,決定了會計檔案案卷質量的高低。因此,必須將會計檔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上崗前的培訓,從會計檔案整理的基礎業務學起,使其熟練掌握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而從源頭上做好會計檔案的整理規范工作。
3.財政部門與檔案部門聯手,共同加大對新的會計管理體制下形成的會計檔案的監管。結合實際,聯合制發包含新的會計體制下會計檔案工作內容的《會計檔案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會計檔案的分類、組卷、排列、編頁、案卷目錄、裝訂、移交等操作規程。在各項會計業務工作檢查中,將會計檔案的規范化管理納入其中,加大對會計工作的整體性和連續性的檢查與監督。
4.完善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手續。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地區和部門,除了建立會計檔案立卷、歸檔、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還應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結合實際,制訂出會計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時間、分類大綱、保管期限表、移交時間等,確保會計檔案收集的齊全完整。在向委托單位移交檔案時,交接雙方的監交人、會計、報賬員、檔案員應同時辦理交接手續,加蓋公章,清點會計檔案是否齊全完整、賬目相符,案卷整理質量是否規范。交接憑據應一式三份,雙方單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檔一份。
- 上一篇:公務員行測考試難度略升
- 下一篇:財政局資金審計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