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模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3 03:46:00
導語:會計信息模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打造中國管理模式”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管理模式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究竟如何?對此,《中國會計報》記者對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構師徐少春進行了專訪。
《中國會計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管理經歷了哪些階段?徐少春:從1978年至今,中國管理經歷了5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場變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拉開序幕,當時鄧小平說:“你講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就要比人家管理得更好?!碑敃r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還比較落后,張瑞敏在海爾還要強調“不準隨地大小便”,由此可見一斑。這是起步階段。
1985年-1991年是制度創新時期。
1986年,國家頒布了《企業管理現代化綱要》等一系列制度,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方法逐漸誕生,比如海爾的OEC管理法等。那時的管理更多體現在一個局部,更多的是一些現場管理。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企業像長虹、海爾、TCL開始走向國際化。同時,許多三資企業也來到中國,比如麥當勞、肯德基等,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法。當時有很多中國餐飲業也想做連鎖,想成中國的麥當勞,但在那場競爭中不堪一擊。當然,中國企業也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了鍛煉。這是一個中西融合時期。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開放了市場,隨之帶來了西方各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各類管理書籍、管理人物也接踵而至。在這個時期里,TCL并購了湯姆遜,華為也開始學習國外管理體系,中國企業大步踏向國際化之路。
2004年至今,中國企業經過一系列摸索、實踐和創新,中國管理模式開始萌芽。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總結和提煉中國的管理實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指出:“照搬外國管理模式,難以搞好中國企業。”TCL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東升也講過一句話:“20年前中國企業如果不看西方管理書籍那是無知,20年后如果還看西方管理書籍就是無能。”可見,大家都開始在思考中國企業管理的創新。
《中國會計報》:目前,中國管理模式在國際上的影響如何?徐少春:在全球亞洲領導人會議上,有專家講,到2041年,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世界經濟體。很多人提出質疑,中國的經濟和中國企業如何才能在全球化過程當中成為市場的領先者?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成為全球生態系統當中的平等合作伙伴?中國如何才能獲得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構建中國管理模式。
其實,外國企業對中國管理模式更加關心。很多外企問,你們中國企業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他想知道這里面的秘訣。很多外企在本土化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比如,麥當勞在美國每個人的平均用餐時間是13分鐘,在中國是33分鐘。為什么?他們發現很多中國的中學生放完學以后,喜歡到麥當勞里面去做作業,很多青年男女喜歡在麥當勞餐廳談戀愛,所以時間長一點。麥當勞還在中國設立了公關部,除了中國以外沒有這個部門。麥當勞的產品之一麻辣雞翅,也只有中國市場才有。這樣的企業還有豐田汽車、富士施樂等,它們都在努力尋求中國管理之道。所以,我們中國企業應該有信心,應該運用我們的優勢。
《中國會計報》:您認為應該如何構建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管理模式?徐少春:通過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管理模式是存在的。中國管理模式不是一個落后的概念,而是一個創新的概念,它是把古今中外的管理知識與哲學思想進行整合和創新,根據現代的商業環境和我們對未來的預測,推陳出新。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現代的中國倫理哲學。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非常重視“私德”,而西方工業文明更加重視“公德”。我們現在需要把公德和私德結合起來,把經濟人變成“生態人”。這里有一個創新的過程,我們需要去重建我們中國的倫理哲學。假如我們很多明星企業把這個事情做好了,我想就不會出現三聚氰胺的事件,未來更不會出現“四聚氰胺”等事情。
其次,我們需要繼續引進、消化和創新西方的管理思想。無論是歐洲的、日本的、美國的,也包括我們中國自己的這些管理思想。
再次,我們需要有中國的成功管理實踐。改革開放30年,我們誕生了很多成功的企業、杰出的企業,他們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們中小企業學習。我們不需要跑到美國去。這就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管理模式內涵。當然,這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創造過程,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
《中國會計報》:您認為推動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的力量有哪些?徐少春:我認為有六種力量在推動中國企業管理的進步。一是企業家,這些人更多的是在探索管理實踐;二是管理理論家,比如商學院教授,包括一些國學家,這些人肩負著對現代中國倫理與哲學的創新;三是管理咨詢機構;四是政府力量;五是社團組織,特別是一些民間的非政府組織;六是媒體。如果這六種力量一起努力,中國管理模式一定能夠成功。
《中國會計報》:如何定位會計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徐少春: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會計信息化又是關鍵。我本人是國內較早一批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碩士生。金蝶公司也是做財務軟件起家的,因此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1986年,我在《電子財會》上發表題為《論會計電算化的通用化、商品化和標準化》的文章,創新性地提出了會計電算化的標準問題,這在國內也是比較早的。
1998年,隨著互聯網的引進與深入應用,中國軟件界吹起“向ERP進軍”的角號,我又在國內率先提出“會計信息化”概念。在由財務軟件向管理軟件轉型過程中,金蝶公司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999年,我們以百分之兩三百的速度發展,氣勢如虹。可以說,金蝶公司首倡數字化管理,一直影響比較大。網
《中國會計報》:在當前形勢下,金蝶如何幫助中國企業實現管理創新?徐少春:當前,一場罕見的金融風暴正席卷全球,金蝶對此是很有感受的,而且是最直接的感受。大家知道去年IBM和雷曼兄弟投資金蝶,上半年的時候雷曼兄弟的代表經常到我們公司來,到了七八月份漸漸來的少了。我們很納悶,后來它出問題了,倒閉了。我們第一時間感受到了美國的金融風暴,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問,金蝶有沒有影響?我告訴大家,因為不是我們投資它們,是它投資我們,所以沒有關系。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我們一直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升級轉型。最近,我們聯合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創立“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旨在通過總結梳理出成功的中國企業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廣,來幫助企業實現“轉型與突圍”,促進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
《中國會計報》:您對中國管理模式的發展前景有何評價?徐少春:1405年,鄭和率2.7萬多名將士開始首下西洋,此后28年,友好地訪問世界各地,他的壯舉震驚世界。鄭和成功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寶船;二是有去麥加朝圣的崇高信念。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企業的啟示之一,就是在這樣一個經濟寒冬的時候,我們要去尋找心中的圣地麥加,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價值觀;啟示之二就是,我們要修煉內功,打造乘風破浪的寶船。這個寶船是什么?心中的圣地麥加是什么?它就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管理模式。只要有信心,我們根本不怕任何的金融風暴、艱難險阻、任何困難。
- 上一篇:公務員崗位需求及職位選擇技巧
- 下一篇:人事局機關黨委發展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