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治理鏈接價值創造論文

時間:2022-06-03 03:58:00

導語:會計治理鏈接價值創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治理鏈接價值創造論文

【摘要】企業的生命力源于價值創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礎。然而,眾多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下,近年來財務造假的案件更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結構功能的弱化,導致了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低下和缺失。因此尋求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徑,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價值創造和公司治理的工具和媒介,正日益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因其符合企業的運行機制,并滿足公司治理的獨特需求,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管理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管理會計;公司治理;價值創造

企業要獲得生存就必須不斷地創造價值。論文企業的價值大部分來源于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且與企業的核心業務密不可分。而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是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基礎之上的。近年來,在安然和世通公司等的財務造假案之后,從投資者到監管者、從股東到債權人都在尋求完善公司治理以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途徑。作為企業價值創造和公司治理的工具或媒介,管理會計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管理會計對企業價值創造的意義

一般而言,把會計信息的需求者分為兩類:公司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管理會計是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融合的一門學科,是企業內部人員(如董事會、經營者、監事會等)對信息需求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作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工具,管理會計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各種強制性財務報告之外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以滿足公司治理和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可以不拘方法和內容,例如,經營者可以利用管理會計信息判斷公司戰略目標的完成情況,預先發現任何潛在的問題;經營者也可以通過預算、差異分析、敏感性分析、成本項目分析,甚至是對競爭對手的分析等整理的管理會計信息來了解哪些產品為企業創造價值、哪些產品在消耗企業的資源、存貨管理的狀況如何、現金流量怎樣、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到期債務等等。簡言之,管理會計在控制、評價公司業務及業績與價值創造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企業的公司治理目標

在股份公司中,通過控制權的配置和使用,股東———董事會———經營者構成一種制度安排、一種層層委托———關系,也成為公司治理結構的主體,每一層的人都肩負著委托人的利益要求,負有全力以赴開展工作的責任。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處理委托———關系。但企業是一種團隊生產或長期合作的集合,通過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等各種生產要素的相互依賴和融合建立起來的一種復雜系統,而且企業的運行并不是封閉的,是一種與外界存在廣泛聯系的生態系統。一個公司的競爭力和最終成功是利益相關者協同作用的結果,是不同資源提供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么,他們都應該得到相應的利益,沒有哪個人或哪一組人的利益和好處比別人占先。這種共同治理的多邊式合作模式,有助于保持利益相關者的長期合作,從而逐步取代股東至上模式成為現有公司治理結構的現實選擇。1999年5月由29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正式制定并通過了《OECD公司治理結構原則》,則把這一思想進一步具體化。

三、董事會職能的構建以管理會計為基礎

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畢業論文它選出的董事會是代表全體所有者進行決策的機構,是公司內部基本制度、章程的制訂者。同時,董事會選聘經理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經理人員的行為進行激勵和監督:選聘要解決的是如何選擇經理人;激勵涉及的是董事會需要采取哪些收益分配手段,以激勵經理人最大限度地實現委托人的目標;監督則強調董事會對經理人的行為進行考核和制約,以防止人行為偏離委托人目標,以實現企業長期價值的最大化。而設計和實施最優的治理是建立在可靠的、全面的會計信息基礎上(公司治理結構及管理會計信息的流動見圖1),特別是管理會計信息的基礎之上的。

1.平衡計分卡綜合了董事會的治理目標。戰略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精神所在,在整個現代企業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的《公司法》中就明確地把審核和制定公司戰略、經營計劃等重大決策作為董事會的職責。董事會為了完成公司治理的職責,必須把戰略具體化為一組治理目標,最后再量化成明確的指標,以便于觀測和評價治理效率。20世紀90年代,平衡計分卡原理由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提出,這一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改善董事會的治理效率提供了方向。平衡計分卡表達了企業在生產能力基礎上的競爭和生產技術革新的競爭中必須達到的、多樣的、相互聯系的目標,是對決定企業成功的、關鍵性因素的概括,即反映了企業長期與短期努力的方向,也較為完整地綜合了董事會的治理目標。

2.平衡計分卡為董事會提供了檢驗治理效率的標準。戰略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戰略管理是一個由戰略規劃、實施、控制、修正及考評構成的一個完整過程。平衡計分卡納入到公司治理時,不但把企業抽象的使命和戰略轉變為明晰的目標,而且用具體的、可行的評估手段和指標加以衡量,把激勵機制同業績評估手段及指標聯系起來,促進和指導了經營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強化了戰略性的反饋和學習。平衡計分卡一方面解決了戰略和經營計劃相統一的問題,另一方面構建了一個系統的過程保證企業戰略的實施,并有助于獲得與戰略實施相關的反饋信息,使對治理效率的評價有了合理的標準。

3.管理會計信息成為董事會履行職責的基礎。董事會的重要職責是對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進行評估,以確定薪酬和對繼任者進行提名。董事會通過在平衡計分卡中的各種指標向企業的經營者準確地傳遞了公司治理的目標,保證了經營者按照有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方向努力,并提高了企業的運轉效率。那么,董事會通過經營者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對經營者的管理效率做出評價,以做出薪酬、免職等決定,無疑是客觀的、公正的,保護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4.管理會計信息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橋梁。為了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董事會肩負者向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與之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任。董事會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混合方式進行的預算編制過程、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差異分析及改進等信息,就是與企業內部的管理者和員工最好的交流語言。而董事會的外部溝通和交流主要采用的是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董事會決議等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事后信息,但對反映董事會履行公司治理與戰略管理職責的相關信息則十分有限。

四、經營者管理活動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現代企業區別于傳統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企業從為顧客提供產品到為顧客創造價值,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價值創造作為企業的立業之本。經營者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經營管理,完成肩負的戰略任務,并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由于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管理會計能夠與經營的各個層次相結合,并在戰略目標定位、發展規劃的制定、價值鏈分析、生產方式的選擇、成本控制等方面發揮效力;同時通過產品與市場服務上的表現,匯集外部的相關信息,以使企業能夠根據市場、技術、消費等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從而形成一個閉合的管理信息決策系統,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

1.價值創造源于“價值鏈”管理。“價值鏈”構成了企業的生命鏈,是企業具有生命價值的基礎。有效的價值鏈管理對于增加顧客價值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當企業以自身最低的可能成本來實現顧客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時,尤其如此。現代管理會計系統跟蹤分布于價值鏈中的包括作業成本在內的有關信息,進而去除無價值的作業或環節,以培養企業的核心能力,為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奠定基礎。

2.合理分配資源并協調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關系。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既定決策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本著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的宗旨,管理會計必須服務于企業管理,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通過制定預算、計劃來最合理地分配現有的和有把握取得的各種資源,對企業在未來的供、產、銷進行綜合平衡,全面安排,并協調企業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業務,以優化企業管理體制,改善財務職能,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保證企業在動蕩的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

3.有利于對生產經營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英語論文有效的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或對既定目標的偏離可能都是致命的,因此經營者可以通過對管理會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準確地測定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績效,掌握實績效果與預算或有關指標之間的差異,評判各種管理方法取得的效果,并客觀地分析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沿著既定的軌跡行進,保證戰略和決策的實現,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五、管理會計對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的支撐

企業的監事會向全體股東負責,其主要職責是對公司財務以及公司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監督,維護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然而目前企業經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內部人控制”現象,即由于現代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條件下,企業的經營者事實上或依法掌握了企業的控制權,以使其利益在決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例如經營者往往利用過于集中的權利進行短期行為、過度投資、過分的在職消費等等,從而損害了所有者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了避免或降低“內部人控制”的危害,避免監事會形同虛設,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管理會計信息對于監事會履行職責,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偏離股東利益或企業價值提供了很好的標準。例如,原有的經營業績評價指標多采用稅后經營利潤,但使用這一指標進行項目評價時,由于沒有考慮資本成本,即未包括給股東支付的股利以及資本的機會成本,無法從股東立場考慮投資效率,這就使產生利潤的投資項目,可能由于不能支付利息或僅僅夠支付利息,而喪失了收益性,對企業價值創造造成了致命打擊。而“EVA法”評價經營者業績,較好地解決了采用稅后經營利潤可能造成過剩投資,以及利用投資利潤率可能造成過少投資的問題。EVA是稅后利潤減去資本成本所得的余值,從稅后利潤的數值減去經過風險調整的資本成本的差額,可以計算出剩余收益———真正的“經濟利潤”,反映出新投資所創造的企業價值,這是一個最能體現經營者成功的內部業績評價指標。

總之,企業的價值創造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管理會計與公司治理的鏈接為這一過程的實現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冉秋紅,李晶.董事會績效與管理會計[J].金融會計,2003,(12).

[2]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2002-01-07.

[3]沈藝峰,林志揚.利益相關者理論評析[J].經濟管理,2001,(8).

[4]史習民.完善公司治理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研究,2001,(4).

[5]KennethA.Kim,JohnR.Nofsinger:CorporateGovernance,2004byPearsonEducationInc.

[6]RobertS.Kaplan,AnthonyA.Atkinson: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ThirdEdition,1998byPrenticeHall,Inc.ASimon&Schuster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