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環境對會計準則國際化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04 09:22:00
導語:會計環境對會計準則國際化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經濟一體化和會計準則趨同化的形勢下,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只有積極尋求對策,解決阻礙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才能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謀求自身更好的發展道路。因此,如何發展會計準則國際化道路,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水平就成了當務之急。
關鍵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會計準則國際化,會計環境
一、我國的經濟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我國經濟環境的現狀是:我國的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完善的市場機制,沒有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經濟處于落后階段。
1.1我國的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的市場體系正在發展建設之中,雖然說商品市場己經逐步走向成熟,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尚未成熟,正在建設、發育之中。市場環境的差異,也給會計準則國際化帶來一定的難度。
我國上市公司存在著大股東缺位的問題。我國上市公司主要來自于國企改制,在股本結構中,國家和法人持有的股份(以下簡稱國有股)占有大部分比例。這部分股份目前在我國尚不能流通,因此,也稱為非流通股。截至2004年5月,我國資本市場中股份總數為6729.33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為4315.62億股,占股份總數的64.13%。數據顯示,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國家是最大的股東。按道理來講,大股東應當是公司財務報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國,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其行為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1.2我國的證券市場是不成熟、正在發育中的市場
證券市場的發達程度可以用兩個指標來衡量:一個是證券市場上證券市值占整個金融資產的比例,這個指標越大,證券經濟越發達。另一個指標是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這個指標可以說明證券資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顯然,這個指標越大,證券經濟越發達。通常情況下,以上這兩個指標應該同方向變動,就是說,證券資產在整個金融資產中的分量越大,其占GDP的比重也越大。在一般的統計數據中,往往以證券資產價值尤其是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來衡量證券市場的發達程度。在2001年,我國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含非流通股的價值)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尤其與美國相比,差距更大。這些數據說明,我國的證券市場還很不發達。
二、我國的政治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政治上比較集權的國家,成文法律往往比較發達,政治體制的特征與法律體系的特征緊密相連,兩者就這樣共同制約著會計活動,決定著一個國家會計準則的存在和地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問題研究—會計環境視角的政治環境具體表現為:
2.1我國的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制定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是財政部會計司,它是一個典型的政府機構。從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由財政部會計司制定會計準則,可以說是一種必然。至今為止,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就一直由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再加上幾千年的傳統,我國的會計準則形成了由財政部門負責并依賴財政部門的社會定式。因此,我國財政部門的職能較強。
盡管我國正在進行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弱化政府的功能,但目前來看“弱化”影響有限。現階段,政府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還扮演著主要的角色。政府往往既是投資活動的當事人,又是維持資源配置的政策制定者。同時,我國的會計職業界比較弱小,
1979年才成立的中國會計學會直接隸屬于財政部會計司,1988年成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屬于半官方性質,沒有能力制定企業會計準則。
我國政府在會計準則國際化方面,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政府在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是負面的。因為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來看,國際化的需求已經具備,我國的政府在積極推進準則國際化方面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因此構成了會計準則國際化所需要的良好的政治支撐環境。
三、我國的法律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法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在多數成文法國家,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往往是法律或法規的組成部分,法律有法律的目標和規則,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是作為法律或法規存在的。
3.1我國的會計規范不能與我國的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相背離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公司進行監管和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利潤而不是未來的現金流量,強調的是過去的會計信息。比如我國《公司法》較重視利潤指標,很多規定涉及利潤指標,在這樣的法律環境下,會計就一定要重視利潤表的作用,公司就一定要注重利潤指標。當利潤成為評價上市公司至關重要的因素時,上市公司會很自然地將注意力轉向利潤指標。一些公司還可能鋌而走險,利用各種手段來操縱利潤,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也自然會偏向利潤表,對利潤指標較為重視。現行的利潤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利潤表只體現已經實現的收益,排斥或忽視了其他未實現的價值增值,使當期收益報告不夠全面,沒有提供對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二是價值增值在產生之時不予報告,而必須推遲到實現之時再予以報告,會導致收益確定存在潛在的時間誤差,即價值增值發生在某一會計期間,而收益報告卻在另一個會計期間。三是對已經發生的價值產值不予報告,為管理者提供操縱收益提供了方便。
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的重點是全面收益表,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側重于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這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相符,在此方面法律上的障礙將導致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不能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我國當前對上市公司監管強調利潤指標的傾向,使我國會計準則在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難以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完全一致,造成相關財務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我國的文化教育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文化可以看作是一個社會共同的價值和觀念,包括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準則以及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等。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體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財富。一國的政治和法律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各國會計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其價值觀的影響。我國的文化教育環境具體表現為:
4.1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高標準要求很難適應
會計準則最終是靠會計人員來執行的,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的好壞。建國以來,會計工作在一段時期一度受到輕視,會計人員的素質教育和培訓沒能很好地開展,導致我國會計人員素質相對低下。而現今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參照國際會計慣例,在會計實務處理方面給予企業會計人員留下了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這對已適應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統一規定一切的會計人員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于國家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所有會計處理都有統一規定,從而導致會計人員對制度的依賴程度相當嚴重,沒有制度規定就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處理,缺乏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就我國會計人員目前的素質來看,還不能很好地進行職業判斷,國際會計準則在其他方面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國會計人員很難達到的,這嚴重影響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進程。
4.2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普通教育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會計等各方面專業教育發展得也非常快。我國目前擁有的1200萬會計人員和13萬注冊會計師中,擁有高學歷的人員多數是近年來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實際經驗并不豐富;沒有學歷的人員多數是歷史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他們缺少的是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國擁有的真正具備高層學歷和現代會計知識、具備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會計人員極少。我國高級會計人才嚴重匾乏。據統計,我國某沿海經濟大省近52萬會計人員中,具有高級會計師資格的只有679人,占會計人員總數的0.13%,即便是這些高級會計師,其專業素質與企業發展的需要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這種會計環境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
進程。
五、我國的會計基礎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5.1我國缺乏財務概念框架
國際上通行的“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為了方便,通常簡稱CF)的作用是指導會計法規的制定、實施,是會計理論體系的指導綱領。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受會計原則或概念框架的指導,我國至今尚未全面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這會影響我國會計準則的質量。從已的基本會計準則來看,其行文較為簡單,對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系統的闡述,因而不夠嚴謹,造成了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缺乏一個規范性的理論基礎。隨著會計環境的變遷,構建中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勢在必行。
5.2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行
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一樣,同屬于會計標準的范疇,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因為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都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行政法規,都在于確保企業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因此兩者的目的以及功用一致,同屬會計標準的范疇,兩者之間不是“非白即黑”的關系,而是相互聯系的,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
會計準則改革既要考慮中國國情,又必須積極與國際慣例協調。這種特殊的會計基礎環境制約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我們應該在總結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慣例協調。
參考文獻
1邵林.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關系探究[J]。財會研究,2005.2
2梁爽.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的邏輯關系剖析「J]。會計研究,2005.1
3葛家封.實質重于形式,欲速則不達一分兩步走制定中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J]。會計研究,2005.6
4郭永清,高偉.我國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標準的差異分析及國際趨同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4.5
5《會計目標》課題組對我國會計目標定位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5.8
- 上一篇:農村信用社會計操作風險論文
- 下一篇:獨家原創:企業質量管理和市場開拓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