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未來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8 08:19:00

導語:會計未來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未來發展研究論文

一、經濟發展對會計提出新的要求

(一)會計信息需求量的增加

1.披露企業的機會、風險、決策與計劃等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有跡象表明,信息使用者除需求傳統的財務信息外,還需了解新技術的研究與革新,客戶市場的變化、競爭對手實力的變化;法規變更引起的風險及自然災害等信息;還需了解企業未來計劃、企業內部決策機構與監督機構運作的信息。管理部門的計劃體現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企業未來導向的指示器,同時也預示著企業將要面臨的機會與風險。企業內部決策與監督機構運作的情況可以幫助信息用戶預測企業完成任務的能力。

2.提供經營數據與業績評價數據

經營數據用來表示產量或勞務量、雇員人數、勞動時間等方面的信息。業績評價數揭示的是與企業主要經營過程有關的項目,如產品或勞務的質量,企業活動的相關成、完成主要活動如新產品開發所需要的時間等。信息用戶在作預測時,即采用財務術語,又采用經營術語,同時作出預測,并將這兩種預測結果進行比較后得出正確結論。

3.其他信息

除上面提出的信息外,信息使用者還需要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軟性資產的價值、管理部門和股東的信息以及有關企業背景等非財務信息。

(二)會計方法更復雜,計算量更大

1.計量單位多樣化

一方面隨著企業經營的國際化,需要同時用多種幣種彼露報表信息,從而加大了運算量;另一方面,許多非財務信息與信息用戶的決策有強相關性,應當予以反映,而這些信息如經營數據、業績評價數據、企業經營背景等都無法單純地以貨幣為單位加以計量,因而出現了計量單位的非貨幣化。

2.計量屬性的多元化

歷史成本屬性與現時成本屬性是會計計量屬性的兩個重要部分,它們各有優劣,但出于保證財務信息的一貫性、可靠性的需要,不可能直接使用現時成本的計量屬性代替歷史成本。解決的辦法是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分別呈報財務信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3.會計處理方法多樣化

各企業為了經營管理的需要,可能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處理會計實務。但這會使各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降低。解決方法之一是對會計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計算加以報告,對使用者來說,是有益的。

4.經濟業務復雜化

由于跨國公司的發展,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等使從未出現的經濟業務猛增。這使得會計信息的反映更為復雜。如外幣業務會計、債務重組會計、所得稅會計、商品期貨業務、企業兼并、合并會計報表等都使會計程序日趨復雜,計算量更大。

(三)會計信息傳輸要及時、全面

一些對企業有影響力的事項加速涌現,使季度或年度會計報表顯得有些過時。它們不能及時捕捉和傳遞重要發展的信息去滿足市場的信息需要。各種新型金融工具的產生能使企業在一夜之間逆轉經營方向與風險類型,姍姍來遲的信息無法指揮用戶做及時的反映,巴林銀行的倒閉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因而提供的信息應當及時地流入市場,幫助用戶降低風險,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由于股份公司的發展,股民可以分散在各個地方,財務報告應當在不用花費大量費用的情況下廣泛地傳遞到每一個信息的使用者手中。會計信息的需求者也要求能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選擇信息且能根據決策需要進行信息組合。

(四)修正現有的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確認等理論

未來經濟發展主要影響會計主體假設、貨幣計量假設、會計期間假設。會計主體假設使財務會計報表信息局限在會計主體范圍內,使會計信息只反映主體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而不能反映各種非經濟因素以及會計主體外部有關環境的變動。而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在提供主體財務會計信息的同時,也提供有關整個行業的信息,還能提供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情況與經濟發展變動情況的信息,從而擴展會計主體假設的內涵。會計反映的范圍應更加廣泛。

貨幣計量假設排除了若干無法以貨幣單位表達的數據或非數據化的資料,使許多有關企業機會與風險的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都無法表達,但這些信息卻是信息者所需的。會計期間假設也隨著計算機處理的適時性受到沖擊,財務報表不再需要到一定的時間才能表達,在需要時,應隨時向用戶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信息。但過于頻繁地披露信息,也可能造成股票市場的短期現象。如何合理地進行會計期間的劃分,使之提供的會計信息既能幫助用戶做出正確決策,又能保證穩定的金融市場情況,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課題。

在傳統會計看來,可靠性比相關性更為重要。對那些不太可靠但相關的信息通常不予呈報。但正是那些不大確定的信息決定著企業的機會與風險,對信息用戶更為相關。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能夠為用戶提供可靠信息的同時,也應向用戶報告或有信息。用戶可利用決策有用的模型判斷信息可信度,從而使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性并重。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可比性與一貫性已經能夠很容易地同時滿足。企業在按照一貫性原則編制會計報表的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會計方法,來產生不同的會計報表,以便于對編制的各種報表進行同行業的比較,同時又能保持本企業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會計方法的靈活使用不會成為用戶決策的障礙。

由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的沖擊,及時性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將占更高地位。計算機網絡與大眾傳播可以使信息用戶跟上變化的市場節拍。在銷售商品時,在手工會計中,根據各種不同商品與買賣方式,銷售可以在生產期間根據完工程度確認,可以在產品完工入庫時根據入庫單確認;也可以在銷售時根據發出商品的出庫單確認;還可以在收到價款時根據銀行的收帳通知確認。在社會網絡化系統中,計算機應根據電子憑證自動進行會計確認,如何及時準確地進行會計確認以及電子憑證的法律效用是運用了計算機和現代通訊設備后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借助知識決策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完成。

二、現代科技對會計發展提供的服務

隨著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增強,會計工作量在迅速擴大,僅通過簡單的人力將無法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和復雜的計算過程。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如多媒體技術、共享數據庫、人工智能技術、網絡和大眾傳媒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幫助我們滿足現代經濟發展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三、現有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特點與不足

計算機在會計中的運用使得會計信息能夠集中存放、重復利用。時間和周期不再是會計報表的約束條件,不同期間的報表可以隨機產生,且可以根據需要,修改所需報告的內容,自由定義新報表。輸入的數據一經確認,馬上可以產生各科目的綜合信息,提供內部管理資料。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消除了手工處理狀態下的諸多技術環節,從而降低了對會計人員的技術要求。計算機能自動進行數據處理,瞬間完成大量工作。

但現有的電算化會計系統都存在著諸多不足:

(1)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為主,只能進行事后反映,無法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

(2)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各職能系統互相獨立。如供應、營銷、人事、財會等子系統互相分割,缺乏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具備的一致性、整體性。各會計核算子系統只能滿足財會部門的需求,卻不能與相應的人事部門、倉儲部門、設備部門緊密聯系,沒有形成整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成為信息孤島。

(3)不能利用網絡系統以大眾傳播方式傳輸財務信息,不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報告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而無法主動地選擇信息。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仍然只是單一的財務會計報告,不能充分反映行業情況與市場需求等信息。

四、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模式

在構建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時,首先應對各類用戶以及各用戶所需的多樣化、多元化信息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其次要隨經濟環境變化對系統進行適時調整,最后在提供財會信息的同時,幫助用戶理解、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收集系統、信息分析系統、信息報告系統、會計知識決策系統和信息反饋與糾錯系統。信息收集系統主要完成記錄、計量企業經營活動數據以及收集相關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對決策有影響的信息的工作。它用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分散收集資料、集中管理,收集的會計信息應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或有的、預測性的信息,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企業主體信息和行業與市場信息。

信息分析系統,采用特定的方法,將會計信息轉化成對決策更加相關的信息。主要用以消除會計方法和程序選擇上的障礙,使可選擇的方法與程序盡量地多,以便用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選取相關的方法,增強企業信息之間的可比性。

報告系統按照用戶提出的要求,除提供財務會計報表外,還可提供各種會計方法下所能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和管理會計報表,決策部門的計劃、控制和管理部門的監督情況,以及其他非財務信息,讓用戶具備主動選取所需信息的可能。

會計決策知識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根據會計報告系統提供的信息,綜合計算財務比例,構造各種經濟模型,對未來財務狀況進行預測,并根據預測情況制定出備選方案進行選擇。

用戶使用了系統提供的信息后,應向系統反饋信息利用情況,對預測結果進行證實或糾正,找出差異,通過系統的自我完善功能,建立更精確標準的求解過程,并通過分析案例健全知識庫,在以后遇到相似情況時備以借鑒,這就是信息反饋與糾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