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8:24:00

導語: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在內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監控、自我約束的審計機制已成迫切需求。內部審計對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規避各種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完善內部審計是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手段。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完善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民營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必須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有效監督提出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作為民營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民營企業內部管理,促進和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維護民營企業的安全經營,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完善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1.1完善內部審計是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現代內部審計是隨著企業管理層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員控制范圍的擴大,基于內部經濟監督和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層次增多,企業進行管理的跨度和難度增加。這就需要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檢查,客觀評價經營管理者的管理績效,對經營管理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并通過效益審計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1.2完善內部審計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管理模式逐步由家族式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為了明確各自的權責,要求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監督機制,內部審計便成為實施這一監督機制的有力手段。企業管理層借助內部審計對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經營業績和經濟責任進行監督和評價。

2.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歷程較短。在創業之初,內部審計大多不被重視。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依靠個人的能力和家族成員來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家族制的管理開始弱化,引發種種問題,內部審計在民營企業開始產生。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迫使民營企業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進步要效益,向優化資源配置要效益,向調整產品結構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費用要效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逐漸成為主要的職能,開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評價系統的效益和效果,審計的重點開始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轉移。內部審計在民營企業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隨著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內部審計在民營企業中已逐步得到了認可和推行,但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出于自身特點設立的,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所面臨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內部審計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混亂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設立不同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設立,它缺乏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以及法律法規的管理和約束。我國的民營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未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已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其機構設置也不規范。內部審計機構形式多種多樣,方法各不相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關系不順,工作職責不清,內部審計監督力度弱化,使整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難以總體規劃和全面安排,致使內部審計工作處于無序狀態。

2.2家族式管理模式對內部審計的制約很多民營企業都實行家族制管理模式,企業的管理當局既是財產的所有者又是財產的經營者,加之企業內部存在很復雜的人際關系,影響了內部審計的作用和職能的發揮。另一方由于缺乏專業背景和管理經驗的家族成員往往被安排于重要崗位,容易造成“內部人審內部人”的狀況,嚴重損害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大大降低了審計的效率和效果,影響了內部審計的審計質量。

2.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內部審計人員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掌握審計、財會方面的知識,通曉所在行業的基本業務知識和所在行業的現代經營管理方法與技巧,同時,還應有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民營企業審計機構的負責人常由創始人或他們的親信擔任。他們多數不懂審計,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同時,很多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從財務部門或其他部門抽派的,有的審計人員往往還兼任其他職位。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

2.4審計的重點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多數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主要以開展財務審計為主,很少涉及企業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經濟效益等領域,缺少全方位的宏觀思維。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和完善,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環境和投資主體都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民營企業將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管理效益審計上來。

3.完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已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

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促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好地發展,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需要提出具體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完善與發展。

3.1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明確職責權限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審計職能的發揮。民營企業首先需要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將其納入企業的內部監督體系。同時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職責和權限,使企業的內部審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可以將內部審計工作可通過投標方式向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發包,企業設立內部審計長,以監督審計業務的執行。對于實行公司制的民營企業,可以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與經理層同級,幫助經理及時考核下級各職能部門的制度執行情況和各管理層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對經理層負責。這樣有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工作。

3.2減小家族式管理模式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產權結構的多元化使得民營企業更加注重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要求杜絕不能勝任內審工作的家庭成員或親信們擔任審計部門的負責人或從事審計工作。同時隨著企業的發展,經營業務的增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模式就成為必然。制定公正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充分調動內審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工作質量。

3.3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民營企業要順利完成各項內部審計工作,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必須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要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3.3.1提高內部審計人員上崗資格的獲取條件。可參照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建立注冊內部審計師制度的做法,在民營企業中進行嚴格考試選拔,選擇高素質的人員進行內部審計工作。

3.3.2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由于內部審計范圍和內容的拓展和審計層次的提高,原來單純的財會人員結構已不能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必須配備具有多種技術、掌握企業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的專業人才[13]。

3.3.3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考核。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使其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也要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可通過內部審計協會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內部審計實踐經驗,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能。此外,國家審計機關和內審協會也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要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需求出發,改進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方法,增強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的針對性。

3.4轉移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該充分體現出內部審計“內向性”特點,緊緊圍繞企業中心工作,開展各項審計活動,為實現企業目標服務,為企業增加價值服務。內部審計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保證企業財產安全完整更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作用,完善企業管理體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協助和保證企業實現目標。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要特別注重管理效益審計。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必須突破傳統的審計思路把審計重點逐步向管理效益審計轉移。在審計目標上,要立足于財務收支,著眼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防范財務風險,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審計內容上,要立足于會計、統計等各方面的資料的檢查,重在作科學全面地分析、評價民營企業的綜合效益;在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上,由側重審查支出的合理性,發展到對支出與效果的全面審查比較,以此來評價企業內部的各項支出是否能取得相應的效果,從而促進資源的最優配置,有效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審計方式上,由被動審計轉向“參與式”審計,即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努力與被審計對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關系,共同分析問題的原因所在,探討解決對策或改進措施,以管理創新為基礎,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在審計內容、審計方式及審計機制上不斷創新,全面開展管理效益審計和風險評估,幫助企業規避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紅玲,龐顏玲.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大學學報,2007,(29).

[2]黃怡芝.淺析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4).

[3]劉曉明,刁娟.加強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