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管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7 10:26:00

導語:會計監管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監管研究論文

從美國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國的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夏造假案件,可能看到當今企業造假現象已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它使廣大公眾的投資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降低了社會公眾對業界及資本市場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機,并央及業界與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以致于朱熔基總理提出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作假帳”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見,如何加強與提高會計監管、杜絕會計造假已成為當前會計職業界的主要任務之一。

會計監管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運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本文就會計造假的成因及采取的會計監管的措施談點看法。

一、會計造假的原因

1、利益的驅動是會計造假的源動力

經濟利益是最常見的造假動機,是造假者最強大的內在驅動力,造假者通過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間接的、現實的或潛在的經濟利益,另外對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鋌而走險,不顧后果。造假者的逐利心理突出地表現在他們對暴富的渴望,對物質財富和富足生活的羨慕,對保官升官平步青云的企盼,對出人頭地的向往。而當這一切不能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時,就不得不依靠做假帳來改變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人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格局和分配關系,改變衡量其政績的各項經濟指標。如常見的造假手段包括不恰當核算特殊交易(如債權、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易關聯交易等)、濫用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變更、錯誤確認費用及負債、資產造假。

2、現代企業資本結構“缺陷”為會計造假成為可能

現代產權結構模式的兩權分離,產生了以信任為基礎,資產所有者以委托方式由選定的經營者所有者從事經營管理資產的委托-的運營形式。企業出資者委托經營者為其。以實現出資者資產收益最大化目標來管理企業資產。

企業資產的投資者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投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者的權利,也就是說投資者實際上只享有財產收益權和歸屬權。企業的經營者雖然是由所有者選擇的,但由于投資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都必須通過經營者的匯報才得以了解,并且企業的許多生產經營管理方案,實際也是由經營者提出,但是經營者不擁有企業的全部資產,他們的利益必然會與投資者的利益不一致,并發生沖突。若出資者不能對內部人的行為實施有效的控制,他們就可能利用這種對資產的控制權來通過造假牟取私利。

由于經營者(人)在作出有關資源配置的決策方面擁有信息優勢和專業能力,投資者(委托人)單純依靠成本、利潤、資本等規范形式難以準確地識別、判斷其真實利益,這增加了投資者-外部人對人監控的困難。哈里斯-雷斯夫的動態和靜態模型也說明了管理者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從股東的最大利益出發的。這種投資者-經營者利益關系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對稱必然導致二者的沖突,使造假成為可能。

3、會計人員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我國有上千萬的會計人員,這支隊伍的發展在經濟發展和會計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必須加經肯定的。隨著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知識更新步伐加快,法規體系逐漸完善,需要會計人員更新觀念、學習新法規、掌握新知識,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塑造會計行業誠信理念。特別是《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及機關會計的準則實施后,需要廣大會計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根據制度及準則的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會計實務問題做出職業判斷。但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實際水平與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職業判斷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這也給會計造假提供可能。

二、對會計造假可采取的會計監管的防范措施

1、政府加強對企業會計的監管

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國際間投資、籌資和貿易活動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凸顯出來。會計工作的普遍性、會計信息的社會性、會計作用的國際性都要求政府應加強會計的監管,使企業的會計信息的披露有個規范統一標準,保證其真實性,也只有政府才具有這種權成性。

首先,政府制定各方參與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主要指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即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專業核算辦法等會計標準。規范會計核算,保證各單位、個人有法可依。其次,嚴格監督檢查,使各單位、個人有法必依。最后,對各單位、個人的執行結果采取優勝劣汰,激勵守則者、嚴懲違法者,至致逐出市場。只有政府強制性的會計監管,讓造假者損失遠大于造假收益,才能杜絕會計造假的發生。、加強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兩部分。內部會計控制體現了內部牽制原理,與其他管理控制交織進行,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內部會計控制指企業內部建立的會計控制體系,其中包括:

(1)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會計憑證是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

組成部分,記錄著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提高會計信息,為監督檢查提供主要依據,保證會計信息的傳遞與保管。

(2)健全的賬簿制度。在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基礎上,健全的賬簿制度能確保會計記錄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證提供完備的會計信息。

(3)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即便于企業有關人員了解處理會計實務的程序和方法,有利于企業會計政策的前后一致性。

(4)科學的預算制度。這是會計核算與監督的依據。

(5)定期盤點制度它是保證會計信息起初的重要手段。

(6)嚴格的內部稽核制度。可及時發現錯弊行為。

有效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使會計造假沒有了造假的環節、載體并從源頭杜絕造假事件的發生。

4、嚴格會計人員的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水平

會計造假事件的產生,也有一個過程,從造假念頭的產生、執行、到假象的出現,中間經歷策劃者、組織者與具體實施者。而為會計人員又是主要、必不可缺的實施者,若沒有會計人員的具體參與,會計造假就不可能最終出現。因此,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利益,是杜絕會計造假的保證。會計人員的管理制度有會計執業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質量水平。要加強財會人員尤其是高級財會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的財會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對財會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勵財會人員嚴格執法,對堅持原則,公正執法的財會人員要公開表揚和獎勵,對打擊報復財會人員的行為和責任人,要協助有關部門依法嚴肅追究其責任。

5、加強外部的會計監管力度

目前我國的外部會計監管-審計監督體系包括政府審計,企業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個層次。政府審計已轉為主要審計政府宏觀管理部門和國家重點建設資金;內部審計由于受制于企業經營者而缺乏獨立性,使其對會計監督難以成效。社會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就承擔著企業監督的中堅力量。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規模與業務種類擴大,應計制會計得到普遍實行,審計的主要目的轉變為對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以確定會計報表的可信性,而查找舞弊則轉為次要目的。注冊會計師對查找舞弊職能的忽視,無形中為圖謀不軌者創造了實施舞弊的機會,降低了公司造假的成本,因此,注冊會計師必須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關注公司會計造假現象,培養其反造假的訓練,加強職業道德職業誠信理念的塑造。提高執業能力,防范造假者會計造假。

6、強化高層管理人員責任,約束高管人員行為

就我國一些公司高管人員會計造假而言,從各方面強化約束其行為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些約束手段還遠遠不夠。盡管高管人員承諾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會計造假還是層出不窮,因此應該通過立法將高管人員對其會計造假行為進行處罰,追究其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有效的會計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協調、綜合平衡。它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運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最終達到杜絕會計造假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