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舞弊防控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01 04:06:00
導語:會計舞弊防控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大企業和上市公司相繼爆出了會計造假和舞弊丑聞,使得人們對大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客觀獨立性產生了疑慮,企業的會計舞弊及針對舞弊行為的舞弊審計也就成為社會公眾和會計審計界關注的熱點。本文簡要地分析了其原因。
關鍵詞:公司會計舞弊
一、會計舞弊原因
1.收益與風險分離,股東和經營管理者的目標利益不一致,是導致經營管理者會計舞弊的動因。
在財產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的情況下,財產所有者(股東)將其財產交付委托給他人代為管理或代為經營。此時,股東授予經營者管理或經營的權力,而經營者則應對財產所有者擔負起代為管理或代為經營的經濟責任。公司的利潤通常是不確定的,因而公司的經營管理者也是公司風險的承擔者。正是收益與風險分離,經營管理者在委托與受托的制度安排下,利用其專業技術和組織知識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權威,獲得了難以制約的權力。從而導致股東(或公司董事會)往往無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在規模擴張中的層級增多,部門分立甚至跨國經營,使某些重要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動得不到應有的考察和監督,這種情況為管理者進行非法操作、會計舞弊、以權謀私提供了條件。
2.信息不對稱為經營管理者實施并掩飾會計舞弊提供了便利條件。
管理者的會計舞弊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表現為對股東的“欺騙”與直接撒謊。由于股東和經營管理者在行動信息上處于非對稱狀態,即便股東有可能對經營管理者提出盡可能確切的經營目標,管理者也可以憑借自己對公司的管理權威,擁有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專門知識,從而在有關信息的不對稱公布上處于有利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意圖時,會計舞弊就會發生。
3.對經營管理者的外在監督作用有限。
經營管理者為了隱藏、轉移一部分利潤,或者為了粉飾自己本來極差的經營業績,甚至掩蓋經營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或失職,完全可能通過自己的“權威”,強迫會計人員或與會計人員合謀,通過會計舞弊達到自己的目的。
4.社會審計組織參與造假。
在國外,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與全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互相勾結欺騙投資者,在我國,此前也相繼爆出的銀廣夏、麥科特、ST黎明與中天勤、華鵬、華倫等幾家會計師事務所串通做假。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除了經濟利益外,主要還是事務所業務范圍問題。當前各國的法律規定事務所的業務范圍大體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審計業務,另一部分是業務咨詢服務。咨詢服務不僅包括會計業務,而且包括信息技術、法律援助、納稅計劃、人力資源招聘方案等。據統計,美國1999年會計師事務所的咨詢服務收入占了全部收入的51%。安達信事務所2000年獲得安然公司付給的業務收入5200萬美元,其中2700萬美元是咨詢和其他服務費用。顯然,咨詢服務已超過了審計業務,成為事務所主要的業務、使得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時不得不考慮另一方面的收益。
二、防范會計舞弊的措施
有效防范會計舞弊行為發生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并有效實施內在監督和外在監督機制。
1.內在監督機制。
內在監督機制是指各利益主體依靠內在賞罰機制實現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監督機制
(1)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章程約束機制。
是否建立了現實的組織目標;是否有書面政策以說明具體的管理條例及在發現違規行為時應采取的行動;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當的授權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動和保護資產的政策與程序及其機制;是否具有為管理層提供足夠、可靠信息的通訊渠道;是否具備能保證控制的控制環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協助防止舞弊的建議;公司董事和董事會是否忠實履行“委托兒”職責,負責管好自己的執行機構;經理是否依章程和職責行事;監事是否切實地監督公司的財務收支,對經理進行監督和約束等。股東大會是否定期審議公司財務報告,嚴格評估經理的經營業績,并決定對經理的聘免撤換。
(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由于各種經濟問題都會在會計上得到不同程度地反映和體現,因此,內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范會計舞弊、預防假帳發生。內控制度包括組織機構(包括會計機構)控制制度、記錄控制制度、業務處理程序控制制度、會計人員素質控制制度、會計憑證、帳簿及報表控制制度等。
2.外在監督機制
外在監督是在規范目標行動者之外建立賞罰機制,以便規范實施者運用賞罰措施對行動者的利益動機造成刺激,從而鼓勵或約束其遵從規范所設定的行為準則。設置外在監督機制的思想是建立在對人的趨利避害的利已動機的假定基礎之上的。因此,當外在的監督機構對規范所允許或鼓勵的行為進行獎賞時,人們將強化這種行為;而當外在監督機構對規范所禁止的行為進行處罰時,人們將避免這種行為。為防止股份公司實施會計舞弊行為,必須有健全而強有力的外部監督。公務員之家:
(1)運用《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及《刑法》等法律武器,強化法律約束機制。會計舞弊行為被發現后,要嚴肅處理,造成財產損失甚至導致破產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并實行嚴格的經理市場禁人制度,不能“易地做官”;觸犯刑律的,要依法懲處。
(2)加速培育職業企業家,建立職業經理市場,建立健全經理人員職業檔案制度。建立職業經理市場后,經理人員的職業檔案信息將會極大地影響經理市場對他的需求及其“均衡價格”,包括會計舞弊在內的所有道德風險行動會導致他被人取代,甚至身敗名裂。
(3)規范市場中介機構行為,強化中介機構的約束機制。企業的運作離不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咨詢顧問機構以及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的服務。這些中介機構必須按國家標準設立,執行嚴格的執業規范和標準。
(4)強化金融機構和稅務機關的有效監督。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往來頻繁,其收支狀況有詳細及時的了解,稅務機關每月根據申報審核催繳稅款,對其會計報表有較好的把握。因此,建立金融機構和稅務機關的監督機構可以防范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
總之,隨著會計改革和稅制改革的深入,新的會計舞弊手法又會順應時機變化而產生,舊的舞弊手法也會花樣翻新,更加詭秘。因此,防范會計舞弊工作任重道遠。各級主管部門要從研究會計舞弊手法入手,深入探究會計舞弊特征規律,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確保經濟工作的正常運行。
- 上一篇:副市長在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書記在推進三個集中工作會議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