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問題詮釋

時間:2022-04-18 10:22:00

導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問題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問題詮釋

摘要:文章闡述了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優越性,分析了它的難點與風險,對建設項目實施跟蹤審計,要合理安排審計時間和審計資源,有力把握審計重點和難點,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與建設項目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逐步完善,傳統的建設項目事后審計模式存在著越來越多的缺陷。如審計介入的滯后性,當事后審計開始時其工程已竣工驗收,審計人員對施工、驗收和結算等過程不甚了解,即使深入到現場,隱蔽工程也很難再現,當后期結算中遇到爭議時,很難在現場調查取證,其結果是久拖不決,延長了審計時間;如審計監督內容的不完整,傳統審計范圍主要涵蓋施工和竣工決算兩個階段,不能全面反映出建設項目決策、設計、招投標等其他階段經濟活動的審核監督,致使整個工程實施過程出現了監督“盲區”。為有效解決傳統審計存在的缺陷,促進建設項目實現“質量、速度、效益”三項目標,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對建設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充分認識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就是將建設全過程劃分成若干階段或期間,審計人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及時對各階段或期間的審計事項進行審計,并及時作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供被審計單位糾正存在的問題,改進、完善建設工作,使建設實施得以規范、有序、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效益。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開創了審計工作的新局面,不僅使事后審計面臨的諸多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而且大大拓展了審計功能,使審計的制約、促進作用在更多方面得以發揮。

(一)通過跟蹤審計,可避免與合同法相沖突在跟蹤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從單純的合同執行審計擴大到合同簽訂前對合同條款的審計,防止了因為寫入不合理條款而致使建設資金損失的問題。同時,在跟蹤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可以分期審計工程結算,經審計后再支付工程款,從而防止超付工程款問題的發生,從根本上防止為了收回多付工程款而發生的訴訟問題。

(二)通過跟蹤審計,降低了審計檢查風險審計人員在跟蹤審計模式下可以經常深入工程現場,能夠觀察到物資進出、設備安裝、建設施工的具體過程,可以及時對中間建設過程進行審計,并提出審計意見,從而大大減少了因不了解實際情況所帶來的檢查風險。

(三)通過跟蹤審計,可規范建筑市場,保證工程質量通過對基建物資采購、設計、招投標、建設施工、監理等各方面行為進行跟蹤審計,勢將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促進建設項目各參與方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從而使建筑市場秩序從根本上得到規范和改善,進而保證工程質量。

(四)通過跟蹤審計,促使建立完善監督體制,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近年來,基本建設領域存在著一些腐敗現象,審計所發現的問題有些已難以糾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監督體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資、管理、監督之間權責明確、相互制衡的運行體制。而跟蹤審計有利于審計人員從投資決策開始就參與到工程項目的監督中,隨時就發現的問題向有關各方提供決策咨詢意見,及時揭露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違紀、違規行為,促進建設、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實施科學決策和管理,提高建設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從源頭上防止產生腐敗行為。

二、準確把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重點與難點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具有審計范圍廣、內容復雜、方法靈活、階段性較強的特點。因此,對建設項目實施跟蹤審計,要合理安排審計時間和審計資源,有力把握審計重點和難點。

(一)建設項目準備階段

跟蹤審計是保證建設項目審計質量的前提準備階段審計是對建設項目開工前的主要工作實施審計的過程。包括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審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計、設計概算審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審計、拆遷審計、工程招投標審計、工程量清單編制審計、建設項目環境審計和前期財務審計等多項內容。這一階段審計,重點是評價建設項目的可行性,控制投資方向,從源頭上防止因決策失誤造成投資損失,發揮審計的預防作用,使建設項目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為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進而從源頭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二)建設項目實施階段

跟蹤審計是保證建設項目審計質量的關鍵實施階段審計是指從項目開工建設至項目竣工決算之前,對建設項目有關的經濟活動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的審計,是整個建設項目審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工程量清單執行情況審計,工程物資采購審計,物資核算、管理審計,待攤投資審計,基建收入審計,監理履職情況審計,環保項目執行情況審計,建設項目投資支出審計,概算執行情況審計和宏觀事項審計。這一階段審計的主線是合同與概預算的執行情況,重點把握設計變更與索賠情況,嚴格監督資金的使用過程。通過對建設項目實施階段的審計,可以及時督促建設單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范項目管理;可以防止出現超概現象,確保建設投資計劃的完成;可以監督建設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資金被變相挪用,杜絕計劃外項目和非生產性項目。

(三)建設項目竣工階段

跟蹤審計是實現跟蹤審計目標的保證竣工階段審計主要是指建設項目效果審計,是對交付使用的建設項目進行后評估,驗證建設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其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工程量清單決算審計,結余資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資產審計,建設項目總投資審計,建設項目投資效果審計。通過建設項目竣工階段審計,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建設項目實際達到的效果,實現跟蹤審計的效益和效果目標。

三、積極開拓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新思路

(一)創新建設項目

跟蹤審計理念一是堅持服務與監督并舉。從投資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效益著眼,實現真實性、合法性審計與經濟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審計的有機結合,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效益的審計和評價貫穿于建設項目各個審計環節,并與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執行情況的檢查相結合。二是樹立“人才強審”的理念,適當引進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短缺人才,全面提高審計隊伍的綜合素質,促進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事業健康發展。

(二)健全和完善建設項目

跟蹤審計的規章制度跟蹤審計是建設項目審計模式的重大創新,為了使跟蹤審計能健康運行,確保跟蹤審計依法實施,有法可依,使這一模式能更好地為工程建設項目服務,應建立一整套跟蹤審計的規章制度,制定跟蹤審計實施辦法,健全審計程序和審計規范,以及與此相銜接的項目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為跟蹤審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提供具體的指導,使各部門各司其職,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協調運轉,使跟蹤審計逐步進入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中。

(三)準確把握建設項目

跟蹤審計的介入時間跟蹤審計作為績效審計的一種模式,應綜合考慮被審計項目的建設規模、建設周期、建設要求、審計資源和審計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確定審計介入的時間。建設項目情況不同,介入的時間也就不同,控制點也就有所不同。要將審計貫穿于建設的全過程,保證它應有的連續性。

(四)要正確定位建設項目

跟蹤審計介入深度在跟蹤審計模式下,審計成為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控制環節。審計人員頻繁介入建設現場進行審計,提出審計建議,供被審計單位糾偏和改進工作。這就容易使審計人員偏離審核監督者的定位,而侵入管理者的職責范圍,跟蹤審計所建立的權力制衡機制就會土崩瓦解。因此,開展跟蹤審計必須明確對此加以界定并嚴格遵守。審計人員應把握好監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離定位成為管理者,同時,強調依法獨立開展審計監督。

(五)跟蹤審計要重點抓好現場審核取證

項目實施中,審計組適時深入施工現場,采取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采用拍照、錄像、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等先進手段,對項目的原始地理、地貌、隱蔽工程、路基填筑高程等進行現場取證,并調查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現場管理人員履行職能情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提高審計效能奠定基礎。

四、跟蹤審計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

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由于跟蹤審計與項目建設是同步進行,所以審計與被審計的雙方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若處理不好,容易引起被審計單位的抵觸情緒,使跟蹤審計難以實施。

(一)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問題

在任何情況下,審計監督都不能替代項目管理,要把堅持審計的獨立性放在重中之重。跟蹤審計人員,要經常到施工現場了解情況,對于重大的建設項目,甚至長駐施工現場,但不能成為“萬金油”、“擋箭牌”,只能作為審計部門的信息員,將收集到情況直接反饋到審計機構研究處理,由審計組及時向工程指揮部反饋審計意見,以利整改。通俗地說,審計人員要同建設、監理、質檢等項目管理人員分清職責,切忌審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設單位提出要求,請審計部門幫助編制標底、參與評標,或有一些具體的事情請審計“拍板”等,對這些已超出了審計職責范圍的事情,審計人員或審計機構不宜答應或發表意見。

(二)創新跟蹤審計方法問題

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要求,跟蹤審計要堅持“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明確責任、防范風險”的原則,采取將跟蹤審計與效益審計,跟蹤審計與專項資金審計等相結合,真實地反映工程建設全貌,為建設單位決策提供依據。采取靈活多樣的跟蹤審計方式,對于維修工程、小型新建和擴建工程采用“重點介入法”為宜;對于一般的新建與擴建工程,可以采用“實時介入法”和“重點介入法”相結合的跟蹤審計方法;對于那些規模大、影響大的工程,應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蹤審計。

(三)正確處理審計責任與監理責任的關系問題

在跟蹤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審慎處理有關工程的敏感問題,許多整改意見涉及施工單位的切實利益,切忌不負責任地隨便表態。對于擬發表意見的審計事項,首先應敦促有關單位對其提供的資料作出承諾;對于拿不準的問題,應根據審計機構內部的職責、權限研究后出具正式答復意見。對所跟蹤審計的項目,審計機構只對主要負責人簽發的正式文書負責,這也是劃分審計責任與建設、監理責任的“防火墻”。對于審計人員自行答復的意見,由其本人承擔所有責任,審計機構保留追究其過錯的權利。

(四)正確處理跟蹤“規范操作”與“提高時效”的關系問題

跟蹤審計有關需要整改的事項往往時間緊、時效強,操作上按部就班很難適應跟蹤審計的要求。對此,審計機構要求審計組在跟蹤審計時強化取證意識,參與跟蹤審計時可隨身攜帶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既可用文字方式,又可用圖片、攝像等方式;既要保證取證事項的完整明確,又要得到建設項目有關方面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