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有效使用研究
時間:2022-11-12 06:13:00
導語:會計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有效使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實務中的所堅持的會計原則很多,如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謹慎原則、實際成本原則以及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等等。以下將簡要介紹三種原則及其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
(一)穩健性原則
1、內涵
穩健性原則又叫謹慎性原則,是指企業在處理不確定的經濟業務時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只要是可以預見的損失或費用,都要通過會計予以記錄和確認,對于沒有把我的收入,則不能確認和入賬。因此,不確定性是會計的穩健性原則存在的前提。面對會計工作中的不確定性,財產的托管人、審計人員和投資者圍了減輕受托責任和審計責任,防范投資分析與合理決策,在披露會計信息時一般要堅持穩健性的原則。
2、穩健性原則在我國現代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
從資產定義的角度來看,由于在穩健性原則指導下企業不會將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項目作為資產來核算,這推動了企業在財會方面的制度改革。如針對我國且普遍存在的資產虛增現象,許多企業都對財務進行了調整,相關部門也制訂了新的規定,如對于壞賬預備,原制度規定,已經發生的壞賬損失要經財政部門審批才能沖銷,這導致了大量呆賬、壞賬長期掛賬,難以及時解決,導致企業資產不實。而新制度中,壞賬預備和累計折舊的計提方法以及計提比例都由企業自主確定,這樣能使會計工作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從收益確認的角度來看,穩健性原則堅持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負債,主要表現在:第一,短期投資所取得的收益作為原始投資成本收回,不再作為當期損益。第二,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而不是當期損益。第三,對于使用借款購置與建造的固定資產,不再以“固定資產投入使用”作為標準。第四,企業如果確定被投資單位發了凈虧損,可以以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作為限度。
謹慎性原則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之一,對會計實務中的會計核算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是會計實務中需要堅持的重要原則。
(二)配比原則
1、涵義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在這一規定中很明顯的體現了會計核算中的配比原則。配比原則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從時間上說,具有配比關系的收入與費用的確認的時間段要保持一致。這是因為收益是收入與費用相比較的結果,只有收入與費用相互配比,才能準確把握某段時間內的收益情況。第二,在計量上,具有配比關系的收入和費用相互確認時要相匹配。即比對一定量的收入與費用時,必須是應計費用,或者說,在確定一定量的費用的同時確認全部收入。
2、配比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
配比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只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收入確認時積極貫徹配比原則的有關規定。例如,就商品銷售收入與勞務收入的確認而言,除了要滿足其他相關條件外,還要符合配比原則,確保相關收入與成本都能夠比較可靠地計量;就勞務收入而言,要按成本確認收入,如果預計已發生的成本能夠得到補償,則應該按照已發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并轉換成成本,如果預計不能得到補償,則應該按照補償的標準確定收入,并將其計入當期費用。;就建造合同收入而言,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地估計,則只能根據實際成本加以確認。第二,在出售資產使用權時運用配比原則。出售資產使用權是指出售方將企業的一項或者幾項資產的使用權無限期的轉讓給買房,并一次性收取購買方的相關款項的行為,在轉讓后,賣方不在承擔任何維修的責任,但是在合同上賣方仍然擁有資產的所有權,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享受部分收益權的行為。
二、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
(一)會計方法的主要類型
常見的會計方法主要有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考核、會計預測和會計決策等五種。其中會計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將經濟信息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計算、分析、匯總、加工處理,使之成為會計信息的過程,是其他方法的基礎。會計分析方法是指利用會計核算提供的相關資料并結合其他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有一定的程序,如:選定項目、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提出結論五步分析法。指標對比法、因素對比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等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會計監督方法是指在對會計核算與會計分析資料進行審查的基礎上,檢查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或經濟業務是否合法有效。
(二)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
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設置賬戶。設置賬戶有利于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與監督。第二,復式記賬。復式記賬可以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進行登記,有利于全面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第三,會計憑證。這是記錄企業經濟業務,明確責任,可以作為記賬的依據,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第四,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可以考核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費用支出狀況,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去頂盈虧與價格,方便企業經營決策。第五,財產清查。通過清查實物,核對賬目,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實際狀況,提高會計記錄的準確性。
- 上一篇:小議基建會計與醫院會計對接的剖析及思索
- 下一篇: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比較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