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業中責任會計的運用
時間:2022-12-16 02:07:00
導語:解析企業中責任會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行責任會計,實行責任成本核算不僅有利于控制企業生產經營耗費和貫徹企業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而且有利于將企業總體經營目標同各責任層的經營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達到挖潛降耗,控制耗費,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正是因為施工企業具有上述與其它行業不同的特殊性,因此責任會計在施工企業中的應用更為重要,現試從下述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1首先,應該依據職權范圍,來建立責任中心
劃分責任層次,確定責任會計單位,是建立責任會計系統的關鍵。所謂責任中心,就是企業內部有專人承擔規定責任和行使相應職權的內部單位,其劃分的標準是管理上可分,責任可辯認。施工企業應依據責任會計原則,結合行業特點,采用成本分解法,對各職能部門或責任人職權范圍內的可控成本分別建立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安全質量中心、效益中心。其各自的責任范圍為:
1.1計劃經營部門。這類部門應對本企業的施工任務承攬、變更設計的費用追加、調整索賠、生產經營投入計劃安排等項工作負責。對下列因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負直接責任:
(1)因任務不足和工程投標報價嚴重偏低造成投入與產出不匹配,對上級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不能如期完成和影響產值收入而造成的經濟損失;(2)因基礎資料積累不全或準備不充分,形成變更設計、費用追加、調整索賠工作不及時或額度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因對建設單位的驗工計價不及時而影響撥款、產值收入所造成的損失。
1.2計劃調度、技術、勞資、物資、機運、財務部門,對工程的各地實際成本超支或損失負直接責任。其中:
(1)計劃調度部門為綜合成本控制中心,對下列因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負直接責任;①在下達施工計劃時,因沒有計算出各項定額耗用數量,或工序分包預算編制不合理導致施工單位造成工、料、機超耗的損失;②因驗工計價不及時、不準確,人為地造成多支付費用或潛虧損失;③因對內對外簽訂的承發包結算合同不規范、條款不清不嚴謹,導致經濟糾紛所造成的損失。(2)施工技術部門為技術質量成本控制中心,對下列因素造成的損失負直接責任:①因擬定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不切合實際或不符合規范要求而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②因技術指導保障不力和出現技術失誤而造成的窩工、返工浪費損失;③因各種資料、數據(工程數量、材料消耗數量)提供不準或不及時所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3)勞資部門為人工費成本控制中心,對下列因素造成的損失或成本增支負有直接責任:①因單位編制配備和定額套用不合理形成的人浮于事或影響工作、影響單位利益和職工生產積極性所造成的損失;②因工資管理制度不落實、工資控制不嚴造成的人工費用成本超支或增支。(4)物資供應部門為材料費成本控制中心,對材料費節超負控制責任,對下列因素所造成的損失負直接責任:①對自購、自制材料的價格控制不力而造成的損失或材料費超支;②在材料采購、運輸、保管過程中出現選擇料源不經濟、運輸方式不當、材料短缺、質次價高、損壞等而造成的經濟損失;③因計劃不周導致工程停工待料或庫存材料積壓向造成的經濟損失。(5)財務部門為彈性費用控制中心,對本單位彈性費用的節超負控制責任。對因自身責任因素,沒有及時保證資金供應而造成的各項損失或成本超支負直接責任:
1.3安全質量監察部門及人員為安全質量事故控制中心,對本單位的安全質量損失負控制責任。對下列責任因素造成的各類安全質量事故損失負直接責任;
(1)因安全教育或監督檢查不夠、安全措施不力發生違章作業所造成的各類安全事故損失;(2)因對貫徹標準質量體系檢查監督力度不夠而出現工程質量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3)在工程施工中,因對各工序交接的質量檢查不徹底、不到位,對隱蔽工程及分項工程無檢驗評定報告而出現工程質量不合格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1.4企業內部的第一行政領導和各級領導組織為效益中心,對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負決策、管理責任,對收入、成本、安全質量監察中心負指揮、指導責任。對責任因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負直接責任。
2根據責任分工編制責任預算
在責任中心建立以后,就要編制責任預算,確定各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進行責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資獎金與責任指標掛鉤。應該依據本單位歷年經濟核算資料,結合施工企業特點以及各工程項目所處地理環境、施工條件。采用成本分解法來編制責任成本預算,分別確定各責任中心的責任指標。
對收入中心的責任指標有:承攬任務中標志;承攬任務成本率;費用索賠率。
(1)對成本中心的責任指標有:成本降低率;工資利潤率;返工損失率;設備完好率;設備利用率;設備閑置率。(2)對安全質量中心的責任指標有:工程質量優良率;事故損失率;人員重傷率;人員死亡率。(3)對效益中心的考核指標有:產值利潤率;資金利潤率。
3編制業績相告,對各責任中心進行業績考核
依據經濟活動原始記錄臺賬和各責任中心的責任指標,編制業績報告,用實際完成數值與指標比較,對各類責任中心進行業績考評。
4建立跟蹤反饋控制系統
為各個責任中心建立一套監控責任預算執行情況的跟蹤系統,它包括日常記錄、計算和積累有關數據,并在規定時間編制“業績報告”,用實際完成數與指標比較,對各類責任中心進行業績考評。同時召開有關人員和各責任中心負責人參加的經濟活動分析會,討論分析各責任中心的責任指標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及其影響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責任制度,從而達到責任指標所確定的目標。
5結語
總之,建立施工企業責任會計是會計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內在需求,是施工企業健康運行的重要保證。它涉及面廣,專業性強,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個企業只有根據本企業特點,采取先易后難,分步到位,逐步過渡的辦法并緊緊的與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結合。
- 上一篇:國內公允價值的分析及戰略
- 下一篇:當代政府會計運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