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信息失真的體現與戰略

時間:2022-01-12 04:22:00

導語:當代信息失真的體現與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信息失真的體現與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中作用也愈發重要。但當前會計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如:假賬泛濫、信息失真、秩序混亂等等,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秩序和會計職能作用的發揮,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國務院前總理朱?F基同志在考察國家會計學院時題詞“不做假賬”,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提出基本要求。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仍很普遍,會計報表造假行為仍相當嚴重。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

1.通過資產造假來調節利潤。

一般使用非法手段來提高資產價值和虛增盈利,即虛構資產收入或人為降低資產價值。

2.通過多計或少計負債來調節利潤。一是多計收入或少計負債、人為降低資產價值達到虛增盈利目的。二是隱瞞負債和費用,達到虛增盈利目的。由于虛列銷售收入,導致應收帳款虛列,潛虧掛賬或應收帳款少提備抵壞帳,多計固定資產等;漏列對外欠款。

3.通過多計或少計收入來調節利潤。一是調整收入數額,通過虛列銷售收入或隱瞞收入。二是調整收入確定的時間,提前或延后確認收入,是將應由本期確認的收入延到未來期間確認或應未來期間確認收入本期確認,達到調整當期利潤目的。

4.混淆成本和費用幾個界限達到調節利潤目的:一是混淆產品成本界限。混淆產品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混淆本期產品與下期產品應負擔的費用界限、混淆各種產品不同的費用界限、混淆本期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之間的費用界限。二是混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界限,或者混淆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界限,不按規定劃分上述費用,造成成本或費用不實;三是混淆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的界限,造成資產和利潤不實;四是混淆福利費、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界限,將應由福利費列支項目在費用或營業外支出中列支,擠占費用或多計營業外支出達到調整當期利潤目的。

5.通過掛賬來調節利潤。一是將支出掛在跨期攤銷科目中。將支出掛在“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預提費用”這幾個跨期攤銷科目中,以調節利潤。按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應由本期處理的費用,應在當期立即處理并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使本期盈利,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之目的。二是將損失長期掛賬。將三年以上的無法收回應收賬款、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虛增本期利潤。三是利用“未達賬項”、“在建工程”和“減值準備”等科目弄虛作假,調整資產和負債,調節利潤。

二、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健全法制,嚴厲的查處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的生命,對于虛假的會計信息,一是有關的法律法規中要明確;二是要制訂相應的處罰措施,把編造虛假會計信息同制售其他假冒商品一樣,嚴懲不怠;三是加強監督,建立完善的政府和社會監督體系,使虛假的信息一產生便受到嚴厲的查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需要通過財政、稅務、工商、審計、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共同努力,加大監督和監管力度,嚴厲的查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另一方面中介機構要提供工作質量,加強和完善以注冊會計師為主的社會監督體系,促進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經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化、法律化、規范化,不讓會計信息失真有存在市場。

2.提高認識,不斷提高法律觀念和業務水平。要加強企業領導和財會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觀念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和遵守財經法規的自覺性,從根本上保證成本信息及其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及財務會計監督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先進性和有效性。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相互制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成本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

4.實行企業會計委派制。企業的會計人員由財政部門、國有企業監督管理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委派,使會計人員與服務的企業利益分離,人財物等方面與企業脫鉤,可以保證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防止企業領導者根據自己的意圖隨意調整會計信息,確保會計信息完整、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