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行業教改模式

時間:2022-05-11 10:20:00

導語:會計行業教改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行業教改模式

一、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會計教學改革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主體功能區定位的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會計教學質量為核心,創新會計教學新體制、新機制,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促進會計專業與地方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會計職業標準對接、會計教學過程與工作流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升會計專業教育水平、服務能力,大力培養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促進校企對接,改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會計教學應以區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為依據,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會計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職業精神培養,推進素質教育;與企業財務人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會計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會計崗位技能要求相對接;推行畢業證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制度,甚至于畢業證、會計從業資格證與初級會計師證書相結合的“三證書”制度。實現會計課程內容與會計職業標準對接;引入企業對會計崗位需求的新手段,與企業合作開發會計專業課程與教學資源,可以將現有的兩學期教學轉變為多學期、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企業的會計工作過程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并適當加大企業的教學比例。

2、強化實踐育人,實現仿真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系統的設計、實施會計工作過程和頂崗實習,探索建立仿真課堂及實踐性教學基地,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落后和師資,校企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創建真實的崗位培訓訓練、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節;將課堂建到企業一線,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實習實訓安全保障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3、轉變培養方式,實現校企聯合教學引入新的會計教學模式,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大力開展學生技能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破解校企業合作時空障礙。與企業合作開發虛擬的會計崗位工作流程等數字化資源,搭建校企數字傳輸課堂,將企業的財務工作流程信息實時傳送課堂而皇之,使企業兼職教師在工作現場直接開展教學,實現校企業聯合教學。

4、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優質教學團隊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學師隊伍的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進行會計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也是關鍵。在會計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建立和完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培養和評聘制度,促進專業骨干教師積累企業工作經歷和樹立行業影響力促進來自財務一線的兼職教師承擔相應比例的教學任務。通過校企合作,建設專兼職教師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教學機制,推進校企之間技術研討和經驗交流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會計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突出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項目,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形成教學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德技雙馨的專業教學團隊。

5、引入行業監督,實施第三方評價在對會計專業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應采取引入行業監督,第三方評價的方法。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用人單位、行業協會、研究機構,更可以是學生及學生家長,這些人的評價對評價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是最具有權威性的,也是最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因此,會計專業在評價教學質量的方法中,可以將用人單位、任業協會、研究機構以、學生及學生家長經常組織到一起,建立流動性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將歷年的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綜合指標作為衡量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并對畢業生畢業后至少五年的發展軌跡進行持續追蹤。通過學習對教育教學活動和職業發展信息化管理,分析會計專業學生、教師、管理工作人員等有關學習、教學、工作等方面的信息,為教學質量管理、招生辦法改革、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調整創新、辦學成本核算單位、制度設計等提供科學依據。

6、創新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會計專業教學應以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圍繞會計技能與電腦技能兩個核心,確立與職業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標準,建立以辦公軟件、財務軟件、審計軟件為主的教學特色,形成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會計工作崗位為主導,通過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一體化,廣泛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擴展教學空間,實現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和開放性。以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全面帶動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完善會計專業資源庫建設。

7、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推動招生就業在進行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同時,提升專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也占有重有要地位,這既實現了專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又進一步提升了職業院校的社會地位,對于會計專業的招生就業工作起到了無形的推進作用。因此在進行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同時,應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搭建一個功能完善、服務一流、開放共享的區域性社會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和會計師資培訓基地,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擴大和提升社會服務功能。依托專業優勢,積極承辦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新會計準則以及財務軟件培訓、會計師資培訓等;利用“雙師”資源,面向行業和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推動會計專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總之,在會計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堅持正確導向,科學定位的原則,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服務地方經濟;力爭實現有利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強化教學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為社會培養出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