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

時間:2022-01-03 05:08:05

導語: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

摘要: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內部控制不健全以及社會中介機構不負責任等因素,導致部分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失真現象,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進行研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據此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為提高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企業會計信息;信息失真;信息治理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批量的優質企業逐步涌現。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實現了與國際的接軌以后,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更是突飛猛進,很多投資者和資產家,更是擁有多種投資理念與投資方式,對于他們來說,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及其質量的高低,能夠對投資者的決策產生直接影響。現階段,用于評價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有三種:一是企業的經濟活動能否充分體現會計信息的質量與真實性;二是真實的會計信息能否反應出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利益沖突;三是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當中所規定的內容。在這三種評價標準當中,由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認識上只能夠反應出管理層工作中所存在的失誤和會計法則本身的缺陷,導致第一種標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種標準雖然最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由于虛增費用的出現,使得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嚴重侵害了政府的權利,不能夠正確反應出不同主體間的利益沖突,也會使得會計信息失真。而利用第三種標準進行評價也不夠全面,因為會計準則不能夠包含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而且會計準則還需要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不斷進行改變,準則的修改也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即使在經營活動當中完全按照準則進行處理,也會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二、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

會計信息失真類型主要分為規則性失真與違規性失真兩種。其中,規則性失真是由會計準則缺陷所引起的,當會計人員在對相關的會計信息進行處理時,即使完全按照準則中所規定的內容進行,也不能夠完全反映出具體的經濟活動。而違規性失真是由于會計人員的操作問題所引起的,該種失真類型又可以根據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將其分為有意與無意兩種違規性失真。所謂無意違規性失真主要是因為相關會計人員的個人能力和素質有限或是由于相關硬件設施存在缺陷等原因所引起的失真現象。有意違規性失真則主要是指會計人員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使會計信息發生失真的現象。有意違規性失真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其所造成的損害也是無法估量,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政治和處理。

三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危害

企業會計信息通常是以財務報表等形式展現給企業的管理者,這種信息表現形式便于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的了解,掌握公司財務情況,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做出相關決策。但是,基于近些年企業經營和發展情況來看,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企業都存在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這些會計信息的失真有的是出現信息嚴重不相符,有的會計信息則是完全的虛假信息。在很多情況下,會計信息失真都并非是會計人員有意為之,但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由于會計人員操作失誤所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這種信息失真不涉及到個人利益問題,極易被人們所發現,能夠及時對相關信息進行糾正。隨著這種由于會計人員在無意情況下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不會對會計信息使用人員帶來巨大的損失,但還是會對信息使用人員的工作產生影響,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會計人員有意使會計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則是十分嚴重的。一般情況下,有意的信息失真都是相關工作人員為了個人利益所造成的,這種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也都多為信息數據造假。當使用人員在使用這些信息數據時,將會嚴重影響其工作,甚至會給其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嚴重威脅到一個企業的發展。會計信息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做出相關決策,這便要求企業嚴格管理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保持真實性與準確性。

四、企業會計信息發生失真的重要原因

1.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欠缺。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是保障會計信息真實性與準確性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夠充分發揮企業會計監督作用,必然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從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來看,往往因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是企業最高權利擁有者,其能夠根據自己需求讓相關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修改,難以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從而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部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運行不夠規范,權責不到位。企業領導法制觀念淡薄,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認識,忽視財務制度、財務紀律的嚴肅性,任意干預企業日常決策。企業財務負責人不能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履行其職責,有的還經常抽調和隨意調換會計人員,客觀上導致會計人員工作不安心,更談不上鉆研業務。有些單位任意簡化會計手續,濫用會計科目,帳目不清,信息失真;賬外設賬,弄虛作假,私設小金庫;不定期盤點財產物資和庫存現金,不經常核對銀行存款和債權債務,造成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審核不嚴,對財務收支監督不力,甚至采取虛開發票、開假發票等辦法,處理違規活動中的資金收支情況。

2.外部監管制度的欠缺。從外部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管理情況來看,對其進行監督的部門主要是政府、相關稅務部門和審計機構。為了能夠滿足市場體制需求,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在財務方面,更是著重制定了很多法律。但是這些法律法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對其不斷進行完善。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由于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后,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多,需要我國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制定較為完善的、先進的、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同時,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大其執法力度,對于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如果只有完善的制度,缺乏實際的執行,也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將兩者相結合,才能夠最大程度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會計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會計工作對于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的要求較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水平高低將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是,目前我國存在很大一部分會計工作人員缺乏較高的專業素質,并且法律意識也較為薄弱,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肩負起自己的崗位責任。對于企業內部所存在的一些違法亂紀現象,會計人員也不會直接向企業領導提出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損害了企業與國家的利益。如果會計人員不按照我國國家所規定的制度開展工作,在其工作過程中喪失了自己的原則,不僅使企業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也將會嚴重影響我國整體經濟、社會與企業的發展。

五、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1.建立完善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企業如果想要獲得良好的發展,應對其內部信息進行嚴格的監督。會計信息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應建立以內部監督為主、外部監督為輔的監督機制,以免使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的現象。對于企業會計信息的內部監督,應該以財權、財責為基礎,建立較為完善的監督機制,并科學合理的使用該監督機制,防止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各種違規和違法現象。而針對于企業的外部監督,應加強相關監督部門的監督力度,按照市場機制的需求,進一步完善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

2.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的懲罰力度。現階段,我國在會計信息造假方面所采取的處罰行為一般分為行政與刑事兩種,主要是針對造假的主體進行處罰。就其所進行的處罰與其所給人民群眾所造成的損失而言,處理力度較小,不能夠對企業產生任何威懾的作用,這種較低的違法成本是會計信息頻繁出現失真現象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政府出于維護市場秩序等目的,也不希望對企業處罰過于嚴重使其退出市場。但如果由公眾擔任處罰主體,提高對違規企業的民事處罰,民眾會從維護自身的利益出發進行維權,從而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能夠使其在日后工作中有效避免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3.提高會計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是影響會計信息的重要因素。所以,應該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使其能夠達到會計工作者的要求。要想提高會計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對會計工作者的專業素質進行培訓,提高其自身的素質,讓其對于自己崗位的重要性有明確認識,認真對待會計工作,保障會計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其次,應對企業會計工作者的專業能力進行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其在工作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操作失誤,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六、結語

總之,會計信息不管是對于國家還是企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政府部門和企業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管理,重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盡量避免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在對會計信息管理時,應該從政府部門和企業內部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只有充分發揮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的協同作用,才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有效,從而促進我國經濟與企業的發展。

作者:程云 陳浩良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志梅.淺談治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J].經濟師,2012,01(03):167-169.

[2]鐘黃聰.會計信息失真的重新定義與分類[J].財會月刊,2011,01(02):8-10.

[3]伍琳,陳建.淺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及治理[J].經濟師,2010,05(10):142-143.

[4]劉秋月.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和防范[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1,10(S1):81-83.

[5]趙晶.新形勢下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及對策分析[J].會計師,2014,11(24):9-10.

[6]童昊鏡,彭凌.關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02(04):73-74.

[7]張輝.現代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6(10):201-202.

[8]趙廣瑞.現代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2(25):17.

[9]帕孜來提•依不拉音.關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5,08(29):186-187.

[10]李效允.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緣由及治理措施[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05(16):90-91.

[11]劉興文.工業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其治理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23):153-154.

[12]黃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策略探究[J].時代金融,2016,07(12):100+102.

[13]羅倩.論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4,04(07):171+173.

[14]尤淑蘭.論當前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與治理對策[J].企業研究,2013,01(02):114.

[15]周美華,林斌,林東杰.管理層權力、內部控制與腐敗治理[J].會計研究,2016,03: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