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6-17 10:35:24
導語:海南省旅游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域旅游是旅游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也是旅游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創建全域旅游省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具有重大意義。全域旅游自提出以來,全國各地的旅游城市積極響應,備受關注。目前,國內全域旅游理論和實踐均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需要不斷地進行經驗總結并完善。闡述海南省全域旅游的含義和特點,結合海南省現有的旅游資源優勢,分析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資源;鄉村旅游;特色旅游產品;旅游品牌
2016年1月19日召開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李金局長提出了“全域旅游”這一新的概念。為此,全國各地的旅游城市積極響應,爭先提出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做法。海南省作為全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成為我國第一個創建全域旅游的省份。為此,海南省政府出臺了《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計劃從2016—2018年三年的時間初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省”,并計劃到2020年能夠發展成為集開放、綠色、文明與和諧為一體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規劃指出,海南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經濟特區戰略地位、國際旅游島這三個方面。利用這三大優勢,以“點、面、線”項目的推進計劃為路徑,吸取國外創建休閑度假旅游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海南旅游資源的特點,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2019年9月23日,正式公布的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中,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入選上榜。由此可見,研究海南省全域旅游的發展有一定的現實的意義。
一、全域旅游的含義和特點
所謂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業作為主要發展產業,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帶動與其相關的產業、生態環境、法律制度、居民素質等一系列要素的發展,從而達到關聯產業發展相融合、社會資源有機整合的一種全域發展的目的。全域旅游的景點不局限于傳統的單一的景點,而是把整個旅游城市作為一個景點,強調整個城市的整體面貌建設。其特點是景點內外都是風景的,全民文化素質提高,交通便利,酒店便攜,旅游產品多樣化。旅客在旅游過程中,不僅能夠看到優美的風景增長了見識,而且還能夠得到地方風土人情優質服務的精神滿足。
二、海南省的旅游資源優勢
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擁有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氣候溫暖;四面環海,有優質的海水和海灘;森林覆蓋率高達50%,空氣質量優,是我國著名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其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吸引了不少旅游客前來觀光。海南省豐富的旅游資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質、豐富的自然海岸資源。據統計,海南東西線海岸總共有9個成熟的濱海旅游度假區以及18個精品海灣項目,可以給游客提供集陽光、沙灘、海水和海風為一體的海濱浴場。另外,在海岸線上,還有欣賞價值較高的紅樹林,海底潛水旅游還可以欣賞到豐富的海洋生物如海底珊瑚礁、海葵等美景。2.獨具特色的熱帶原始森林。目前,海南的熱帶雨林原始森林主要有樂東縣的尖峰嶺、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和瓊中縣五指山等,山體陡峭,山中有水,森林深處多有瀑布,植物物種珍貴(其中有近40種珍貴植物物種為海南特有),是旅游登山旅游和避暑的勝地。3.歷史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口、溶洞、溫泉等自然風光。海南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帶上,地殼比較活躍,因此有幾處保存較完整的死火山口。其中,馬鞍嶺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嶺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同時,火山爆發時地下巖漿的運動形成的溶洞群也不少,著名的有三亞的落筆洞、保亭的千龍洞、昌江的皇帝洞等。隨著火山噴發產生的除了溶洞之外,還有溫泉。據初步統計,海南地熱資源有120多處,現已開發經營的有80多家。目前海南溫泉主要分布在海口、瓊海、瓊中、萬寧、樂東、儋州、三亞、保亭等市縣,其中,觀瀾湖溫泉、官塘溫泉、興隆溫泉、南田溫泉等知名度較高。火山口、溶洞、溫泉等自然風光適用于發展觀光、養生、休閑為一體的旅游。下表為海南省各市縣景點分布,由此可以看出,海南省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有極高的觀賞價值。4.民俗文化。海南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許多文化元素都獨具特色:黎苗文化、東坡文化、軍坡公期文化、家文化、南洋文化、南山佛教文化、祈福文化、紅色文化及家文化等,都是海南別具一格的特色文化。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黎族苗族傳統“三月三”節、鄉村旅游文化節等都是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節慶品牌。
三、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現狀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18年,海南省接待國內外游客7627.39萬人次,同比增長11.8%,其中入境過夜游客126.36萬人次,同比增長12.9%,實現旅游總收入950.16億元,同比增長14.5%。中國游戲數碼港入駐企業650家,稅收3.5億元,產值40億元;海口文化產業園入駐企業127家,稅收2.45億元,產值9.9億元。海南旅游接待人數不斷突破,旅游收入增幅超過人數增長,旅游市場秩序逐步規范有序,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層出不窮。1.發展鄉村旅游。目前,海南省的鄉村旅游發展主要依托鄉村民宿和共享農莊這兩項特色項目。根據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的《海南省鄉村民宿發展規劃(2008—2030)》(以下簡稱《規劃》)首次界定了海南鄉村民宿的定義,并從發展定位、空間布局、產品規劃、政策扶持等方面全面制定發展規劃,通過鄉村民宿的發展帶動海南鄉村發展,傳承傳統海南鄉村文化,充分利用農村山水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解決了農民就業困難、無法就業的問題。據統計,2018年,全省鄉村接待游客1024.64萬人次,同比增長7.69%,實現鄉村旅游收入32.16億元,同比增長12.55%,累計評定椰級鄉村旅游點106家;海南的鄉村民宿大概有400家,主要集中在南北部沿海區域以及東線旅游帶;獲批的共享農莊有61個,招商引資總簽約金額突破了127億元。2.打造特色旅游產品。特色旅游產品的發展,可以改善地方環境、傳承地方文化,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的十大旅游產品有:高爾夫、免稅旅游購物、海洋休閑度假、會展節慶旅游、婚慶旅游、康養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和雨林旅游。海南省針對這十大旅游產品,將其有機包裝整合,推出了諸多精品旅游路線,這些線路涉及濱海度假游、探險體驗游、海島揮桿游、熱帶雨林游、田園休閑游、溫泉康養游等方面,形成豐富的、多樣化、差異化、獨具魅力的旅游套餐組合。其中,5條濱海度假游產品不但有傳統的三亞濱海度假游,還有沖浪之旅、島嶼休閑之旅以及免稅購物濱海游等濱海度假新產品;3條戶外探險體驗游既有山海奢享的戶外游,還有溫泉雨林探秘游,紅色旅游。同時,為了提高游客的過夜率,海南省還提供了不少夜間旅游產品,如三亞•亞特蘭蒂斯推出的夏令營產品中,最不可錯過的就是“夜宿水族館”;陵水南灣猴島二期的呆呆島露營;三亞千古情景區的駐場演出;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田野狂歡》山水實景演出、24小時開放園區的三亞海昌夢幻不夜城等,這些夜宿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海南省旅游人員的過夜率。3.創建地方旅游品牌。建立海南省地方旅游品牌,要結合時代元素和文化傳承元素,突出海南的特色。同時,品牌是營銷的一個手段,可以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目前,具有海南特色品牌的旅游產品主要有:萬寧的春園灣、神州半島、石梅灣、南燕灣、日月灣,陵水的香水灣等地的沖浪旅游,三亞、海口兩地開通的至越南、菲律賓航線的郵輪旅游以及西沙郵輪旅游,還有融匯“熱帶雨林文化、黎峒文化、南藥文化、生肖文化”等文化理念于一體海南熱帶雨林“綠色生態文化”的綜合性主題景區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等生態旅游;在文昌建設了文昌航天主題公園,計劃打造一個“中國唯一、國際一流”“充滿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島特色”的主題公園,主要功能是航天科普和科技展示、航天主題娛樂、發射場參觀、實時觀看火箭發射等。三亞的亞特蘭蒂斯酒店通過打造一站式娛樂休閑及綜合旅游度假目的地,進一步發展海洋文化,創立了海洋旅游酒店品牌。海南省儋州市打造的海花島和東坡文化體驗之旅品牌,發展以東坡文化、蘭洋溫泉、光村雪茄、濱海度假、郵輪游艇、體育休閑、鄉村休閑、健康養生、購物美食為主的現代旅游業,帶動會展業發展,促進房地產業配套業態、提升價值。4.加強媒體宣傳。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組織的海南旅游代表團先后赴瑞士、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系列旅游促銷和宣傳活動,進一步開拓歐美客源市場,簽署了一攬子跨國協議,助力海南省入境游發展,提升海南旅游國際化水平。此外,海南省旅文廳攜三亞市政府與全球最大郵輪公司———嘉年華集團就合作開展歌詩達郵輪“新浪漫號”在三亞經營冬季航線簽署協議,在2020年度開通雙母港航線,帶動郵輪旅游的發展。在積極推動國外旅游的同時,海南省通過節家日各項旅游活動的舉辦和各博覽會的參與,大力加強海南省旅游產品的宣傳。
四、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海南省旅游發展的調查研究,總結了海南省在全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人員素質偏低。區域經濟的發展在人員素質缺陷方面主要有三點:第一,海南省鄉村旅游中鄉村民宿和共享農莊的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大部分鄉村民宿和共享農莊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文件的指導,從酒店或者旅游管理中找人,這些人并沒有相關的民宿管理和共享農莊的經驗。因此,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最后會不了了之,不利于鄉村經濟發展。第二,相關旅游企業的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包括接待水平、服務質量、導游素質等。第三,海南外語人才缺乏,酒店、景區等能配備的外語服務人員不多,旅行社需要進行人力資源配置調整,方能更好地融入新形勢下的入境游市場。2.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全域旅游是以旅游為主要發展產業,同時帶動整個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要求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能完善。由于海南省很多景點不在城區,所以景點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比如停車場不規范、旅游公廁不達標、Wi-Fi網絡覆蓋面窄、移動信號弱、沒有專門的公交車接送線路、交通道路擁擠、申報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手續繁冗且審批周期長等等。3.缺乏吸引外來資金投入的能力。要想進行全域經濟的建設,光靠政府資金的支持是不足夠的,還需要引進外來資金。海南省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在于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供給,不足在于區域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夠,產業多樣卻聯系不緊密,無法形成一個集體效應,無法吸引外資。4.體制不健全,政府引導力度不夠。全域經濟的發展涉及到了整個區域的各個產業的協同發展,然而各個產業目前只關注自身的發展,可能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做出一些不利于其他產業發展的情況,無法達到共贏的目的。這個問題也是目前全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如何協調區域內各產業的協同發展這一難題繼續解
五、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強培訓,提高區域人員素質。針對海南省目前開設的各景點,對其工作人員給予文明禮儀培訓、旅游英語培訓、人才培訓、入境政策解讀培訓。通過培訓,一方面提升景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以及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多樣化的酒店預訂、機場接送服務等碎片化服務,旅行社需要更加積極地挖掘境外游客旅游需求,開展個性化旅游服務,從而提高顧客“回頭率”,進而更好地宣傳海南;另一方面利用培訓考核,讓景區工作人員不斷地學業務,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在海南景區形成一個時尚和風氣,提升景區的服務分值。2.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按照景區內的基礎設施由景區負責,景區外的基礎設施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原則,還有一些風情小鎮、沖浪旅游等區域的基礎設施由政府統一負責的原則,優先作為區域旅游發展的建設項目,改善區域對外聯系與鏈接的條件,促進各項區域發展形成規模,從而提高旅游客的到課率,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開辟更多境外直航航線,提高海南旅游的可進入性,成為新形勢下業內人士的共識。3.優化區域產業機構。優化產業結構應是立足于優勢的因地制宜,在政府的指引下,做好區域旅游發展的規劃。好的規劃必須承上啟下,兼顧左右,在過去和未來中找到平衡和統一,如此才能突出特色,優勢互補。同時,規劃涉及面廣,需要整個區域的人員都參與到其中,做到人人知道規劃,人人遵守規劃。產業結構的優化,自然會吸引外來資金的到來。
參考文獻:
[1]羅燦.淺析海南美麗鄉村建設中“共享農莊”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8):224-225.
[2]張丹.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新規劃[J].農業經濟,2019,(8):50-52.
[3]楊燕.“互聯網+”背景下的四川古鎮旅游品牌塑造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0):145-148.
[4]江海旭,李悅錚.大連市全域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名城,2018,(6):48-52.
[5]符昌昭.全域旅游視角下海南省海島休閑旅游資源開發措施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20-21.
作者:魏小丹 單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