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

時間:2022-04-02 07:19:00

導語:小議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外貿出口資源整合

論文內容摘要:為了促進我國外貿進出口的穩定增長,本文在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影響的基礎上,從政府、行業協會、外貿企業自身三個方面探討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對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致使資金流動速度減緩,投資和消費信心遭受重創,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國際經濟環境中的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對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影響也是日益明顯。

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一)出口市場多元化初見成效、對美國依賴度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美國一直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出口市場。2001-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額年均增27.5%,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兩年我國對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23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看,2007年下半年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1.5%,明顯低于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出口進一步放緩,僅增長5.4%。這說明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乃至其進口需求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此外,入世以來我國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不斷加強,這也是我國對美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新興市場主要包括部分亞洲、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和歐洲的中等發達國家。由于近年來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初顯成效,外貿出口對美的依賴正逐步減弱。因此,盡管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但對東盟、韓國、印度、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出口均快速增長30%以上,這使我國一季度出口總額在南方冰雪災害等特殊因素的影響下,仍保持了21.4%的較快增速。

(二)部分商品遭受沖擊

我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機械電氣類制品、家具玩具等雜項制品、紡織類制品、賤金屬及其制品、鞋帽傘類制品、塑料橡膠類制品、車船飛機等運輸工具等7大類產品。從受次貸危機影響的程度來看,我國對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可分為以下3種情況:

紡織品、家具玩具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此類產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彈性小,在社會消費能力普遍下降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首先削減的將是高檔消費品和奢侈品,而對普通日用消費品削減有限。

機電產品為代表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2007年下半年,機電產品中對美出口增速比上半年下降較大的主要是自動處理設備及存儲部件、集裝箱及裝卸橋、飛機零件、彩色監示器等以外資企業生產和加工貿易出口為主的中高端產品,以及自行車、部分汽車零件等少數一般貿易出口為主的產品;而手機、DVD、微波爐、音響等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鋼鐵類產品為代表的基礎工業產品。由于受次貸危機沖擊最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因此與建筑行業相關的鋼鐵、金屬制品對美出口所受影響最大。但由于這類產品多數屬于我國著力控制的“兩高一資”產品,已普遍加征了出口關稅,因此其出口下降與宏觀調控的方向一致,不會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影響。

(三)影響出口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國際經貿環境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與次貸危機交織在一起,加大了我國出口走勢的不確定性。主要是貿易摩擦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以及美元持續疲軟和人民幣升值擠壓出口利潤空間等方面。

我國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

(一)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

優化我國外匯儲備結構,逐步降低美元資產的比例,以增強我國外匯儲備在面對金融危機和動蕩時的抗風險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隨著我國的不斷強盛以及不斷融入國際的金融大環境,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我國可以在世界大國之間獲得一定的話語權,獲得國際結算的地位。實際上,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因為人們對美元的信心不再那么堅定而將有所動搖,貨幣格局有機會重新布局。此外相關部門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應對突發事件。

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上調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同時,進一步改善外貿環境,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引導和支持企業穩定進出口和加快結構調整,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努力為企業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政策研究,進一步優化外貿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對外貿易促進政策,加強政策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推廣“政策下鄉”行動。同時要督促金融機構加強自身風險管理,提高抗風險能力,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

加大政府對行業協會的補貼,稅收及政策上給予行業協會有力的支持,同時要促進和加大政府轉移職能力度和范圍,將行業準入資質審查,技能資格考核,技術職能評審等政府想做又做不好的工作盡早移交給行業協會以確定其科學性和降低行政成本。

(二)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

明確投資結構、出口結構的變化。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政府投資,到2010年底政府投資約4萬億元,顯然。企業應抓住這次機會在資源、環境、基礎設施方面增加投入。

明確產業結構、內部結構的變化。目前在中國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的仍是資源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科技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非常落后,技術含量不高,技術溢出效應小,勞動生產率低。此次危機,對于一些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而言,要加快轉產轉型,利用當前外部市場環境趨緊的倒逼機制,走上技術升級之路。企業必須將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放置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堅決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產能力,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最終實現企業轉型和產品的升級換代。

在金融危機下,企業要增加對外部不確定性的管理,挖掘內部潛力,借機提升自己,內部挖潛是我國企業管理升級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在變局來臨時,產品的多樣化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實現產品多樣化就必須把企業建立在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意的層面上。

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建立健全“出口名牌”支持體系,實施重點培育和發展“中國出口名牌”認定工作,鼓勵企業開展各類國際標準認證和境外商標注冊,鼓勵汽車整車企業在國外進行車型認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適時通過海外并購、參股等方式,獲得知名品牌、科研技術、銷售網絡等,拓寬渠道擴大出口。

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營造良好的貿易秩序。完善對外貿易預警體系建設,支持塊狀經濟特色明顯的地區建立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建立健全出口反補貼應對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等途徑積極改善貿易關系。

(三)行業協會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

幫助企業尋求政府支持,與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溝通,促使相關部門出臺扶持企業的融資政策、稅收征管和減免稅審批政策,減少檢驗檢疫檢測項目,建設“出口特快通道”等,給行業會員帶來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

引導企業注重自主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擴大內需,幫助開辟“第二戰場”,引導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如寧波緊固件行業協會就曾經在金融危機萌發之初就積極引導會員轉戰邢臺等地,利用區域低價、勞力、原材料等優勢,降低企業成本,有的還擴大境外貿易平臺,擴大北美等地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邱繼洲,尹肖妮.國際貿易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淑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形成機制及其對中美貿易的影響[J].美國問題研究,2007(6)

3.郭忠明.貿易自由化的經濟效應[J].財經視點,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