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用貸款金融創新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03 03:59:33

導語:小額信用貸款金融創新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額信用貸款金融創新問題分析

1小額農貸風險因素分析

信貸風險伴隨信貸業務的經營而產生,根據巴塞爾協議對銀行業風險的分類和農信社經營小額農貸的風險實踐看,小額農貸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農業產業市場風險

與農產品生產周期性不同,農產品價格易受市場影響,呈現較大波動性。同時,農戶對種植或生產某項利潤高的農產品有較大利益沖動。在缺乏對市場需求進行有效調查情況下,匆忙涉足已經飽和或者不太熟悉市場行情的產業,導致市場供求信息與農戶生產決策沒有及時對接,易出現產品滯銷、銷售低價等局面,有時甚至虧損,直接影響小額農貸的按時償還。

1.2自然災害風險

眾所周知,農業是天然弱質產業,受自然災害因素較大。在小額農貸戶缺乏有效抵押物作為保證和現有農業擔保機制尚不健全的大環境下,農業一旦遭受嚴重自然損失或動物疫情,隨之而來的便是農信社所發放貸款風險系數的遞增。從調查情況來看,受自然災害引起貸款形成不良的約占小額農貸不良貸款的20.00%。

1.3農戶流動風險

據官方統計,全市每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約有130萬人,占農業人口的23.17%,一些鄉鎮農民收入80.00%是依靠外出務工經商所得,有些農戶甚至舉家外出務工經商。他們中有的一年回來1~2次,在家短暫停留幾天,有的可能幾年都不回,借出去的貸款找不到還款人,信貸客戶經理難以催收,有的甚至找不到催收單簽收人,給貸后管理帶來較大難度。

1.4違約風險

近年來,借款戶按時主動到柜臺還款的情況變少了,需要信貸客戶經理主動催貸的借款戶不斷增多,具有履約能力卻不履行履約意愿,以各種方式逃避、搪塞債務現象的不斷增多,使得“有借有還”這一基本價值取向在農戶心中的地位逐漸淡薄。據一基層信貸客戶經理反映,一些原本遵守信用的客戶,在不良風氣的影響下,還款的主動性也大大降低。

2現有小額農貸運作模式的弊端

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小額農貸模式是由信貸客戶經理按照“先評級,后授信,再用信”的程序,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操作。但在具體經營操作過程中,由于內外部因素的不到位,使小額農貸面臨的風險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2.1信貸人力資源配置模式難以管控小額農貸風險

據調查,目前基層農信社一個信貸客戶經理,要包6~9個行政村,承擔1000多戶農戶的信貸管理,有的管轄農戶離農信社網點10多km,再加上山路崎嶇,往返一趟調查非常不易。在這種情況下,易引起信貸管理信息的不對稱,造成貸款用途、貸款實際使用人轉移,貸后管理難以及時跟進,貸款風險難以及時發現等問題的出現。

2.2混業經營管理模式不利于防范小額農貸風險

每名信貸客戶經理每天要面對多種貸款對象和多樣貸款方式,只能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而在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和實行貸款責任終生追究等現有信貸約束機制下,信貸客戶經理自然會選擇好的客戶、黃金客戶進行精細化管理,對小額農貸管理,投入的精力、服務力度,相應被分散,從而遞增了小額農貸管理的風險性。

2.3基層社建檔評級的不扎實助推了小額農貸風險

主要存在2種情況。一是沒有進行評級。二是過分強調對農戶的調查建檔率和每年對農戶進行集中評級授信工作,過度宣傳《農戶信用等級證》在貸款申請中的作用,忽略了失信行為將對農戶帶來哪些懲處等配套政策的宣傳,忽視了對建檔評級質量的要求,降低了培育信用村的指標條件。

2.4農業保險機制的不健全增加了小額農貸風險

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從全市小額農貸擔保來看,還沒有一家專業經營小額農貸的擔保機構;二是雖然全市目前農業保險項目已涉及7個險種,但從保險承保面、保費補貼、理賠、保險公司家數和農業保險的再保險來看,投入的力度、深度和廣度與農業發展還不能相適應。2.5國家政策現有扶持力度難以彌補小額農貸風險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如出臺了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辦法、允許涉農貸款業務稅前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等措施。但小額農貸成本高、風險大和效益低等特點,使得當前扶持政策仍無法有效彌補和掩蓋小額農貸的風險成本。

3對小額農貸金融創新的幾點建議

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小額農貸金融創新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創新的總原則是以信用工程為約束,加快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農村信用經濟;以政策扶持為引導,完善財政、稅收、監管以及風險機制等建設,形成支農合力,共同推進小額農貸的持續健康發展。具體而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3.1選準切入點,小額農貸由“普惠制”向差別化轉變

在小額農貸投向上,農村信用社變“普惠制”支農為差別化支農,縮掌為拳,著力由小額農貸“貸”出大產業。要把在本地從事生產經營、與產業鏈有緊密聯系、市場前景可觀、屬于政府優先扶持行業、有地方特色以及有可靠生產技術的農戶作為優先扶持對象,如耒陽的油茶產業、衡東的土菜產業、南岳的茶產業等。要提供優質的一覽式金融服務,不僅僅局限于信貸支持,更要著重發揮農信社“牽線搭橋”功能,為他們及時提供市場信息,聯系產品銷路,尋求技術支撐,提高產能。

3.2把好信用關,信用評級由形象工程向注重質量轉變

要重視搜集農戶信譽、道德品質、夫妻和睦等信息,借助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約束作用,建立農戶經濟信用檔案和信譽數據庫,并進行電子化管理。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統一標準,規范操作,扎實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定期對受貸農戶進行測評,提升信用評級的層次和質量,對不同等級的信用戶授予不同的貸款額度,實施不同的利率優惠。在當前信貸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考慮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優勢和民主監督優勢,或者將優秀的村組干部培養成為農信社的信息評級咨詢員。

3.3完善管理鏈,推進小額農貸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一是在貸款發放上,借款時必須要求夫妻雙方到現場辦理,并進行影像拍攝留檔管理,切實按照“建檔、評級、授信、放貸”操作流程,盡可能減少頂名、冒名等違規貸款發生,有效防范小額信貸流向高風險行業。二是在貸款追責上,要倡導良性問責體系,培育健康的問責文化,對因道德缺失,違規操作的風險貸款,必須按信貸制度嚴格追究經辦人員的違規和管理人員的贖職責任。三是在貸款監督上,要堅持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點上監管與面上監管相結合。四是在機構設置上,信用社要成立專門小額農貸服務部,并聘用專門小額農貸客戶經理,推進小額農貸經營、管理專業化,使小額農貸做精、做細。

3.4加強政府合作力度,小額農貸由農信社單獨支農向與各方合作支農轉變

一是要加強政府組織推進力度。政府要制訂專門支持小額農貸發展的政策,在各級建立專門的小額農貸服務機構,利用其信息和組織優勢,由分管領導主抓小額農貸推廣工作,具體負責小額貸款的組織、宣傳、項目篩選、貸款對象的推薦、信用宣傳以及農業技術保障服務等工作,有效降低農村信用社的信息成本。二是要完善地方財政補償機制。要建立小額農貸貼息制度。政府要從年度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對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農貸,按照信用評定等級的高低給予20.00%~50.00%不同的貼息額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和助推效應。三是要完善農業保險機制。要建立兼顧各方利益的激勵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政府對農業保險承保公司的財政扶持力度,對其涉農保險業務稅費予以減免優惠,省聯社適當放寬小額農貸的呆賬核銷條件等。四是要加大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本文作者:莫偉華工作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