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4 08:31:23
導語: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廈門市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實驗基地,A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投入呈現大幅度的增長,十年間累計支持了200多個項目,產生的產品產值超過4000萬元,實現利稅近百萬元,成功培育了十多家具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見,A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規模較大,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加大。結合此次的調研,本文總結當前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管理以下的不足與問題:
(一)專項資金撥付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專項資金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類別日益多樣化,使得部分具體管理單位設置會計科目時過度片面追求細化,最終導致設置不合理,出現“財政補助收入”、“專款支出”、“上級補助收入”、“補出經費”、“其他應付款”、“暫存款”等非規范化的科目。這些名目繁多的會計科目實際上加重了工作的負擔,并未起到細化核算資金的目的,甚至造成專項資金會計核算混亂,不同項目之間的會計核算不明晰,無法真實反映專項資金的管理情況。二是日常會計核算尚未規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本身具有明確的資金用途和目的。這不僅需要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還需要做到獨立核算,但是現實操作中,違背了專項資金的使用原則,降低資金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現實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三是撥款到賬時間過長。從調研中發現,A區下級財政比較困難的政府存在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被截留、擠占和挪用的問題。而對獲批項目的資金到位情況抽樣調查,發現專項資金到達項目單位賬戶平均時長為166天,到賬時長超過半年的占35%,最慢的達到了527天。
(二)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管理一直存在“重視分配階段,輕視過程管理”的問題。作為專項資金行政管理部門,應在項目審核階段重視產業引導,只要是項目符合當前需要發展的產業方向,資金的具體使用應盡量避免直接行政干預。另外一方面,又存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請之后,資金是否真正用到實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規范資金的使用,并對不按照要求的使用的應接受相應的處罰。從調研項目的獨立核算中了解到,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建設方面,或用于支持項目貸款貼息方面,甚至有些支出不符合專項資金的規定,改變資金的用途,用于支持獲批項目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等。
(三)專項資金驗收結算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存在部分專項資金管理部門對于結余資金的處理不規范。甚至為避免上繳,將結余資金用于購置物資,造成資金的浪費。同時,疏于對獲批項目的驗收,未能及時掌握項目資金使用成效。據A區調研結果統計,在支持建設方面的35個項目,有驗收的項目僅有13個,驗收率只有37%。這完全可能造成專項資金未能真正用于科技成果轉化,而被挪為他用,嚴重降低資金使用效率。
二、建立適應新時期所需科技成果專項資金管理模式的對策
(一)建立可行的資金分配模式
所謂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分配模式不僅包括專項資金的組織與分配,也包括資金的下撥與配套。針對專項資金的組織與分配,應制定資金分配實施方案,或直接制定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其中,制定分配方案須根據每年資金的存量及產業發展的導向,明確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分配方式、擬支持的產業發展方向、項目準入條件及相應的資金支持標準、申報程序及要求和績效目標等。一般而言,專項資金具體分配支持方式有撥款資助、有償資助、貸款貼息三種。這些方式可單項使用或混合使用,需要根據項目和企業的不同特點,合理確定專項資金支持方式和資助檔次。這種專項資金的分配模式,能夠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的效益,真正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
(二)建立實事求是的專項資金預算模式
首先應根據項目實施的需要,合理分配資源,制定合理的計劃;再根據計劃,結合有關估算方法,制定項目具體預算,以作為整個專項資金預算的基礎。其次,經過評估和審核確定最終專項資金的預算總額。這樣自下而上地確定專項資金預算,有利于了解各個細節的支出計劃,也能較為準確把控資金總額預算的制定。制定預算僅是第一步,還需要在預算執行中,根據新情況、新變化的要求,采取半年度調整預算的方式,及時保障預算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但預算調整的過程應是一個嚴格、規范的過程,需要嚴格遵守調整審核制度,按照既定的程序開展,從而確保專項資金預算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建立規范的專項資金撥付程序及會計核算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審核與資金的撥付應分開來,在項目獲批后,由財政管理部門按照預算指標,及最后確定的項目支持金額,撥付專項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與此同時,對于專項資金的具體管理必須在現行會計制度框架和會計平衡公式的基礎上,按照體系科學、結構嚴謹、歸類明晰合理、邏輯清晰等原則不斷完善會計核算。首先,明確會計核算的記賬基礎。根據時間節點,當年發生并當年完成的,可采用收付實現制;而跨年度的,則以權責發生制作為記賬基礎。其次,科學定義會計要素。對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等會計要素應引用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定義。再次,確定會計科目設立原則。財政收入類與支出類會計科目設置時,要根據財政收支分類改革的具體要求,參考項目主管部門的意見,確定會計科目;其他收入類會計科目設置則可根據經濟內容和重要性原則;流動性往來的會計科目設置可根據同質性、系統性和嚴謹性等原則。特別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財政專項資金都應平等對待,統一專項資金會計科目,以消除預算管理與決算報表之間的差異,實行統一的專項資金結余核算辦法。
(四)實施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績效考核模式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辦法除了規定績效考核的具體內容、程序及要求外,需要完善考核結果應用的措施。如,對于項目執行好、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高的項目負責人應給予適當的獎勵,并對其項目提供延續資助,讓受資助者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考核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對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需要加快探索創新績效考核體制機制,同時遵守績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作者:張鈺郭振才單位:廈門市海滄區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共廈門市海滄區委辦公室
- 上一篇:幫扶資金管理論文
- 下一篇:黨風廉政建設經驗交流材料專題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