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水平提升

時間:2022-12-04 11:31:37

導語: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水平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水平提升

【摘要】在各中高職院校中,藝術專業教師在其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很多藝術專業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對其自身藝術專業水平提升卻不夠,甚至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分析其原因,是教學內容的限制、工作任務繁雜、生活重心轉變等多方面壓力造成的。但對于“寒窗苦練十幾載”的藝術專業教師來說,這種壓力導致的遺憾不應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且從學校的課程設置來看,無論是專業藝術教育還是公共藝術教育,教師保持自身的藝術專業素養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針對此類現象,作為中高職院校的藝術專業教師,我們應該尋求突破,打破僵局,為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做出積極的行動。

【關鍵詞】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藝術水平;專業提升

藝術專業教師在中高職院校的很多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院校中兼具藝術氣息和人文主義色彩的一群人。但長久以來存在著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即很多藝術專業,如聲樂、鋼琴、舞蹈等方向的教師,在工作幾年或多年后,原本苦練多年的專業技能就停滯不前了,甚至除了上課時涉及到的知識面,相關藝術技能和素養都已“荒廢”,更別提在專業上有什么提升或收獲了。筆者通過觀察分析,認為造成該現象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受教學內容限制。藝術專業教師在本科或研究生時期所學習接觸的內容,基本覆蓋了藝術的各個方面,而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材內容的限制,教師只需用較少的藝術專業知識來進行教學就足矣。如果講授內容太過于專業和深入,該專業的學生無法迅速接受和吸收,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例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上聲樂課的時候,在講授歌曲的旋律、節奏、音準、歌曲背景及內涵等基本信息后,基本都以大班教學和小組教學的方式來講授歌唱方法和技巧,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針對個人進行指導和點評。因此,教師似乎沒有必要對自己的藝術專業技能和技巧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無用武之地”,大抵如此。

二是教學工作繁忙。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工作重心除了必須的教學任務,還有大量其他的事務。如擔任兼職班主任,每天有大量的學生工作等待處理;擔任課題負責人或成員,履行日常相應職務;參加會議、培訓等,需要出差履行任務;組織或參加學校的各類藝術活動;參加教學比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撰寫相關的教學反思文件及論文;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的日常事務更是繁雜,不一而足。對于藝術專業教師來講,單純留給自己提升自我的時間就不多了。

三是個人生活變化。對于很多人來說,工作也改變了個人原本簡單的生活軌跡,大家從學校這座象牙塔里步入社會的滾滾紅塵中去,婚姻、育兒、人情來往等等增加了生活中許多甜蜜的煩惱,個人時間變得零碎而珍貴。更主要的是,諸事繁雜,除非是發自內心的極度熱愛,生活重心的轉移會使大部分人不再有在學校時那份平靜的心境,能靜靜地琢磨自己的所學專業,思考如何鞏固甚至精進的問題。其實,學校對現任教師的個人專業水平高低與進步與否,并沒有作出硬性規定,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這種專業技能一般屬于“無傷大雅”或“錦上添花”的性質。但筆者認為,這對于教師本身來說,卻是一種自身資源的浪費。眾所周知,從事藝術專業一般要從小開始,進行長達十幾年的學習,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而一旦進入穩定的工作后,藝術技能就此停滯甚至荒廢掉,對于過去十幾年的努力來說未免也太草率了些。藝術專業與普通文化課的學習是有所不同的,對于藝術類技能來說,沒有賦予時間和精力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把個人技能放下一大段時間后,再想撿起來,就要耗費成倍的時間,還要忍受“求助無門”的困境。誠然,并不是所有從事藝術學習的人都會成為藝術家,但誰說讀書就一定要讀“有用的書”?從長遠來看,多讀“無用之書”對于人生的發展更有益處。對于綜合類院校的藝術專業教師來說,雖然學校對于教師的藝術水準并無硬性標準或要求,但是從長遠來看,作為一名承擔著專業藝術教育和公共藝術教育任務的中高職院校教師,時刻保持自身的藝術專業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專業藝術教育課堂與其他學科的教育課堂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藝術專業教師在傳授基本的學科知識之外,還要隨時為學生親自示范。示范的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模仿以及學習效果。

好的示范與不準確的示范在教學效果上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區別。更有甚者,當學生對于錯誤的示范形成印象、養成習慣之后,會產生扭曲的藝術審美觀念,無法分辨哪些是好的、正確的藝術表現。這不僅僅是這門課的失誤,還會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工作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而此后學生若想糾正既有的錯誤觀念,又是一個事倍功半的過程。藝術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僅僅體現在所謂的彈、唱、跳等外在表現形式和專業技法上,還體現在其審美水平上。多年的藝術浸淫使得藝術專業教師有著較為深厚的藝術修養與實踐經驗,使他們具備了較為專業的藝術審美水平和能力。這些獨特的能力在綜合類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堂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書育人方面,藝術教師和其他教師是有共性的,但同時,藝術教師也有其個性要求。在公共藝術教育中,藝術教師針對沒有藝術學習基礎的文科、理工科學生特點,在著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關注藝術、走進藝術、理解藝術的思維意識,對學生思想、情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藝術專業教師也不能單純依靠“吃老本”來進行基本教學內容和知識的輸出。時代在發展,藝術作品和理念也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停地吸收藝術領域最新的資訊,了解最新的作品,接受最新的理念,這是藝術專業教師本該關注的分內之事。將自己吸收到的藝術信息轉化到課堂上,促使學生更多地關注、了解藝術,也是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的應盡義務。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對于每一位中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在紛繁復雜的日常工作中,時刻保持“不忘初心”是應對這一問題的必要前提。這顆“初心”并不是指把藝術教育看作一種技術性的訓練或培養“藝術家”的方式,而是指要始終保持對于藝術這一學科的熱忱和激情。因為只有始終懷有這份真誠的情感,才不會在復雜長久的教育工作中將其輕視、遺忘,才會在教育工作中,言傳身教地把這樣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傳遞給學生,從而事半功倍地達到我們藝術教育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為自己創造機會,暫時放下繁雜的諸事,靜下心來,在寶貴的獨處時間里與藝術進行一次交談和對話。像是重新回到單純的學生時代,除了充實的學習,就是不停的練習,目標堅定,心無旁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能會發現,對于某個上課講授時不順暢的點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于自身示范時學生表示疑惑的技法有了更清晰的解釋;對于某個學習方法的傳授有了更簡潔明了的講授方式……總之,這一小段時間,不僅僅是鞏固、提升自己專業技能和方法的時間,同時也是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的過程。

相同專業的同事之間互相研討、互相評價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對最新的、最前沿的好作品進行討論、學習,人為地創造小范圍的藝術交流環境,以環境帶動相同專業同事之間互相模仿、互相監督。教師可以自學一個新作品,在彼此約定的時間集中展示。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甚至可以利用學校的力量舉辦一場藝術教師專業展示晚會,從預備階段、準備階段到彩排階段、正式演出階段,整個院系都被沉浸在“藝術的海洋”里,教師們努力準備節目,提升自我水平,學生們也深受感染,相應的,藝術課程上課及作業完成情況有了顯著改善。此外,活動還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關課程的努力和思考程度,針對相關問題來請教老師的現象也多了起來。在這臺準備時間較長的晚會之后,老師們紛紛表示,期末考試中學生的藝術專業課程考試水平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這也是得益于晚會帶來的“周邊影響”。除此之外,在社會上,各中高職院校等都會舉辦一些專業的藝術比賽,有的是只分專業,有的是在專業內細分為高職組、本科組、研究生組、教師組等等。在校內一般有指導學生比賽的教師團隊,但很少聽說有人以教師的身份來參加這種省級、國家級的大型藝術比賽。相對于其他專業的教師來說,這是除了參加教學比賽這一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之外,另一個為個人、為集體掙得榮譽與知名度的重要途徑。

不得不說,這種社會性的藝術比賽活動很有潛力可挖。誠然,參加比賽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過程,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驅動個人不斷向前進步的外在動力。據我了解,很多教師并非沒有參加比賽的想法,但更多的還是因自己的畏難情緒、怕拿不了名次丟臉的心思、顧慮其他同事的想法而退縮了。總而言之,教師心理包袱太重,遲遲不肯邁出參賽的第一步,便把想法無限期地擱置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如果聯合有共同想法的教師一起朝著目標邁進,互相鼓勵、共同監督,那個人的一點小心思在眾人的力量裹挾下也會往前走。萬里長征第一步,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就已然成功了一半,依此而行,就能打破僵局,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王正宇.專業認證下的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改革[J].藝術評鑒,2019,(22):119-120.

[2]劉雨燕.基于音樂審美的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改革探究[J].黃河之聲,2019,(18):89-90.

[3]王艷紅.論如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J].平原大學學報,2003,(04):75-76.

作者:初曉敏 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