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古詩詞教學思考

時間:2022-10-30 04:37:06

導語:小學語文教師古詩詞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師古詩詞教學思考

摘要:古詩詞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當在多讀、精讀中體會、在誦讀中品味、在閱讀中充實自己,促進個人成長;并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古詩今唱、為詩配畫、詩詞變身等方式來攻克古詩詞教學的難點,讓學生愛上古詩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古詩詞

古詩詞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由于古詩詞的內容與形式離學生較遠,再加上當前不少教師受到傳統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應試指揮棒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按照“讀一讀,析一析,背一背,默一默,測一測”的形式進行,不少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缺乏樂趣,無法與詩人、詩詞內容產生情感共鳴,甚至有的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枯燥乏味,是一種學習的負擔。錢夢龍說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如何“導”,關鍵在于教師的“導”的能力與水平。筆者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古詩詞教學現狀,提出以下具體策略。

一、以“讀”促成長

(一)朗讀中體會。古詩詞的朗讀,教師自己要先能讀準字音,讀好節奏,讀出詩意,讀出詩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普通話語音的標準這是教師資格證的順利獲取的必備條件。那么在一線教學中教師該怎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首先,多讀。在家備課時可以大聲地朗讀古詩詞。遇到不太明白的字音要及時查找資料或者咨詢相關專家。在課堂上,也可以根據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示范讀和引讀,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一些線上古詩詞朗讀比賽,在比賽中進一步提高自己。其次,要精讀。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要有整體意識,要學會宏觀把握,不能“教一首詩只是一首詩”。教師可以將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所有的古詩詞進行整理與分類。可以按作者分類,也可以按內容分類,亦可以按照詩詞的年代順序進行整理。做到不論教到哪個年級,心中對其他年級涉及的古詩詞都有數、都有底。教師精讀哪些古詩詞呢?首先是部編版教材中出現的所有古詩詞,其次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中優秀詩文背誦推薦書目75篇。先讀后教,邊教邊讀,邊讀邊教,這樣教師的朗讀能力才能在實踐中有所提升。筆者對教材中出現的古詩詞按作者按朝代稍作歸類,發現李白的詩歌選入最多,一共九首。這九首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又是什么?筆者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九首詩還可以進一步按主題進行分類,以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居多,如《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那么進行一定的歸類后,在教學李白的詩歌時就可以將同類主題的放在一起進行一定的比較學習,讓學生對李白的詩歌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二)誦讀中品味。入選教材的一百多首古詩詞,大都短小精悍、語言精煉、韻律感極強,讀來富有韻律美感,適宜朗誦。教師在執教之前如果能提前將古詩詞背誦,不僅有助于教師自身的古詩詞積累,更能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記得在教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的第一篇《采薇(節選)》,在詩歌的學習中有學生提問這首詩是節選,那整首詩是什么樣的。筆者利用提前做好的課件,將《采薇》全文播放給學生看。不少學生看到文字那么多,不禁說道:“幸好,課文中只是節選,要不我不一定背得下來啊。”另外一個學生立馬將話題轉向教師:“教師,這首詩您能都背下來嗎?”當筆者背下整首《采薇》時,學生不禁鼓掌,連連贊嘆。筆者舉這個真實的案例是想告訴所有的語文教師們,適當地在學生面前“露一手”,有助于增加教師的威信,可以讓學生更加“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在備課古詩詞時,最好能夠將教材中的古詩詞全都背誦下來。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在課堂上“出口成詩”,亦能夠增加自身的詩詞積累。當然,作為一名教師,對詩詞的背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出現的,還要多多誦讀其他經典的詩詞。做到眼中有詩詞,口中有詩詞,心中有詩詞,筆下有詩詞。(三)閱讀中充實。觀察身邊的小學語文教師備課,筆者發現不少教師緊捧教學參考書與相關習題冊。做個周邊教師(30名小學語文教師)備課的小調查,發現50%四十歲以上的教師備課基本以看教參和教材為主,40%四十歲以下教師以看教參、看百度、相關視頻網站上的教學視頻為主,只有10%以內的教師會閱讀古詩詞教學方面的書籍。當個別訪談問到教師為什么不閱讀相關書籍時,有的教師回答說,平時沒有閱讀習慣,讀書速度較慢,看視頻更加直觀;也有的教師傾訴煩惱,想閱讀相關書籍,但是不知道看哪些書籍比較合適,而且古詩詞時代比較久遠,有些詩詞賞析類的著作讀起來有難度,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確實,現在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方面指導的書籍偏少。不過,在對教材中的詩詞進行歸類和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后,筆者推薦大家閱讀以下這些書籍。趙希斌和楊思航編著的《中小學古詩詞評點及教學建議》,這本書中評點的古詩詞都來源于中小學教材,所以對一線教師的古詩詞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部編版教材中出現的詩詞以唐宋詩詞為主。因此,筆者推薦大家閱讀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周振甫的《詩詞例話》,葛兆光的《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莫礪鋒的《莫礪鋒說唐詩》。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古詩詞中李白9首,杜甫、劉禹錫、王安石、楊萬里各4首,王維6首,白居易5首,蘇軾6首。這些詩人選編的詩歌較多,教師還可以閱讀與他們相關的傳記。如周勛初的《李白評傳》,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莫礪鋒的《杜甫評傳》《莫礪鋒評說白居易》等。通過這些傳記,教師可以對詩人有一個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那么在課堂上關于這些詩人、詞人的詩詞創作背景以及他們的生平故事,教師要做到信手拈來,以促進學生對詩詞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二、以“行”克難點

古詩詞教學難,難在時代久遠,詩詞的形式、內容與當代的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難在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積累和生活閱歷較少,而古詩詞短小精悍卻意蘊幽遠。教師如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詩詞的美,感受詩詞的意境,筆者經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出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攻克古詩詞教學的難點:(一)古詩今唱。在中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而詞屬于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因此,根據詩詞的發展,筆者知悉很多詩詞本身就是廣為傳唱的經典。當今不少學生喜歡穿漢服,喜歡唱古風歌曲。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與時俱進,可以“投其所好”,根據詩詞的內容,那些韻律強的,適合吟唱的,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中來一場古詩今唱。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詩詞背后的故事,以現代人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學習詩詞“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檔節目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教材中的不少詩詞都在《經典詠流傳》中出現,如《山居秋暝》《望岳》《涼州詞》《題西林壁》《春夜喜雨》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節目,將詩詞的教學與節目的觀看適時結合,讓學生對詩詞有更加濃厚的興趣。(二)為詩配畫。藝術家畢加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怎么在長大之后仍然保持這種天賦。學校是孩子學習的天地,也是孩子藝術能力發展的殿堂,如何激發兒童的藝術天分呢?筆者認為首先要關注,其次要呵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激發兒童的藝術天分。蘇軾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古人云:詩畫不分家。如果你注意觀察,你會發現幾乎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畫家。因此,在語文課上,尤其是古詩詞課上,筆者所帶的學生大都很喜歡給古詩詞配畫,或根據古詩詞內容進行寫實主義繪畫;或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古詩詞進行印象主義繪畫。看到兒童的古詩配畫,總是讓筆者想起朱永新教授說過的:童年的秘密遠沒有被發現。你會驚訝于學生的創作,總是能驚嘆于他們的想象力。因此,在古詩詞教學前或者教學后給古詩配畫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筆者還會推薦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中國詩詞大會》,部分學生還會和筆者討論看圖猜詩的環節。有的學生說他們最喜歡看北師大康震教授現場作畫猜詩。根據學生的反饋,這樣一檔節目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喜愛中學生,也會越來越喜歡我們中國的古詩詞文化。(三)詩詞變身。習作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這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課題。一線語文教師可以從自己所教的班級著手,多做一些探索與研究。單就古詩詞教學而言,如何讓詩詞“大變身”,筆者從自己所教班級實驗,發現以下幾種“變法”比較受學生歡迎。一種是模仿古詩詞的結構、格律,再創作小詩;一種是根據詩詞內容的不同,可以對所學的古詩詞進行擴寫、續寫甚至是改寫;還有一種是比較有難度的,就是結合詩詞創作背景和詩人生平,給詩人寫一封“穿越時空的書信”,學生可在信中提出自己的疑問,亦可以在心中講述自己對詩詞的見解。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例,在對這首詩的教學后,課堂上加了幾個可選擇的小任務,如:當個小畫家,畫一畫你從古詩中見到的、想到的;當個朗誦家,聲情并茂誦讀這首詩;當個小作家,對這首詩進行擴寫、續寫或者改寫。部分學生選擇第三個小任務,根據收回的任務單,有的學生對前兩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想象著雨中柳、柳中雨,給人無盡的清新感;有的學生則重點講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場景,喝了一杯又一杯,擔心老朋友出了陽關就不能再如此暢飲,在這“勸酒”中流露的是詩人對好友離別的深深不舍。讓詩詞在寫作中“變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詞的內涵亦能在寫一寫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古詩詞是我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基于一定的教學實踐,重點推出“以‘讀’促成長以‘行’克難點”的策略。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學生在古詩詞學習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在古詩詞教學方面教師還需要因地制宜、因生而異。教無定法,但教師的古詩詞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冷霞.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問題思考[J].文學教育,2020(3).

[2]曹光信.小學古詩詞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2020(11).

[3]駱樹芳.中國古詩詞的德育功能研究——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必背篇目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4]竇靜怡.中國古詩詞的文化精神的德育功能探究[D].錦州:遼寧工業大學,2019.

[5]趙希斌,楊思航.中小學古詩詞評點及教學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6]林語堂.蘇東坡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7]朱永新.致教師[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

[8]魏智淵.教師閱讀地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9]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林加添 單位:長泰縣古農農場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