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城市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11 09:44:15
導語:我國生態城市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生態城市的特征
(一)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生態城市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它不僅考慮到當代人的利益,同時兼顧后代人的需要。現在的我們對資源的過度利用,若不改善,資源的增長永遠趕不上我們的索取,最后,我們的后代因為資源的缺乏而走向滅亡,而生態城市的建設,能讓我們的資源得到很好的維護和發展,這樣才能形成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生態環境的多樣性。
生態城市的時代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大自然不再是一味的索取和掠奪,并精心地維護大自然,修補人類的無知而給地球造成的創傷。生態城市的時代進行了多樣性的重組,不僅是生物多樣性,還包括更為復雜的城市文化多樣性、城市功能多樣性、城市選擇多樣性等更廣泛的內容。只有這樣,不同信仰、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才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三)生態城市的國際性。
若一個地區雖然實現了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而相鄰地區卻在肆無忌憚地破壞著環境,這種破壞仍然會影響已經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地區。例如,2006~2007年的暖冬現象使得北極和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出現大面積的冰川斷裂,嚴重影響了地球不同地區的正常氣候。暖冬現象的出現與人類向大氣層大量排放CO2的行為是直接有關系的,因此歐盟、中國及其他大多數國家都參加了限制向大氣層排放CO2的公約,而作為CO2的最大排出國———美國卻拒絕在公約上簽字。所以,實現全球化生態平衡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地的事情,需要全人類的努力。
二、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問題
生態城市建設是刻不容緩的,然而有三個大問題需要我們了解并注意,它們分別是中國城市的水環境問題、中國城市大氣及氣候問題、中國城市人口問題。其中,中國城市的水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在我國城市,水環境存在的基本問題是水資源嚴重匱乏、水患十分頻繁、水資源污染嚴重。我國水資源總量中可用水量很少,只居世界第6位,但中國有13億人口,人均占有水資源僅為世界水平的1/4,在世界排序中居第121位。由于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加上水利工程還不完善,因此水患時有發生。然而,分析水環境存在問題的成因,雖然有植被的破壞、減少引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然而人為因素卻不可忽略。想想植被的破壞與減少,不是人們只砍伐不種植或少種植造成的嗎?加之十幾年前的森林大火所造成的破壞,林業基礎損失殆盡。而人為的浪費使本已緊張的城市供水更是雪上加霜。城市洗車,家庭滴漏對水資源的浪費情況讓人觸目驚心。有些批發市場給魚池加氧,以保持魚的活性。但是這些個體經營者不是用泵加氧、循環用水,而是任水嘩嘩地在腳下流淌。有些池子沒有活魚,自來水仍嘩嘩地流著,誰也不去關水龍頭。日積月累,這些會造成多大的浪費呀。
三、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
(1)要在國人中建立起水的憂患意識,讓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不受污染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2)用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方式;(3)加大政府對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4)用科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節約用水。對于(2)(3)(4)我不想再多說什么,而對于(1)我想再作進一步的分析。政府和其他機構應該利用一切手段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在這方面,德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德國的環保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德國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就領到了一冊環保記事本,用于記述孩子的環保活動。德國有370多個森林幼兒園,即在森林中搭建簡易住房,讓孩子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認識大自然的奇跡,同時了解到自己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還有,老師經常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里進行觀察,了解鳥類棲息的習慣及生活特點,并告訴孩子們鳥類在冬季尋找食物的困難,要求孩子們帶上一些堅果和面包等食物喂鳥等。這些行為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如果國人都能這樣發自內心的自護大自然,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美好。
四、總結
我們現在正處于建設生態城市的道路上,盡管這條路很坎坷、很曲折,但我們應該也必須朝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改善環境,建設生態城市,這就是我們的信念。
作者:鄭文娟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上一篇:我國鄉鎮財政建設論文
- 下一篇:計生關懷進萬家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