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關系研究
時間:2022-04-26 10:24:15
導語: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城市建設是一個城市面貌的保障,只有做好城市建設,才能發展一個文明的城市,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中占據較大的地位。城市建設主要是對人民的居住環境進行改善,并且對城市建設起到階段性的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續發展成為重中之重,生態保護成為我國發展中的戰略之重。因此,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這兩個措施是文章的論述對象,文章提出了論點以及發展保護措施,希望文中的措施能夠為一些相關的項目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城市建設;生態保護;戰略目標;發展措施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僅限于對物質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人們更多的希望生活在一個健康,生態平衡的環境下,因此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加強,在21世紀,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發展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這是因為人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生態環境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保護生態平衡,減少過度的索取,要遵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在這個產業飛速發展的的時代,如何將所有產業與生態環境平衡發展,如何能夠取得雙贏的局面成為一大難題,也是人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一個城市的發展,首先要把綠色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這樣才會實現雙贏的局面。文章分析了兩者的關系,以及解決措施。
1生態文明的內涵研究
1987年中國生態學家提出“生態文明即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協作,改造自然地同時利于自然”的生態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對后期生態發展有著歷史性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態也在逐步的清晰起來,首先在區域功能上劃分的話,也就是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個方面。世界上的瀕危動植物越來越多,每年滅絕的動植物種類也是非常龐大的,在我國就有許多自然保護區,如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區,為的就是保護我國瀕危的動植物。這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非常的重要,也是為了保護生態的平衡。那么生態功能保護區就是我國大力發展的重點,經過我國多年的不懈的努力,對于開發管理,區域發展等都建立了有效的制度,這樣大大緩解了人們的生活對環境,自然的壓力。逐步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向友好型,資源節約型。那么文章闡述的環境工程衍生自然環境,也就說說從中發現科學的,合理的分配,減少環境污染源,實現雙贏的局面。
2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
2.1發展與環境的辯證。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還處于辯證的關系。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中國的經濟猶如坐上了高速前進的快車,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這也就促使各個產業誕生,但是也就導致各個生產領域之間不斷進行開發與建設,帶動人民的消費,加速生活節奏,這也就促使人們消耗增大,人們的碳排放也成倍的產出。舉個人們頭痛的例子,各個城市霧霾加劇,有的時候嚴重的一個月沒有看到過太陽,這是因為霧霾,導致5米內看不見其他的東西,飛機停飛,車禍事故頻發,這都是因為消耗過度引起的。大量的碳排放因子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堆積在空中造成的大范圍的霧霾。這也是在警示人民,消耗過度,只會兩敗俱傷,只有平衡的發展才會出現雙贏。那么在此情況下,就需要人們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要培育生態文化。要讓每個人都知道生態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其次,要提倡文明綠色出行。也就是盡量的公交車,自行車代替私家車出行,減少二氧化碳有毒氣體的排除。在消費上也要盡量節約資源,比如光盤行動。然后要建設綠色生態城鎮,也就是把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首位,在建設城市時,要把綠色城市建設的規劃實施起來,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要人類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互補,相互依存。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要在管理中實施智能化,建設簡單,維持住才是長久的工作,在未來建設中,要推進智能在環境中的作用,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不僅僅是中國需要保護生態,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這個已經成為整個世界的戰略,并且是一直堅持的重任。2.2環境工程學的生態平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古人中就有提到人與自然的共處法則,在《道德經》中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言論。這句話就是要警示人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過度的消費自然,人與自然矛盾最大的時候就是是重工業剛開始的時候,處于發展期的工業時代。在那個社會,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生態環境的問題,大力發展重工大量的有毒氣體排入大氣層,造成了極大的污染。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馬斯河谷煙霧事件”,這件事發生在1930年。事件是這樣的,由于大氣污染嚴重,導致很多人短時間內由于呼吸有毒氣體導致死亡,誘發大量的人患上呼吸道的疾病。重工業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產生極大的大氣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世界組織也在積極的采取各種應對措施,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各個國家不懈的努力下,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的排放也逐年減少。那么環境工程管理學在此扮演的角色就是控制好人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城市的發展,給自然生態帶來一定的破壞,那么環境工程管理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對嚴峻的形式進行整改,緩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發展與生態平衡雙贏的局面。
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3.1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用公交車,自行車等綠色出行代替私家車,減少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的排放。這個綠色行動,不論是校園還是社會中,都應大力倡導,普及綠色理念,營造綠色環保的分為。3.2合理利用資源。只有合理利用資源,才能更好的發展社會,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各個產業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資源,如果這些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配,資源浪費,社會發展受影響,要想富,先修路,這一理念下,大量建設公路,在次就會破壞環境,在建路前一定要規劃好,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證資源的可持續性。3.3生態環保意識。只有人人保護環境,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城市建設才能開展下去,在個人的意識領域中以保護環境為重,在各個工業的建設中,首先考慮的就是生態環境,才能上行下效,人人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環保意識深深扎根于每個人的心底。3.4個人習慣的培養。在這個社會中,只有自己做的好,才能夠影響到他人,首先就是做好自己,自己在平常的時候,也要時刻把保護環境放在心理,不亂丟垃圾,對周圍的人樹立良好的保護環境的榜樣,并且將這種良好的習慣傳遞給他人。這樣,人人就會保護環境,保護環境靠大家的目標就達成了。
4結束語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密不可分,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動,才能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我國,更應該注重生態環境,不要只看中利益,忘了生態的重要性。自然已經給人們以警示,破壞生態環境,往往會危及自己生命安全,所以希望人人要愛護自然,人們只有明白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創建美麗家園,實現城市建設與生態平衡發展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張立梅.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J].中國高新區,2017(13):149.
[2]馬紅瓊.城市生態環境與城市發展建設之間的關系[J].神州,2016(23):172-172.
[3]丁巍.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J].硅谷,2009(12):00298-00298.
[4]王海英,孫玉燕,張穎,等.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系[J].環境與發展,2013(5):3-5.
作者:高海國 單位:欒川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上一篇:智慧城市建設短板與對策
- 下一篇:森林城市建設規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