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10-18 09:08:35
導語: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性加以闡述,其次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提出幾點建議,望借此可為推動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創新能力;培養
現代社會中,創新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成為一項教學重點工作。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初中音樂學科也為一項重點教育內容,因此,教師在初中階段音樂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備重要意義。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性
音樂為古老藝術中的一種,古時人們借助音樂完成自身想法、情感的表達,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還可有助于人們想象力的激發。初中教育體系中,音樂為一門特殊學科,此學科展開的重要意義即在于將音樂技能、音樂意義向學生傳授。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音樂教學活動的展開可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推動學生整體技能、協作技能的訓練。除此之外,音樂教學在初中生創造力、創造性思維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加之中學階段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滲透至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具備重要意義。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對學生加以全面了解,分析學生自身條件及實際需求,積極挖掘學生創造性,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借助音樂教學活動的展開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初中教育體系中,音樂教學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家長因受應試教育影響針對音樂學科教育重要性并未形成正確認知。實際上,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借助音樂的聆聽,可深化學生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塑造,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對音樂學科發展需求、學科特點等加以考慮,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至教學活動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推動學生創新技能的提升,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入現代教育技術
伴隨近幾年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人們工作、生活均提供一定便利。教育改革深入推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也得以廣泛應用,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初中階段學生思維模式正由感性思維逐步向理性思維過渡。所以,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正確的引導可推動學生正確思維、正確情感的形成。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引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結合音樂教學內容差異設計多樣化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可對音樂教學魅力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黃河大合唱》教學內容時,可將同此歌曲相關的電影素材、短視頻等向學生播放,促使學生可對此作品的創作背景加以了解,以此為基礎對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加以感悟。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將《黃河大合唱》合唱視頻向學生播放,促使學生可對曲目的氣勢磅礴加以感受。此外,學生借助視頻的觀看,還可對演唱技巧加以更為直觀的了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二)調動學生想象力
聆聽音樂過程中,因音樂旋律不同,聆聽者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也各不相同,所產生的想象也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可將學生實際發展需求作為依據,完成音樂曲目類型的選擇,幫助學生對不同情感加以體驗,引導學生展開不同想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過程中,強化、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項重要因素即為想象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音樂曲目,借助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采取,推動學生思維發展,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美麗的村莊》此音樂曲目時,教師可先將此曲目向學生播放,曲目創作背景講解前,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出課堂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化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向學生提問“此首曲目的旋律更加適用于哪種情境?”“同學們通過此首曲目的聆聽所產生的感受是怎樣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引導并鼓勵學生以自身體會為依據創作故事,描述音樂聆聽過程中學生腦海中的情境。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可為學生設定過多束縛,促使學生想象力可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完成故事創作后,便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身所創作故事,還可針對自身在音樂聆聽過程中所形成的感受展開探討,積極表達自身觀點,借此除可實現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外,還可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三)重視樂器的應用
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除可借助歌曲演唱及音樂賞析等方式傳授音樂知識外,還可借助樂器的應用,深化學生音樂體會,還可有助于學生音樂技能的提升。因樂器種類不同,因此,樂器演奏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樂器音色也各不相同,若教師可引導學生將不同樂器應用至同一歌曲演奏中,將會產生不同音樂效果。教師借助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除可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外,還可深化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音樂技能。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向學生提供多種不同類型樂器,將相應樂器的演奏方式向學生傳授。教師在學生掌握樂器演奏方式后,便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展開針對性學習活動。學生還可通過不同樂器的演奏,對于音樂產生不同體會,產生不同情感體驗。學生在此過程中,還可產生音樂創造靈感,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學生不同樂器的掌握程度、學習興趣等作為依據,劃分合作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樂器,展開音樂創作活動,提高學生創造力。教師在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時,可對曲目加以改變,推動學生音樂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健全學生音樂知識體系。教師在學生已具備相應創作能力后,便可鼓勵學生大膽原創,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豐富教學形式
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豐富教學形式,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維度出發,針對音樂形成深層次理解。如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舞蹈、音樂二者相結合,學生以音樂旋律為引導輔以相應肢體動作,加強自身同音樂的關聯,深化學生情感體會。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抽取旋律、節奏不同的音樂,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音樂節奏編排舞蹈。學生借助舞蹈的設計,除可促使學生將所掌握音樂知識應用至實踐中,還可借助不同舞蹈動作的銜接,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可設計個人情境表演、音樂朗誦等活動,學生結合表演、朗誦內容的不同選取相應的音樂,借此推動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提供空間,強化學生創新能力。此外,生活為學生展開創作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還應引導學生重視生活體驗,從生活中找尋音樂元素,積累音樂經驗,將音樂現象、社會生活二者緊密相連,主動展開音樂學習活動。如每年春晚中均會呈現精彩的歌舞,教師可將此部分歌舞適當融入教學活動中,借此除可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豐富外,還可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展開創新活動提供經驗,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五)設計開放音樂鑒賞情境
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借助開放音樂教學情境的構建可實現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此外,音樂教學活動中需學生的“學”同教師的“教”共同配合,方可獲得良好教學成效,為此,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以學生心理特點作為參考,完成相應音樂情境的構建,實施教學活動,僅有如此,方可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瑤族舞曲》加以欣賞時,便可先將瑤族山寨的風俗民情、自然風光等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隨后將不同音樂情境下的音樂畫面向學生展示,借此實現學生視覺、聽覺雙重感官的調動,促使學生對瑤族人民身著民族盛裝、輕歌曼舞的熱鬧場面加以了解,借此還可調動學生舞蹈動作創編積極性,促使學生對創新的樂趣加以感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創建,針對學生創新靈感的調動而言具備重要意義。經教學實踐指出,學生僅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方可積極主動的展開探究活動,此時學生所展開的探究活動也具備更強的開拓性、創造性,學生心智、情緒在此過程中也會達到最優狀態,教師在此時,若可為學生提供小小的暗示,學生將會靈感泉涌。分析音樂自身特點發現,人們在音樂聆聽過程中將會收獲快樂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音樂“愉悅性”特點的充分應用,實現良好音樂情境的構建,將學生情緒、思維加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創新靈感。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音樂鑒賞活動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打擊樂器伴奏歌曲,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學生還可結合自身思路,勇于提出自身設想,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持續推進背景下,初中教學體系中,音樂學科所占據地位日漸升高,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對音樂學科予以足夠重視,同新課改要求相適應。教師所展開的音樂教學活動應以全面了解音樂為基礎,實施全方位改革,采取多樣化教學策略,如重視樂器的應用、設計開放音樂鑒賞情境等,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效平.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J].求知導刊,2021(04):89-90.
[2]陳芝.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啟迪與智慧(中),2021(01):63.
[3]秦躍.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考試周刊,2020(83):7-8.
作者:孫曉青 單位:江蘇省南通中學附屬實驗學校
- 上一篇: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與實踐
-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